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一般研究苗语的专著都认为,苗语只有名词能够虚化,且虚化后可以表示专门从事某一专业行业方面的人等等。但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发现,苗语不但名词能够虚化,量词也能够虚化,虚化以后,量词已经不再代表计量单位,其意义由量词修饰的中心词来承担。而苗语中的量词虚化,与语境关系密切,其虚化后既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又使语境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虚化动词是一种语言现象,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都得到加强.因此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语法功能上,过分忽略它们的词汇意义.本文以"have、take、do、make、give"为例,通过探讨"虚化动词+事件宾语"的结构来强调不同的虚化动词其使用范围也不同,诣在引起学习者对虚化动词词汇意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修行本起经》中的数词分为三类:基数词、序数词和虚数词。据笔者统计,基数词在《修行本起经》的使用占数词总量的 63%,序数词占9%,虚数词占28%。《修行本起经》中基数词使用具有确指性的特点,序数词使用具有增强条理性的特点,虚数词 的使用具有模糊强化的特点。《修行本起经》中几个重要数词“一”“三”“四”“五”“七”蕴含着佛道思想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议"类词缀"的判别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讨论类词缀的判别标准和类词缀“意义虚化”的内涵 ,认为只有“意义虚化”才是类词缀与词根的区别性特征 ,而类词缀“意义的虚化”主要有“类化”和“泛化”两个表征。定位性、变性功能以及能产性是类词缀的重要特征 ,但不能单独地把它们作为判定标准 ,尤其是能产性不能作为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 ,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 ,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 ,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汇意义弱化 ,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 ,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词缀同现代汉语词缀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但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近代汉语既有意义高度虚化的真词缀,也有意义半虚化的类词缀,呈现出一种实词、类词缀、真词缀多种用法处于一个共时平面的“多位一体”状态。鉴别近代汉语词缀时,也不能单纯以“词缀去掉后词根的含义不变或词根的词性不变”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景颇语的实词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词虚化现象,在汉藏语的许多语言中都能见到。实词虚化是语法、语义演变的一种方式,它对改变语言结构特点起着很大的作用。研究语言的演变,不能不研究实词虚化。因为实词虚化不仅改变实词的意义,而且有些还改变其语言形式。如果不弄清实词虚化的特点,就不可能确定其原先的面貌是什么。就语言历史比较来说,拿已改变的意义和形式来比较是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的。西方有些学者重视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的研究,其原因就在于此。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西方学者提出的“语法化”或我国学者提出的“词汇语法化”,其概念与这里所说的“虚化”不完全相同。语法化,主要是指非语法成分转为语法成分;而  相似文献   

8.
实词虚化指的是将有实在意义的实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的、具有语法功能的虚词的一种过程或现象。这是一个渐进的、语言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语义、语用、形态及语音等四个方面。其中,语义的虚化是指语义的抽象化及词的类变所带来的语义的泛化。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虚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语言有共同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试析英汉动词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却得到了加强。它的构词能力、搭配能力、替代功能等都非常强大。此外,还可以使学习者的语言更加地道。总之,虚化动词具有一种虚化之美。因此,虚化动词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更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它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相似文献   

10.
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起来,考察了枣阳方言中后缀"娃儿"、"儿"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重点比较二者作名词后缀时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差异,以及方言中形容词、名词、量词的儿化形式及语义特征.认为"娃儿"是一种正在虚化且未完全虚化的语缀,其虚化历程与"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词义和语义功能的虚化是语言演变中的语法化现象,汉语语法化现象的理论探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汉语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词组演变为词实际上是词汇语法化的过程,考察了偏义复词和复音虚词的虚化过程,剖析了动宾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认为这类词组实际上是在动宾的形式下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其宾语功能已经虚化。因而,虚化还可以是一种语法功能的表达范围逐步增加较虚的成份和演变成一种较虚的语法功能。虚化一方面使某一语素或语法功能显得缺乏原有的较为具体的意义,一方面也使得其应用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2.
动词“向”与“嚮”(鄉),大约在两汉时逐渐虚化为介词。本文以古文献的语言资料为实例,重点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向”与“嚮”的虚化过程;第二,虚化后,为适应表达复杂化的需要,由“向”、“嚮”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内部的发展;第三,该介词结构充任状语及补语的语法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看似规则实则有异的基、序数词,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间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倍数时的差异,基数词惯用法以及数词与动词、名词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六个方面论述了英语数词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在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分析《诗经》中数词的种类、一般规律与特殊用法,并对特殊用法的特征进行描述与辨析。一、《诗经》中数词的种类《诗经》中只有基数词,没有专用的序数词。基数词分系数词、位数词、复合数词三种。一般系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谈起李润在古代汉语中,大部分虚词是由实词演变而来。至于如何发生演变,演变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一般语法著作常以“实词虚化”一笔带过,未加深究。似乎实词的虚化仅仅是其词汇意义减弱的过程,仅仅是通过词义引申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搜神记>中"子"的用法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和系统的分析,指出<搜神记>中所使用的"子",大致有两种情况:有实际意义与词汇意义的"子"和没有实际意义与词汇意义的"子".其中已经有完全虚化为词尾的用法,为研究"子"的虚化过程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7.
永新话述补结构的形式和意义都很丰富。6类述补结构具体列出了普通话所没有的补语形式和意义,以展示永新话语法的局部特点。在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到部分实词在述补结构中作补语时的虚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和情态化表述功能。第二类是"白2",由"白1"的语义虚化而来。修饰动词短语否定式时,表达抱怨、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译为"总、就是、偏偏;"修饰动词短语肯定式时,既能表"只不过、仅仅"等限制义,也能传达说话者轻松随意的语气,表"随便、稍微"等。此时的"白2"意义更加虚化,否定意义丢失,其功能向单一的情态化表述转变。  相似文献   

19.
"道"本义为"道路",但"道"虚化为量词并不是从"道路"本义而来,而是选取了"道路"的作用义,即"通道的作用"作为虚化的理据。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道"虚化为量词时,没有发现用于称量"路"的用法。"道"虚化为量词之初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随着发展演变,这种动态特征越来越微弱,以至于在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忽略了它的"动态特征",但实际上,这正是"道"与一般的"长条状"形状量词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语虚词成员的界定 ,最关键的是功能标准。格助词、连接助词、语气助词、助动词、时间助词、结构助词成员的界定各有其特殊问题。哈萨克语 6类虚词共有 2 14个成员。其来源主要有实词词语语法化与外来借词两大类 ,从虚化的程度看 ,分高度虚化、向高度虚化过渡、不充分虚化三个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