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改革存在的路径是扩大农民自主权。从经济社会系统理论的角度看 ,“扩大自主权”这一基层进化的经验经由系统的作用而使系统转换具有路径依赖性 ,并以路径效应———政府与农民的互动———拓展积聚了由农民个体自主权扩增而达致的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现实地看 ,这一路径必将成为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最动态的增效源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了有效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认真解决各种经济体制问题。”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并且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被称之为“多年没有过的好政策”。生产队自主权扩大了,使农民获得一大解放,许多社队突破了单一种植的框框,出现了农林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深层秩序流变不仅迎合了制度环境重塑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引导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总体系统变革,其中农村社会组织的功能演化成为系统变革路径的重要参照系。农村组织功能效应发挥程度的评估、功能重构的方向、发展路径及组织新系统的建构等构成了参照系的基本框架。农村社会组织功能重构一定程度矫正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的秩序失衡,在现代市场和政治体制双重路径引领重塑的过程中,推进了农村建设各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回顾我国30年的改革路径,选择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渐进式”与“激进式”相结合、“纵向博弈”与“横向博弈”相结合,并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成就。面对改革攻坚阶段的到来,我国应在改革路径上吸取以往的经验,继续把三个结合作为改革的基本路径,并丰富其内涵和拓展其内容,从而把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在农村改革制度演进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20多年的制度变迁及改革创造的奇迹,用演化博弈论的观点探讨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制度演进的逻辑线索和政府角色的转换。我国农村的改革沿着基于需求层次变迁决定的扩大自主权的主线推进。政府的角色由默许—引导—辅助—设计不断随着农村形势的改变而变换。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农民冲破了“左”的思想的重重束缚,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不适应中国农村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特点的生产天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农民争得了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结构显著改变,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都表明农村生产力又一次获得了新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农民冲破了“左”的思想的重重束缚,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不适应中国农村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特点的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农民争得了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结构显著改变,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都表明农村生产力又一次获得了新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始终把农业当作安天下的产业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大事。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问题上强调生产力的作用 ,要求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出了农村发展要经过“两个飞跃”的战略构想 ,充分肯定已有的改革成果 ,家庭联产承包制长期不变 ,同时又指出农村改革总的方向是发展规模经营 ,加速农业集约化进程 ,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中存在多种公共空间类型,公共空间为农民社会资本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公共空间促使了“后致”社会资本的产生与维持,这些社会资本为农民的生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农村社区内“先赋”关系的功能。同时,作者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对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不同,其中组织型公共空间对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主要与农民在公共空间中的互动方式、互动对象、互动时间及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历史与国情三方作用形成的传播障碍与隔阂,其外在表现是城乡之间信息鸿沟过大、农民阶层处于失语状态,农民获取信息成本过高三个相互关联层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传播学路径是渐进式改革,即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传播容器;积极推进自然村落的分界与重组,合理规划农村传播路径,从空间角度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加强农村媒介系统、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传播主体的创造性转化。这三个方面应齐头并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可偏重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农村工作实际的研究,首先指出哈尔滨市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解决哈尔滨市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并提出"乡政村治"向"乡政自治"转变和"乡政自治"向"乡村自治"转变的两步走战略,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把德治融入到乡村治理体系中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四川省小田村“道德银行”实践项目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乡村德治的运行机制,即激励惩罚机制、规范引导机制、内化传承机制,及其仍存在缺乏长久性、参与力量薄弱、内在动力不足等困境,提出保障乡村德治运行机制持久有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新农村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谐新农村是农村富裕和谐文明与农民当家作主的内在统一。建设和谐新农村要重点围绕“组织要素”和“利益要素”问题,以民主化、民本化的要求改革乡村两级的治理结构,以均等化、一体化的要求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和谐新农村当下可及的多重视野是,确立一个大前提,从政治上重新认识农民;坚持一个大原则,把权利还给农民;重建一个大基础,将“三农”植入新的法律环境;竖起一个大标杆,重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拓展一条大途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倡导一个大理念,祛除消费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间宗教的语言主要通过它的符号系统来表达。在城镇化农村中,民间宗教的符号系统构建了一套隐性的、非正式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为农民向市民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对城镇化农村的发展稳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它的过度发展则容易形成特定利益集团,可能控制村民精神,对城镇化农村的正式权威产生挑战,从而影响农村稳定。妈祖信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确处理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还有利于农村的和谐治理。  相似文献   

16.
从农民经济行为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种种经济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 ,不同土地制度形式的农民供给反应相差很大。通过考察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的供给反应 ,得出农民是否拥有真正的产权制约着农民的供给。改革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所有权 ,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农民永久使用权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 ;理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税收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1988年试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以"四个民主"为内容的基层直接民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实践出发对"贿选"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贿选现象的出现有经济利益的诱使、民主意识的淡薄、规范程序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四个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认为须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教育,并增强农民民主意识;规范选举程序;加强"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建设逐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方”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然而,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村庄承载能力不强,农村产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业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为此,应当将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村资源要素流动为目标、以系统的乡村建设机制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价值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财务管理的视角,围绕农户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收益和风险,采用文献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和数学模型法,深入分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总体思路,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在土地使用权价格确定、入股后的收益分配、企业破产时的财产清算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逐步完善外部条件、破解制度约束,通过建立农村有形土地市场、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果在不改变外部运行环境的条件下直接做出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不能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还会引起更多的利益纠纷和更大的社会矛盾;土地使用权租赁具有收益稳定、风险低的特点,而且租金收益可以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调整,更有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比土地使用权入股更加符合农民的预期,因此就当前来说,土地使用权租赁优于土地使用权入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是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模型,验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影响。据此,文章提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