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起延安文学,人们以为就是1942年毛泽东《讲话》发表以后,以延安为中心的各解放区的文学。其实延安文学还包括1942年以前的文学。1942年以后的延安文学实乃毛泽东在战争时代根据革命政治的需要进行整合的结果。毛泽东对延安文学的整合,是战争时代革命对文学提出的必然要求。这种文学整合必须是围绕文艺的价值这个中心,以“应当怎样”为原则来进行的。毛泽东从文艺的价值主体、文艺的价值观念、文艺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延安文艺确是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史上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但其缺点和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性也有待认真清理。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学是"写农民"也是"为农民而写"的文学,是深受农民文化滋养浸润的文学,农民主体性是延安文学的显在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有独特的时代语境和深广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空前崛起所导致的文化、文学转型,而农民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张扬则是延安解放区的现实文化语境.在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谱系中,农民及其文化传统与延安文学最能体现本质性或本体性联系,因此也成为延安文学研究的有效论域和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延安文艺研究的升温,研究中普遍存在用"延安文学"指称"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现象.事实上,"延安文学"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地域文学的范畴,可泛指在延安这一地域所生发的所有文学现象,它与"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内涵虽有交叉,但其概念本身有着明晰的外延与内涵,不可互相指称.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学的传播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媒体与文学的关系入手,借助史料考证的手段,对延安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厘清延安文学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状况,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及效应,打开了认识和研究延安文学在延安特定时期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一面新窗口,实现了从传播学视角观照延安文学的新探索.认为延安文学的传播效果主要表现在战争环境下的宣传鼓动作用;文化规范的形成与整合;"左翼文学"、延安文学与建国后"17年文学"一脉相承,成为现当代文学事实上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前期延安文学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主流文学的发展中是一种富有统摄力的意识形态,也是前期延安文学观念最初赖以形成的内在动力与逻辑起点.民族主义对延安文艺的渗透与规训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民族主义不仅导致了延安文学观念的最初形成,而且也为人们观察新文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延安文艺,根据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和历史任务,以"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介,让文艺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话语的职责,并在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对主流意识形态文艺、民间文艺和从"五四"继承而来的知识分子文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民族整合。从延安文艺的经验来看,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也应该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立足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社会语境,妥善处理好主流文艺、大众文艺和精英文艺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延安文学的现代化问题,是与其民族化、大众化实践密不可分的。整风前,延安文人对五四新文学、西方文学基本上持开放态度,这至少说明,以欧美现代化的尺度整体否定延安文学的现代化追求,是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整风后,延安文学在文学资源的借鉴上,出现了独尊传统文艺、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偏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延安文学现代性的丧失,后期延安的民族化、大众化实践,正是通过严格区分两种民族文化,以及以旧形式传播新思想的方式,来坚持其有别于欧美现代化传统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者认为左翼文学曾经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其实,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时,它早就已经被解构了,而这种解构正是从延安文艺时代就开始了的。由于革命的需要,许多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为延安左翼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是冲突的。在延安,文学作品的批判性遭到削弱,歌颂工农兵成为主流,左翼文学的精神遭到改写。同时,作家的主体意识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而且,左翼文学的主题及人物形象也被解构。正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左翼文学融于工农兵文艺的大潮,失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下结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文学"大众化"实践以雅俗共赏的创作风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象和中国风格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大众化"的整体特征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角色转换,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历史转移,集体化创作,"民族化"追求以及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同时相应地带来了局限性,如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审美理想、创作个性的失落,文学创作思想性胜于艺术性、通俗性胜于现代性、功用性胜于审美性的价值偏颇。  相似文献   

10.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文学研究界应该重返延安文学场域,力求对延安文学有所全新的理解。对“延安文学”的命名、延安文学的性质以及延安文学的复杂性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延安文学”的命名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党的文学”构成了后期延安文学的性质,它既是一种文学观念,也是一种文学形态;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应该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回眸延安文学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面对延安文学研究“黎明前的黑暗”和学界对“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理解混杂的事实,在前人学者延安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当代延安文学研究的学理转变脉络,阐述延安文学学科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兼谈“延安学”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乡村自治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乡村自治的实践提高了人民的自治能力,尽管在实行过程中也客观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它的施行为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延安精神是"中国民族工作的摇篮,是中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发源地".民族高等院校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广大师生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加强以师资队伍为核心的三支队伍建设,务实民族高等教育的基础;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延安作风,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期间努力实践的结晶,是我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者论述 延安作风的特征和弘扬延安作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活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始终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高举"民族"和"民主"两面大旗,表达了中华民族时代的呼声;她厉行民主政治,造就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她坚持反腐倡廉,把边区建成了廉洁政府;她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我们党和毛泽东思想根本的东西"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延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延安文学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学现象,而且更具一种文学精神价值。延安文学精神是文学的时代使命担当精神,是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精神,是文学追求朴素与崇高相结合的艺术审美创新精神。延安时期异彩纷呈的文学实践(庞大的作家队伍、众多的文学社团、纷繁的文学期刊、丰厚的文学创作实绩)是延安文学精神形成的文学基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延安文学精神的理论核心。延安文学精神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精神引领,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延安整风,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普遍而深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第一次成就辉煌的伟大实践。它为当前及今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保持和发展党在思想理论、思想作风、根本宗旨、理想信念和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原则与方法上的先进性等方面。尽管时过境迁,但这些经验至今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认真回顾和系统梳理这些有益的经验,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鲜实践中,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永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品质。  相似文献   

19.
17年时期的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以《保卫延安》为代表 ,形成了对战争要素的单一阐释与历史行程的原向呈示、崇高军人品格的理性颂扬、单一对立的情感维度、宏大叙事与史诗构架等具有时代特质的审美特征 ,不仅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范式 ,也成为后人反思与超越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