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方针不仅旨在让全国贫困人口更早更准确地脱贫致富,更是要以人文本综合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形成一个长期健康有效的脱贫机制。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精准扶贫的基本进展和战略思想,阐述施行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北省大名县的贫困、脱贫现状、扶贫路径和经验,并从顶层设计、特色绿色产业、建设保障体系、教育脱贫、多方面筹措资金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经验措施,以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再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再构建,对于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及时、全面、系统地掌握贫困人口与贫困乡村变化以及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新疆扶贫信息网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再构建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解决方案,最后指出了新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再构建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针对完全或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来实现兜底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参与主体基于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整合联动,通过资金筹集、精准识别、保障发放与监督管理等途径保障目标人群的基本生活。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用,需要继续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机制设计,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扶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新阶段,它不仅要立足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要从发展上考虑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此,根据全国并结合重庆直辖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新阶段农村扶贫的特点和提出若干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人口实现脱贫。金融扶贫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联动,以“造血式”扶贫模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5E审计理念,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5个角度,构建财政贴息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H县财政贴息金融扶贫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是基于贫困人口“碎片化分布”“代际传递”现实背景的新战略与大战略。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有效路径,但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出现了诸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旅游扶贫的实践,着力实现旅游精准扶贫。本文认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宏观基础,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精准扶贫的中观重心,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建设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微观追求,这是旅游精准扶贫的三大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建构了旅游精准扶贫系统内容框架,然后通过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贫困人口有效参与旅游发展与政府精准帮扶等措施,进而就提高贫困人口生计发展能力建设和持续有序的精准考评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方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扶贫开发长期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这种“漫灌输血”式粗放扶贫导致贫困人口脱贫缺乏持久性。通过对布尔迪厄实践理论中资本、习性、场域三个核心概念的解读,基于资本、习性和场域之间的双向互构关系,安徽省无为县指导开展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精准扶贫实践,即精准扶贫实践=(贫困户资本×贫困户习性)+相关场域,为精准扶贫实践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可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中国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政策要求,以平衡计分卡(BSC)为工具构建评价指标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的设置,构建以贫困户收入增长与帮扶满意度为核心的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并将J贫困县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的过程、效果与资金运营等情况应用到本文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对J县产业扶贫资金在群众满意、资金效益、资金管理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锐减。而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在十年前也被视为消除贫困的“金钥匙”。但在2001年到2005年问,平均每年却只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12万,其中在2003年,绝对贫困人口还增加了80万。看来,开发式扶贫模式仍然难以解决2300多万绝对贫困者的贫困问题,现阶段政府和NGO应以维权式、补偿式、转移式扶贫作为重要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扶贫机制再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政府在农村的扶贫效率日渐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扶贫体制的组织效率低下。为了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的扶贫机制,以提高政府扶贫效率,本文在考虑了各种实际情况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扶贫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文章认为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并且其绩效考核的标准不仅包括贫困人口减少的数量,还应包括其他变量(如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环境等),同时在扶贫资金的拨付上,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以应对由于生命周期的缘故而导致的地方政府不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1.
扶贫资源在从上到下的传递过程中极易出现“瞄不准”和“瞄不久”现象:村民在扶贫实践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扶贫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层层偏离;县乡政府追求自身政绩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依托资源优势影响扶贫信息及资源传递;村干部为完善乡村治理利用亲缘关系影响贫困户识别结果。因此,探索长效脱贫机制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发展能力;优化贫困者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位置;转变基层政府在扶贫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成为扶贫实践工作中的协作者;健全多元扶贫监督机制及扶贫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四十多年来扶贫开发历程,中国扶贫脱贫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方针,坚持依据不同阶段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实施扶贫战略,坚持以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为主的开发式扶贫,坚持全党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参与扶贫。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之后,党和政府要继续带领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扶贫资金是农村贫困治理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其使用的效率关乎于农村贫困治理的关键。为了提高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通过选择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总量及资金来源和使用各7种形式,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对国定贫困县农业总产值、贫困农户人年均纯收入及农村贫困率的影响,基本结论是调整现有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向,加大对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对农村扶贫减贫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世界银行与国家扶贫办合作开展的第六期扶贫项目实践,对项目中形成的农民合作社扶贫结构和逻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研究了农民合作社实现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政府—市场—社区—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可以促进政府、市场、社区扶贫资源与合作社对接,吸纳和再造贫困农户自有资源;通过发挥合作社这一重要载体的作用,增强贫困农户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话语权,形成一种贫困农户资产收益长效机制,转变产业链中贫困农户的角色与分工,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扶贫精准对接,推动长效扶贫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侗族贫困地区的经验调查为基础,从家庭视角出发,以家庭再生产模式为分析框架,家庭理性规划能力,家庭积累能力,家庭发展能力以及家庭发展意识作为分析维度,阐释当地结构性贫困性质的发生机制。分析当地反贫困路径低效根源,解释当地贫困地位与扶贫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而引入市场机制视角,调整扶贫思路,贴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内在发生机制,为精准扶贫政策实践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围绕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在何种程度上减缓贫困”的争论性议题,从2950篇相关研究中筛选出159篇实证研究样本文献,提取531个效应值,运用Meta Analysis系统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其结构和路径。采取FAT-PET-PEESE策略的计量结果显示: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和降低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增收效应接近中等程度,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则相对较弱;从结构上看,减贫力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社保扶贫和生态扶贫。此外,贫困人口的行为能力差异被证明是减贫效应的可能作用路径。新时期扶贫政策应保持基本的连续性,政策实施应以强化农民反贫困能力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增材制造钛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选择的扶贫产业可以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对贫困农民更友好的公平分配可以实现产业精准脱贫。以现有的产业扶贫理论和产业选择理论为基础,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科学的扶贫产业精准选择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构建和多主体参与运作为核心,分析并解释了基于不同贫困层级的产业精准选择机制和内生的利益分享机制,认为持续的产业脱贫是外源性的产业扶贫与内生性的利益分享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