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利用河北和新疆两省(区)梨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合作社+农户"和市场交易两种产业组织模式下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59.08%,技术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加入"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农户获取了较高的生产技术效率。在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损失的因素时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梨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是否参加合作社、种植面积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北省866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种植业技术效率-农户种植收入”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平均和异质性影响,以及种植业技术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中国的“大国小农”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生产模式转向农作物生产专业化为其收入增加提供了新的路径;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高收入分位点农户、山区农户的农业增收效应更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作用于种植业技术效率施加的,其中介效应的影响占到34.99%。因此,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广大农户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小农”转变为“专业化小农”,并注重技术效率在收入增长中的助推作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的农业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茶叶种植大省,提高茶业产量和生产技术效率对茶农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采用SFA模型分析法对浙江省不同茶叶种植规模以及对应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茶叶种植规模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说明茶叶生产技术效率随着种植规模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若不考虑技术无效率的影响,会使平均产出增加14.79%.②不同种植规模下的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中等种植规模的生产技术效率最高.③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种植规模的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同.小规模中,从事茶叶种植年限、是否加入合作社会对技术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中等规模中,茶园面积、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大学毕业生等会对技术效率产生阻碍作用;大规模中,茶园面积、是否加入合作社等会对技术效率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8年“农超对接”实施以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连锁超市鲜活农产品的自营比例仍然不高。文章对于“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这种主要的农超对接模式,以果蔬类鲜活农产品为例,从模块化理论的视角,提出了“超市制造”的概念并构建其模块化生产网络:超市制定标准,筛选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再筛选农户进行生产。超市对专业合作社的激励机制是产能蓄存和基地升级。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的组织化、规模化和协调超市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甘肃、重庆和广东3省(市)3个山区马铃薯主产县453个马铃薯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山地地区不同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探究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较低,若消除技术无效率项,产出仍有31.6%的提升空间;农户马铃薯种植大、中、小三种规模类型中,中等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小规模次之,大规模最低;土地块均面积、劳动力数量、农户专业化程度、参加合作社以及农户认知水平等因素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对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从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山地地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依据创意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经营主体相关成分的行为偏好及参与程度,结合不同经营时期的目标值,确定不同的主体组合方式,即:经营初期选择“农户+消费者”“农户+合作社”模式;成熟期选择“农户+消费者”“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消费者”模式。不同的CSA经营模式选择对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旅结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安溪的农户数据,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构建共同前沿面和组前沿面,分析了不同组织模式下农户的技术效率和技术比率.研究结论显示,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间的效率差异较小,参与企业订单生产农户间的效率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技术效率较参与企业订单生产的农户低,主要原因在于参与企业订单生产的农户所采用的技术整体上优于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新三板上市的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业企业参与不同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对农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则显著为负,这表明,企业经营绩效受到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且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农业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正效应,而合作社在产业组织模式中的绩效提升作用没有凸显出来。研究还发现,企业绩效与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农业企业的绩效还受到细分行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企业的绩效优于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处地理位置越好的企业经营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9.
