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社会分层到社会冲突——基于我国阶层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经典社会学理论,对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社会资源的阶层分布以及社会流动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缺乏中间阶层优势、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合理,以及社会流动调节机制的弱化,成为社会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利用2003年度GSS调 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资源与机会、社会交往、社会评价、阶层认同 和职业流动上,阶层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一个不存在社会阶层,不存在阶层间不平等、阶 层间冲突或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控制阶层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考察农民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普遍分布于蓝领、雇员阶层;多数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实现上升流动,城镇打工期间则以平层流动为主;农民工阶层体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开放性虽有较大改观,但与城镇居民尚存一定差距。当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社会封闭”“阶层固化”“结构化与再生产”趋势初步显现,“碎片化”和“集团化”特征尚未出现。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代早期英国出现了频繁、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频繁的社会垂直流动既表现在非绅士阶层人士跻身绅士阶层、社会下层人士跻身中间阶层,在阶层的层级次序中实现了向上社会流动,也表现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向下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主要表现在社会垂直流动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向上社会流动大于向下社会流动、大贵族的地位相对稳定。频繁、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影响着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变迁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流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机制在个体、阶层以及社会结构等层面,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流动机制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数量上的失衡与无序、上升性流动机会的相对不足、自致性规则的普适性受限、对弱势群体流动保障欠缺。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功能从原有的促进循环到了引发阶层身份复制。教育功能的变化是中国社会阶层化和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结果。现阶段中国阶层分化日渐清晰、总体性精英阶层已经形成,教育不公和精致编码的运用增进了阶层之间的“屏蔽”,同时由于目前社会流动标准转向文化资本的多寡,上位阶层因此将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纷纷投入教育领域,弱势阶层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阻滞下层子弟向上流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教育将成为阶层身份复制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流动机制在个体、阶层以及社会结构等层面,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当前我国社会流动机制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如:在数量上的失衡与无序、上升性流动机会的相对不足、自致性规则的普适性受限、对弱势群体流动保障欠缺等。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代际社会流动率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教育在现代社会的代际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简称"扩招")通常被认为可增加农村地区或社会下层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强代际社会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的机会平等。但是,本文通过对全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扩招后代际间社会流动尤其是农村以及处于社会下层子弟的向上流动并未发生明显改善。高校扩招后的社会绝对流动率有所上升,但相对流动率仍保持不变。这表明,高校扩招虽然促进了整体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但并未有效提升代际间社会流动。换言之,父代阶层地位对子代阶层地位获得仍然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发展机会不均等与阶层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固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威胁,它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只有打破不合理的权力垄断与资源垄断格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促进教育公平,我们才能削弱贫困阶层先天存在的家庭社会资本劣势与生存风险的影响,尽量为贫困阶层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初始竞争条件和公平的竞争机会,促进阶层流动,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优化阶层结构和改善阶层关系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他们提升阶层地位和改善阶层状况的重要形式。阶层固化命题主要包含社会流动、阶层结构和阶层关系三个维度的内容,该命题的合理之处在于反映了中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在事实归纳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以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为背景,中国当前社会流动状况的核心特征是制度性阻碍作用弱化和能动性促动作用增强。关注并激发个人能动性、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是保障社会流动畅通合理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优化职责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城市化近代化的视角深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存在有待发展的方面,如研究中的不平衡、缺乏总体上的宏观研究、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等等.乡村社会流动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阔,拓展空间甚大.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近代乡村急剧的社会变动,必定会将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传统的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年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是中共革命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这种政治外力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跟西方社会学语境下的社会流动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同时也凸显出了中共革命下冀中乡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之高。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还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使中共革命的实践一度变成了世俗化的社会运行,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路径就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种在综合思考中共政策、地方环境及自身条件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高等教育视角看农村社会流动的路径与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分配机制和市场机制都影响着农村社会流动的现实路径,高等教育在不同制度安排的影响下对农村人口流动愿望和流动能力产生不同的作用而形成不同秩序,导致不同的路径依赖,而农村社会流动的不同路径和秩序影响人们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和分布均衡与否是衡量政府绩效、社会效率以及社会活力的重要标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社会资本存量呈现着多元化、不均衡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的缺失状态。通过现代化的社区建设,组织社区自治,协调社会行动,是重构社会资本、提高社会效率与社会活力的理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流动。但是,这并未能改变由市场竞争机制所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和占有的两极分化趋势。与现代经济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一般特征相联系的社会公正,同传统的均贫富理念既有严格的区分,但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公平是公正的理想形态,公平是最高、最彻底的公正;公正是公平的现实形态,公正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公平。在人身权利和基本物品的平等分配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效率原则是支配社会分配的主要原则。国家必须坚持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必须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充分顾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公正的制度建构问题,正是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正在努力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富裕的时间和相对贫困的文化,人类的生活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一是延续消费社会的惯性,二是在消费社会中产生新的萌芽。休闲问题研究将在某些层面上对此做 出回答,休闲提供的新式思维方式,将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和生态环境问题、阶层流动和职业差异问题、道德滑坡和价值失衡问题等当代中国的 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已经影响到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必须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税收调控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