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的文学巨匠、民族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先生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世人皆知。马克.吐温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和讽刺,他以清新幽默的文笔、毫无雕琢的朴素语言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以幽默讽刺的写作基调,夸张、对比、口语等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实主义小说语言风格方面为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马克.吐温的生活经历及一生的作品为出发点,浅薄的分析马克.吐温小说中的语言特色,阐述了马克.吐温的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及语言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幽默讽刺见长.他的讽刺艺术是世界文宛中的一朵奇葩.在发展和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学的今天,他的讽刺艺术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竞选州长》写于1870年,属于马克·吐温早期的代表作品.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这个短篇小说中,以艺术虚构的独立党的“我”(亦名马克·吐温)参加竞选的一段经历为题材,用幽默的笔调,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民主选举”、“言论自由”的虚伪和丑恶.作品中的“我”,原以为自己“生平从来没有干过一桩可羞的事情”,“声望还好”,比起同时参加竞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艺术。第一,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不仅建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上,而且以当时美国的边疆生活作为根基,因此显得厚实、深沉、凝重与生动;第二,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是其幽默理论的具体实践,体现着幽默的内在品质,蕴含着丰富的闪光的真理;第三,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具有异彩纷呈的表现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有四种,而每一种又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提到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我国读者并不陌生,但对《苦行记,(Roughing It)这部在他创作生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熟悉的人就不多了.过去,我国的外国文学评论界在论及马克·吐温时,常常只囿于他中期的幽默讽刺作品和晚期带有悲观情调的作品,对于作家早期具有浓重喜剧色彩的作品极少提及,这与《苦行记》迟至1987年在我国才有人译出与读者见面大概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说不尽的马克·吐温--论《亚当夏娃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吐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晚年的作品<亚当夏娃日记>却鲜为人知,在国内出版的各种文学Ё史书也较少提及.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对亡妻奥莉维亚的深深思念,并以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体验、反思为基础,借用<圣经>中的故事,着意探讨人类生活的原始状态和本质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这一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它也保持了马克·吐温作品一贯的风趣幽默的风格,因此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蜚声国际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对马克·吐温推崇备至.他说:"所有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马克·吐温写的叫《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的书。"①在《哈克》一书中,他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生活中悲惨的现实.马克·吐温自己的论著,如《费尼莫尔·库珀的文学罪责》、《威廉狄恩·豪威尔斯》,表明他是非常了解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并通晓美国文学史的."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学会运用大结构、悟力.这种悟力,早期的幽默大师们在他们的奇闻轶事中曾反复使用过."②马克·吐温充分意识到文学潮流和…  相似文献   

7.
