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其对金融体系的广泛渗透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有其内在动因,监管层应采取疏导的方式,并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来改变影子银行快速增长及对经济过度影响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基于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理论分析二元结构信贷配给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我国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供给对商业银行主导的信贷配给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有正效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正向刺激作用显著,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较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贡献度更高,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冲击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在提高社会融资效率弥补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及对监管和货币政策的挑战,规范发展影子银行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所用,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与发展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在辩证看待影子银行利弊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发展阶段和特殊性,从建立完善的统计监测分析体系、构建统一的监管框架和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影子银行体系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影子银行在我国有了膨胀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通过归纳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当局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度、产生的外部时滞性的影响,并引入动态IS-LM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金融市场高度繁荣的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其高杠杆等特性,给自身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结合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我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影子银行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其风险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是引发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关等金融强国及相关国际金融组织相继采取完善修改法律、指令,通过对影子银行机构和产品进行实质性监管以及建设风险监测系统等措施来应对影子银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我国应在审视“本土化”影子银行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与监管路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风险隔离“防火墙”,完善金融立法,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或相关指令将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加大监管力度;FSB则强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我国的实际,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注重实现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因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也就具有了外部性。适度的影子银行信用规模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的信用扩张则会带来消极影响。以金融稳定性指标和信用创造功能视角实证分析美国影子银行规模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发现,金融稳定性和影子银行规模之间无论短期或长期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带来金融稳定性的降低;影子银行规模增长对金融稳定性的短期冲击较大且需要更长时间消化冲击带来的影响。从功能视角看,我国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所表现出的信用创造功能具有一致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因此,规范、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对促进影子银行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主要针对证券市场。这带来了一个问题: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还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我们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而今后应继续发展这种类型的金融体系,即金融改革的目标取向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为了保证这种目标的实现,政府可以考虑采取金融约束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加以适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金融结构的外延比较丰富,包括金融体系的构成;参与金融运行主体的构成;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数量及比例关系,等等。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运行的日趋市场化,中国的金融结构也将发生深远变化。本文就我国金融结构的历史变迁和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分析,并试图探索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对于银行稳定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视。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稳定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实体经济指标与银行稳定正相关;资产价格指标与银行稳定负相关。房屋销售价格增长率、证券市场市盈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银行稳定指数的Granger原因。政府救助和提高直接融资率会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预算软约束则会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调控会先影响企业的风险偏好或风险容忍度,进而对企业的贷款行为产生影响。并且,金融危机冲击和货币政策调控会引起不同特征企业贷款行为的异质性反应。经验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企业风险承担的上升,而企业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其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加,中小企业、股权分散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其银行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企业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大型企业、股权集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其基于企业风险承担传导的银行贷款行为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双支柱体系能否有效实现价格、金融、经济的多重稳定有待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信用风险冲击,减缓波动,使经济、金融保持稳定;(2)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的效果不同,面临技术性冲击时放松宏观审慎政策能更好地调节经济;(3)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波动、金融波动的影响存在U形效应。因此,考虑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更为灵活地调控宏观审慎政策幅度将有助于减少我国经济、金融波动,顺利度过经济结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金融体系暴露出自身的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分析产权结构和货币政策对俄罗斯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来探寻促使金融体系适应并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路径。俄罗斯应该在继续调整产权结构、实施金融深化、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金融,增强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力图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框架中来,以降低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文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各国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新发展,以及监管改革方案的特点、缺陷和不足,探索有效监管银子银行的途径,为我国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使用系统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关系.在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方式,在增加政府融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显著推动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金融发展水平,继而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约束.但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约束影子银行规模,原因在于,政府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动力,若不能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则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通过通道、同业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以此达到规避监管、扩张信用的目的,最终造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风险传染生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7-2017年间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对商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VaR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面板VAR模型,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方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有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是其受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非信贷科目持有的影子银行资产越多,则与影子银行具有越高的资产负债关联,将受到更高的风险传染。据此建议:应充分关注商业银行通过非信贷科目向影子银行部门提供资金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协调、防范监管套利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系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但是却具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功能。近几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发展很快,在整个金融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影子银行系统在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根据中国式影子银行系统独立性不高并且处于初级阶段等特点,从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特别是近年来货币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成为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并列的政策目标,所以,汇率制度的选择已经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汇率制度的分析,提出一种供参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