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言、事实与心灵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哲学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困扰着语言哲学家们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素提出了原子论,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图象论,奎因提出了观察句理论.他们都是在理性主义二元论的层面上,力图在事实和语言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但在现象学构成论或者超二元论观念看来,语言、事实与心灵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本来就有一条先验的通道.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维特根斯坦与部分现象学者看到的是它们的内在关联,奎因看到的是它们的外在关联.而麦克道威尔因为看到的只是内在的关联,于是就打算取消这些哲学问题;但是他忽略了还有外在关联这一重要的事实.本文试图从问题的内、外关联两个方面阐述原初句理论,并证明它就是语言、事实与心灵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的信条推向了极端,他们从语言的意义理论入手,把传统哲学研究的问题统统归入不可用经验证实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看,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应看到,他们也留下了值得我们珍视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内在论的立场,以命题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为方法,力图在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严格划界,以此拒斥形而上学,把哲学变成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这种立场、方法和哲学观是以怎样的本体论作为其基础的呢?逻辑实证主义坚持的是一种经验的实在论,或者叫素朴实在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在者的承诺的本体论,而不是关于在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表现在它的名词化的语言观中。  相似文献   

4.
卡尔纳普的意义证实理论试图说明科学陈述如何具有主体间可理解的经验意义。在逻辑上,卡尔纳普将主体间的物理学语言作为统一的科学语言,这表明语言的主体间性是由逻辑规定而成;在经验上,他认为语言系统的基本谓词———可观察谓词为科学陈述提供经验内容,并用事物语言来说明可观察谓词的主体间性,事物语言恰恰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可见,卡尔纳普试图用逻辑学解决语言的主体间性问题,同时也摆脱不了日常语言的印迹。  相似文献   

5.
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奎因的语言哲学理论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述评奎因语言哲学思想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及其自然主义语言观 ,包括行为主义意义论、翻译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测知性、本体论的相对性等论题和奎因语言学习理论 ,可以使我们从历史辩证的角度对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做客观评价 ,肯定他对 2 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和现代语言学的理论贡献 ,分析其自然主义语言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6.
逻辑实证主义为实现其“拒斥形而上学”(即拒斥传统哲学)的纲领,提出“意义标准”和“证实原则”的理论。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凡科学的的理论都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传统哲学的命题,仅仅是在表面上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相似,实际上它既不能被经验证实,又不能被逻辑证明。所以,哲学的命题是毫无意义的,由无意义命题所组成的哲学理论就应该抛弃。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经验证实原则”的初衷是要通过经验达到强的证实,即完全的证实。然而,经验并不能证实全称命题,一种科学理论用经验来达到强的证实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自然发展的科学结果,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马克思的晚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虽然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但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予以审视,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内犯罪学理论研究视野开阔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背靠社会学的发展也使得它在法学领域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社会对犯罪理论的过高期待与信息资源的相对短缺,极大阻碍着犯罪学的纵深研究;三段式理论的固化和泛化研究替代严谨论证的做法,也导致问题与立论分离;经验观察替代科学实证,降低了犯罪学的学科价值.为此,犯罪学的解困在于恪守事实科学的本分,保持独立批判的眼光.  相似文献   

9.
奎因认为逻辑经验主义含有两个教条: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还原论。在他看来,同义词、同义性概念因不能被澄清和限定而无法作为分析性的根据,故而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之间没有界限;同时由于科学的整体性存在,也找不到任何免于经验修改的分析命题。奎因的批判虽有其合理性。但却将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之间的联系绝对化,混淆了分析与综合、先验与后验这两对范畴。因此他关于二者之界限不存在的论点不能成立。此外,奎因虽然以科学的整体性特征否定了科学理论的相对独立性,但其整体主义科学观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评价向度却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句组又叫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的组合,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句组的特点是:各句之间在意义上必须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思想;在结构上必须前后衔接、互相衬连,自然成为相对独立的整体。 句组在言语表达中具有很重要的组句成章的作用。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并不总是把一个意思限定在一个句子之内,而是常常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合成为一个语言片断来表达的,这个语言片断就是句组。  相似文献   

