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对地震中的受灾者进行心理援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灾后心理援助过程中出现了专业心理援助人员严重匮乏、心理援助工作呈无序状态、对心理援助对象的认定有局限、对灾区群众的心理援助缺乏系统和长期的规划、媒体宣传带来心理伤害、心理援助带有盲目性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灾后心理援助的制度支撑和统一领导,建立长期的灾后心理援助机制,进一步培育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发展心理援助的民间力量,把心理重建与思想重建和文化重建结合起来,对受灾者及其他人群进行多种形式和科学有序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对受灾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于震后心理恢复效果不强,且灾区迄今尚未形成动态的心理援助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生态心理学对震后心理恢复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生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恢复,据此提出震后心理重建的生态心理模式:.基于"助人自助"的自我恢复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社会动态平衡的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环境统筹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使人们开始改变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逆境和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坎坷和死亡,增强他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震后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具有多层次目标、分阶段进行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标上讲有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等;从阶段上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情绪恢复、环境适应、人格升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从策略上讲应加强健康人格的塑造,加强情绪调节技术和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等等。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震颤了四川的大片土地,而且也给受灾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地震中毁坏的家园需要重建,受伤的心灵更需要重建。在灾后的心理重建中,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因其不可预测性、突发性以及巨大的破坏性,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地震作为重大的应激事件,不论对受灾群众、医护救援人员还是媒体工作者来说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这种应激反应就会变成应激障碍,会给受害者造成长期的、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地震灾害对于不同群体危害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层次提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灾后的心理重建,使受灾群众尽旱脱离灾难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震发生后,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心理中心)的老师们积极行动起来.及时为全校师生和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为全校师生和灾区群众撑起了一片心灵的绿荫。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8,(10):8-11
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四川特大地震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这是胡锦涛在什邡市区一个灾民安置点同受灾群众促膝交谈,表示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9.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了受灾者心理健康的重建。然而,当前我国灾区的心理干预工作存在着将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支持相混淆又相脱离的背反现象。调查和事实证实,只有实现二者的互动尤其是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才能够既促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功能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实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家园重建需克服灾民意识,激发自立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区少数受灾民众尚存在较强的灾民意识和温床意识,这种意识一旦蔓延将会严重影响灾后重建的进程.而受灾群众实际上才是家园重建的实施主体,因此,灾后重建尤为需要强化自强自立精神,多措并举,激发灾民自立精神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咨询无法回避价值问题 ,同时对价值问题又有特殊的要求。本文在澄清心理咨询价值观层次及价值干预等概念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咨询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价值干预,关键在于这种干预的合理、合法性。在咨询实践中,面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应注意取功能干预,弃内容干预;尊重价值多元。坚持适度原则;提高咨询员素质,避免简单说教。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 ,但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有夸大学生心理问题、片面强调心理测验、流于形式、德育化和学科化等不良现象 ,必须寻求有效对策予以根本解决 ,以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心理契约、组织信任的内涵,分析心理契约的构建和组织信任的形成机制,探讨心理契约、组织信任对人们的行为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增强组织信任、调试员工行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老子心理自卫术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前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调节心理平衡、化解心理问题的心理自卫理论,体现在效法天道、自我意识、节制物欲、人格培养四个方面.这一心理自卫理论对维护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的亲子关系、性别角色观念和要面子的国民劣根性是影响当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压抑自我的内向性格使人们不敢公开求助于心理医生 ,把心理疾患当成躯体疾患 ;心理治疗必须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入手 ,才能有的放矢 ,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渗入到人们的一切价值活动之中,发挥目标选择、情感激发、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与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们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调节,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灾后志愿者心理援助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后,志愿者作为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和救援的参与者,不可避免地处于应激状态之中.与直接受灾者相比,志愿者在应激源和中介两个方面存在差异,如应急源的时程不同、对灾害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上的差异等.针对这些特点,对灾后志愿者的心理援助工作应该全程、全面和系统地展开.根据志愿者行动时程,可建立筛查、预仿、监测、跟踪等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灾后志愿者心理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冲突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是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要注重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有:弘扬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因势利导,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重视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新教育价值观,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国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综合体现,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关爱、管理、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民健康教育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注重和改进国民健康教育,对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的哲学理念、文化理念、健康理念以及人文健康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