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制造云服务组合作为提高云制造资源利用率、实现制造资源增值的关键途径之一,对于云制造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制造云服务及制造云服务组合柔性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云制造全生命周期内制造云服务组合柔性的影响因素,并从任务发出企业的角度建立了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制造云服务组合柔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构建制造云服务组合柔性评价模型、完善制造云服务组合优选系统、实现高效智能化的制造云服务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暖、建设宜居家园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在"碳中和"愿景要求下,我国制造企业要加快转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早日实现"零排放".构建环境成本管理制度是制造企业降低碳排放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制造企业要主动谋变,从建立科学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大数据云全流程环境成本管理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环境成本管理专业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以环境成本控制重塑绩效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制造"因质量层次较低、可靠性较差等原因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此外传统"中国制造"存在的效率低、能源资源消耗过多、环境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也使其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将原有的建立在粗放管理基础上的规模扩张之路转型升级为更加注重价值内涵提升的发展之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中国精造"的新概念,阐释了"中国精造"的内涵,论证了"中国精造"是传统"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国精造"的提出,理清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国内外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与更加严格的政策要求,也迫使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必须开展绿色实践。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目前企业环境管理重要实践之一,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产业以及企业的环境绩效,得到了全球汽车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四个方面十一个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驱动因素中的根本因素主要是世界范围的环境变化以及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直接因素是与汽车企业以及竞争对手利益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压力。研究结果识别出我国汽车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的结构性与层次性。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对政府、消费和汽车企业提出建议,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我国汽车行业能够减少环境影响,进而使整个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笔者提出采用绿色制造技术,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综合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反向营销理论在我国制造企业构建供应商协作体系过程中的应用。从反向营销的理论和我国制造企业供应商关系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实施反向营销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论述了基于这一理论的供应商协作体系框架,并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相应变革要求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流程制造型企业的资源价值流转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质流转平衡为基础,通过界定资源流转价值概念,构建流程制造型企业的资源价值流转四大模型:核算模型以核算基本式与分解式为基础,用以刻画生产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价值信息;方程式评价模型包括基于资源、经济价值与环境三效率一体化的总体方程式,并从资源输入、消耗与循环、输出三环节延伸至企业内部结构层面构建因子分解式;因子联动分析模型可有效揭示企业资源流转的价值变化规律及相互关联,满足企业资源流转改善潜力与优化路径的信息需求,提升产品综合价值.最后将各类模型融入PDCA螺旋式优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资源、能源消耗与经济效益、环境负荷的动态优化与协调,为企业环境管理、资源流转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先进制造体系的思想和哲理,论述了基于企业资源和基于社会资源的先进制造体系,对它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介绍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敏捷制造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由于采供双方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供应商评价体系不完善和供应商激励机制缺乏,导致国内船舶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回顾国内外文献,结合国内造船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实施船舶制造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是必要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维护、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类型供应商采取多样的选择策略是船舶制造企业成功实施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虚拟经营的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制造型企业的虚拟经营是建立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受到环境、能力和利益等方面限制 ,也存在各种风险 ,包括虚拟产品开发风险、虚拟制造风险、虚拟物流风险、虚拟营销风险。因此 ,加强对虚拟经营过程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中小制造企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和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随着竞争观念的转变,组建动态联盟是中小制造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提高其敏捷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江苏省中小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素质不高、信息化进程缓慢等方面与动态联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基于我国现实基础构建中小制造企业动态联盟。  相似文献   

12.
模块化对制造经济的影响可从行业及企业两方面来考察。在行业方面,模块化使行业原来那种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及客户服务的纵向链关系,演变为具有并行特征的扁平化网络;在企业方面,模块化增加了新的定位参数,即技术人员在模块化生存中的角色是设计师也是模块生产者。当“模块化”规则打开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时,利用“模块化”利益重构武汉制造业,无疑是占优的选择。发展武汉现代制造业的新思维包括成为研发和设计基地,培育有竞争力的大产业,鼓励高技术装备企业的发展,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元素到发展经济的大战略中,吸引创新投资基金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我国经济有不利影响,但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也存在着机遇.欧债危机使欧洲纺织品生产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使欧洲企业的高端纺织品市场萎缩较大,使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使欧洲企业大量裁员,使欧洲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欧债危机使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机遇有:欧洲对中低端纺织品市场需求仍旧较大,我国企业成功收购欧洲同类企业的机会增加,我国企业成功采购欧洲纺织品先进设备的机会增加.但欧债危机也使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遭遇着挑战:人才素质不高,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中低端纺织品竞争加剧.为此,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应对欧债危机的对策如下: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趁机收购欧洲纺织品生产企业;加快更新生产设备的步伐;进一步开拓欧洲中低端纺织品市场;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欧债危机后时代做准备,抢占欧洲纺织品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制造业结构高效化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高效化以产业发展集约化、产业间协调效益最大化和各产业比重的合理变动为内容,对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山东省制造业的整体优势,需要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促进结构调整,提供政策支持,改善产业组织结构,理顺行业与企业的分工关系,加强基础条件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5.
振兴武汉制造业,必须重视物流管理。武汉制造业要集中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展和充分运用第三方物流(Th ird-Party Logistics,3PL)。目前武汉制造业运用3PL的比例较低,要从武汉市政府、制造业和第三方物流业三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从不同方面加强武汉市第三方物流建设,即政府部门要优化物流环境,制造业要重组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的有效整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技术战略和经营战略的作用模式和匹配性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的整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的有效整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技术战略和经营战略的作用模式和匹配性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的整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制造业转移是当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国际制造业转移实质是跨国公司价值链"片段化"和空间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条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本文提出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并通过学习和创新沿价值链不断攀升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制造业基地建设无论在总体数量上 ,还是在结构层次上都对人力资源产生新的需求。通过对青岛制造业的 2 9个企业的调查表明 ,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在理论上存在巨大的缺口 ,学历低一个层次 ,大多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中级管理人员过多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