农户粮食种植技术选择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元 Logit 模型和河南、辽宁两省粮食生产大县的粮食种植农户生产行为调研数据,从农户视角考察影响农户对生物化学型和机械型技术选择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两类技术均有较为强烈的选择意愿;(2)农户的个体间差异导致对两类技术需求的偏好不同;(3)提高技术感知易用性对农户选择新技术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与随机前沿分析(SFA)两阶段模型,在测算技术采用的农业生产创新无偏效果基础上,以北京市示范户与非示范户为例,着重分析农户管理能力对农业生产创新效果的影响,并据此探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包括:农业生产创新整体效果不明显,不同管理能力农户采用技术的生产创新效果差异较大;非示范户产出主要依赖于土地、肥料,技术采用效率较低;示范户要素投入结构合理且效果明显,年轻、富有经验与专业化程度高尤具优势。因此,继续鼓励具有“新型职业农民”特质农户率先采用新技术,既有利于推动向专业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又是促进农业技术扩散,提升农户管理能力、保障增收的可持续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使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方法,利用江汉平原347户农户水稻种植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下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84.76%,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劳动力、化肥、机械以及种子投入对水稻单产有着显著负影响;在不同规模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中,受教育水平、农户家庭规模以及土地转包对技术效率有着正向影响,农户负债对技术效率有着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和重要的扶贫增收作物,种植型合作社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为了研究马铃薯合作社发展状况,探索马铃薯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采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面超越生产函数,对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合作社运行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技术效率提升潜力较大,可控要素:运营时间、专家指导、股份差异程度、自然禀赋、合作社经营范围、管理层是否有激励措施等,对合作社效率损失具有显著的影响。建议通过减少常规投入费用成本以及服务土地面积等方式来改进资源的投入配置,同时有效控制六大要素提升马铃薯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上海、江苏6省市油菜示范县689户农户的微观数据,基于超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对油菜产量增加的效果较明显,其大小顺序为农药投入>化肥投入>种子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样本农户油菜种植平均技术效率为83.99%,仍有16.01%的增产空间;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差别较大,总体呈偏态分布;在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家庭成员是否有人担任村或村以上干部、外出务工人数、农户到最近农产品贸易市场的距离等因素,对小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大规模农户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则对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次及油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东、陕西和甘肃三个苹果主产省11个县(市)87个村庄的960个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苹果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苹果生产决策者的年龄,家庭中种苹果的劳动力人数、兼业化程度对农户苹果生产环节外包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苹果生产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苹果种植年限,苹果种植规模对农户苹果生产环节外包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不同地区农户苹果生产环节外包程度差异明显。因此,为了寻找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对策,政府应加强中年苹果种植劳动力的务农技能培训,构建更具有针对性的劳动力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扩大农户苹果生产经营规模,根据区域特征差异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的苹果生产节本增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乳品产业链条不同阶段的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呈现纵向关系。本文认为,从制度设计角度分析,建立合作社参股的企业+奶农合作社+农户的纵向组织关系,逐步走向合作社一体化的纵向组织关系是最优的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模式;从制度演化进程来看,应当加快改造传统散养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公司+规模化牧场模式,鼓励并提倡发展合作社一体化和农工商综合体这一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更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随机变量,构建了典型农产品流通渠道组织形式,即“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下的优化模型,分别分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和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一体化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努力水平的决定及其关系,得出当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努力行为是替代与互补两类不同关系时,农产品质量敏感度等因素对他们努力行为的影响效应不同等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下,农户倾向于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过量的化学品投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化肥和农药"双减"行动势在必行。采用OLS方法分析农户在不同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下的施肥、施药行为,并依据种桃规模分组回归,分析不同规模桃农施肥施药行为差异性。研究表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桃农倾向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自然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高的桃农倾向于多施肥、施药;且桃农种桃年限对农户施肥、施药有正向影响,说明桃农施肥和施药具有惯性。因此,降低桃农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提供科学施肥、施药方式将有利于农户减量施肥、施药。  相似文献   

18.
木本粮油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以适度的经营规模种植油茶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家庭特征间接反映农户对油茶种植基础设施的保障,而机械生产投入直接代表了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者是油茶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周至猕猴桃”和“眉县猕猴桃”种植户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基于质量安全的政府规制研究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显著影响农户农资投入行为,降低农户农资成本,有利于农户接受和执行政府规制政策;(2)政府规制促进了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接受政府规制的农户对综合防治技术和果园生草技术采用概率更高,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持续提高和改善;(3)政府规制对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无显著影响,接受政府规制的农户也没有显著降低膨大剂类生物激素的使用概率,该类激素的使用对猕猴桃质量安全造成负面影响;(4)户主文化程度、户主种植年限、家庭劳动力数、家庭负担系数和猕猴桃种植面积对农户接受政府规制有负向影响,但耕地面积对农户接受政府规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在“大国小农”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农情下,以小农户为研究主体,研讨了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应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第二,从数字经济的广覆盖宏观视角过渡到数字技术应用的微观视角,却发现以互联网使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够促进现代要素的投入及扩散,助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利用多种模型展开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技术应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会因资源禀赋的现存差异呈现不同。影响机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能够经由城乡融合、积极老龄化两条路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影响。第四,进一步拓展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收缩距”,从而为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现实依据。本研究结论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新视角,对后续政策制定具有相对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