11.
"V归V"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常用。依据构式语法理论,"V归V"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其构式义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行为主体或他人主观上不希望动作产生相应的结果"。"V归V"格式对"V"的选择条件是进入该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前述小句的语义焦点,这种对动词的选择条件加之它特殊的句法位置,使其具有了承接前一小句或对话中先行发话者语义焦点的焦点标记功能和衔接后句或后续说话者话语的话语衔接功能,从而凸显了整体句义的"让步—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体词谓语句上层空间S由主语S1和体词谓语S2两个子空间构成。认知拓扑语言观可为其提供新路径。研究发现,S2存在一个拓扑恒常点且由于主体识解轴向调整在实际使用中隐匿;S1与S2之间的语义缺省识解依赖心智和转喻拓扑性,后者体现为域内转指实体与目标实体的语义概念内容识解等价;体词谓语句派生于动词谓语句,二维层面,句位压制迫使体词产生动作义素进而谓词化,体词谓语构式的谓语部分依然是体词性的,但整体构式是动词性的,体词的动词性来源于整个构式而不是其本身,而在三维层面,S2谓词化来源于上层S空间压制以确保空间连续与识解连通,体词谓语句总携带主观量性评价义与事体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弗雷格对于意义和真之条件的表述误导了人们将其视为真之条件的意义理论的倡导者。弗雷格并没有将句子的意义等同于它的真之条件。他的意义理论基于组合性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一个句子的意义如何由它的构成部分的意义组成。他的意义理论因此完全独立于他的真之理论。  相似文献   

14.
蒯因(W.V.Quine)提出的不确定性论题是一个有关语言哲学的认识论命题,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或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外延或指称的不确定性。通过探讨翻译不确定性的直接原因和隐性原因以及翻译不确定性与可译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可知蒯因不确定性论题对当代译界有一定的启示:翻译标准是多元的、模糊的,翻译过程是不确定的,翻译理论与策略是多变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使我们能够更正确地看待翻译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矛盾,并重新审视不同风格和水平的译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构式义的角度分析了N1+V1得+N2+V2句式的两种类型:结果句和致使句,并认为构式义在给句子分类时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构式义和句中动词义相互作用,构式义与动词义一致时,生成合格的句子,当构式义与动词义不一致时,构式义通过压制使动词意义发生变化,从而使动词进入句式。同时分析了能进入N1+V1得+N2+V2句式中的动词类型,解释了此类动词进入句式的原因。本文还探讨了构式语法在汉语短语和词这两级单位中的应用,并认为构式语法在构式义突显时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供用句由“(数量+供用对象)+V+(数量+供用物)”和“(数量+供用物)+供+(数量+供用对象)”概念空间整合,该句式具有“一定数量的物质供一定数量的人或物使用”浮现意义。供用句产生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输入空间,并选择性地将输入空间概念投射到整合空间,根据整合机制整合出该浮现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英语still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为语用标记语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从语料分析中发现,still作为语用标记语在话语中的位置并不总是位于句首,经常出现在句子中间;still不具有命题的真值条件意义,没有概念意义,而具有程序性意义;still不仅具有表对照的语用功能,还具有转折和让步的功能,表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以及表时间和情状的持续和增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不比"句多义性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比"句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但在意义上是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不比"句不仅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同时从意义上看也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差比"本身包含"胜过"和"不及"两个意义空间,"不比"句在否定"胜过"义时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不及";在否定"不及"义时也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胜过"。这是造成"不比"句多义性的根本动因。"没有"句的功能是表示"不及"义,是从"不及"的角度去说X、Y之间的差比关系,因此,严格地说它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不具有否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差一点 J_w”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副词“差一点”已有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认为“差一点”在“差一点+Jw(谓词结构)”句中一身而兼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二任,对谓词结构表示的动作结果或事情的性状进行否定说明;又强调:虽没“这样”了,但事态变化的趋势在朝“这样”发展以至几乎“这样”了,从而达到一种强烈的语气效果,引出言外之意,表达“意”中之情;而这“情、意”又并非完全由句子本身决定。也取决于一定的语境。至于“差一点+没+Jw”,“差一点”对否定的谓词结构之否定是加强的肯定。在特定语境下,它对否定的否定,表面上是肯定,其实是运用“正话反说”的修辞格表达情意,其语气更强烈。  相似文献   

20.
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科技英语的句法结构,归纳出三个特点长句多、主要成分不表达重要意思、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并就其特点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