从一八三五年马克·吐温诞生至今,一百五十年过去了;从一九一○年马克·吐温逝世至今,也已经七十余载.然而,马克·吐温生前即已确立的世界文坛巨子的声誉却并未见衰.若以幽默文学而论,他仍堪称世界魁首;如同国际影坛只有一个卓别林,国际文坛迄今也还只有一个马克·吐温.象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其自传汉译本的问世,在翻译界、外国文学界和一般读者中无疑都应是引人注目的事.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许汝祉同志译的《马克·吐温自传》的出版.该译本的特点是:译文完整,注释详尽,译笔朴实.但同时感到遗憾的是,这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以其幽默讽刺的笔调,严肃尖锐的主题被誉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汤姆·索耶探案集》和《傻瓜威尔逊》为例展示他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鲜为人知的通俗面,尤其是他对侦探小说手法的部分运用和对完整侦探小说创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开一代文学先河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其有生之年便被尊崇为文坛泰斗,遐迹闻名.作家寓针砭于诙谐,以其毕生呕心沥血之作维护了民族文化的尊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囿于政治、地域、种族,以及学术派别的不同,对马克·吐温的认识一直是人言言殊,争论之声沸沸扬扬,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有些人视马克·吐温为完美无缺的典型,避而不谈作家的迷惘惆怅与改良主义.而另外一些人则视马克·吐温为“粗鄙、癫狂、犬儒主义……”,把他说成一个只会写儿童读物的末流作家,绝口不提马克·吐温对英语文化的贡献,甚而用哈哈镜的手法歪曲马克·吐温的形象.鉴于此,有必要从客观分析入手,对马克·吐温进行再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记忆之书”既指新近“发现”的诗人吴兴华将可能搅乱读者关于文学历史的记忆,更是对吴兴华的诗歌写作本身所呈现的“记忆”形态的指称。吴兴华诗歌对于时间和记忆特别敏感,记忆主题得到了反复呈现;这使得他的写作最终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内核勾连起来,记忆成为一门艺术,拥有强大的诗学力量。但记忆的法则又决定了记忆本身既是窘迫现实之慰藉,也是精神恐惧之来源,在传统和记忆被残酷压制的现代社会,诗人吴兴华的精神世界最终被“恐惧”所占据,他那“纤弱的”诗风,以及他在抗战胜利后逐渐放弃诗歌写作,均导源于此。而这样的诗人将以何种姿势进入新诗史与文学史序列,也就成为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小说极易被误读的地方很多,而性及颓废、感伤既是郁达夫作品的内容,也是其作品的形式,更是作者通过叙述技巧与文学阅读之间达成的一种反常化美学效果。郁达夫小说中的“人”是要通过人的自然性内容的露骨表现,完成他对人的社会性的怀疑和“轻视”及对人生悲剧性的体认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4.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人类语言中最复杂的机制之一.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中,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塑造了汤姆·索亚这-著名的文学形象,再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作者幽默的语言特色在小说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本文从<汤姆·索亚历险记>出发,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命运多舛的20世纪30年代,经历过五四时期的文人思想和文风出现了差异.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文风格调受不求进取、自我陶醉的人生观影响,一如他们的喝茶观及有关"喝茶"的散文小品.鲁迅则不然,他洞悉传统文化弊端,并以改良人生的文学和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对林语堂等人"秋思"般的"清福"和"苦茶"等不以为然.鲁迅的《喝茶》发轫于生活与时事,但论述时则突见机锋,对不合时宜的"清福"和"寄沉痛于幽闲"等进行了针砭时弊的评说.这三位文人所论"喝茶"的不同,反映了茶文化的广泛包容性,体现了三位文人在茶文化的民族性和思想性追求上的差异;以喝茶为题,还体现了鲁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文学批评手法.  相似文献   

16.
马洛夫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坛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示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对立,探索矛盾的调和和统一.本文试在分析作者的"二轮转"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对作品主题的烘托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是说理文写作的高手。对他作品中的事理解读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乡土人情、乡村风俗和田园风景书写,这些极富皖西南地域风情的典型事例和意象,汇聚起来构筑成一幅立体的清末民初皖西南山居图。隐藏在说理文中的乡土情结书写,凝聚着作者浓郁的家园意识和故土情怀,是成年朱光潜离开乡村天地奔赴城市生活的必然,是作者自然主义美学和文学旨趣的体现,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情结。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将美国西南部民间传统的粗野幽默加工成为一种独具地方魅力的艺术形式,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在传播快乐的同时,他巧妙地将艺术和现实结合起来,加入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出对道德、金钱、政治、家庭等社会问题的担忧和深刻反思。这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当前娱乐文化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短篇王”刘庆邦在创作中始终立足于矿区与乡间。乡村题材的作品主要描绘小人物的美,谱写田园牧歌;矿区题材的作品除了展现小人物的美外,更多的是展示矿工“无声的死亡”。《咱俩不能死》作为矿区题材的作品之一,却有了新的观照视野,以非同性恋的同性性行为的发生昭示了年轻的矿工顽强的生命意识,揭示了他们异化的外部原因,表达了刘庆邦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