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改革三十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2.
专业价值的塑造是社会工作学生教育的核心环节。社会现实的发展、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转向和价值观本土化的取向都向传统的价值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对话式教学实践借助课堂环境的变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形塑共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构筑"学习共同体"。通过对话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达成以"全人"为取向的价值观的反思性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生成性吸收和内化专业价值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专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目标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类:技术问题和价值观问题。其中,技术问题是相对客观、明确、易于把握的,而价值观问题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模棱两可和难以把握,能否恰当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决定实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说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是延续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是有效进行其他专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稳定专业队伍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化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历程,职业化的认证标准、制度保障及政府作用等问题的现状,表明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没有职业实践的情况下办起了专业教育,然后专业教育又无法直接促进职业实践,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期处于“无根生长”状态,现在到了需要通过职业化发展来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社会工作实务开始由星火式的点状分布走向燎原式的系统发展,兴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达到两百多所,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社会工作的这一跳跃式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展开,得益于政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境外社会工作界、传统工作体系、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建构了中国的社会工作,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一发展要求专业教育工作者由以往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为主要目标转向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交流,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互创,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的互动互创,则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传统主体性说教的缺陷,要倡导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注重民主教育、加强理解教育、突出自我教育、重视互动教育,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的共进作为方向,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台湾东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设立于台湾社会工作教育独立成系之后,步入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黄金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专业建制阶段以来,发展更为迅速。在台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历程的背景之下,结合在台湾交换学习经历,分别从东华大学社会工作教育的缘起与宗旨、发展方向与重点、课程设置、职业考核与晋升路径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希望由此总结东华大学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的可借鉴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扶贫与乡村治理获得了一定的关注。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X、K两个项目点,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基层干部的互动为切入点,关注“实践智慧”对进村和在地化过程中的实践形态进行研究,以此来回应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在地化)问题。研究发现,本土与专业之间双向建构的形态表现为:专业社会工作进入本土,被建构成蕴含本土意味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部分专业理念、技术和方法的渗透,同时嵌入到行政体系中,产生对本土的形塑和建构。实践经验表明,双向建构是社会工作实现本土扎根与专业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