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体制机制及保障工作的研究,是减少各类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及其损失的现实需要。本文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角度,对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类型及成因等要素进行研究,深入把握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现状,确定了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类型及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工作是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本文重点是通过分析厘清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特征、类型及诱因,为建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提供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有效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通过加强政府预警机制建设,可以使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带来的社会成本。本文探讨了加强政府预警机制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及公众心理,指出高校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应采取以预防性心理干预为基础、以介入式心理支持为重点、以恢复性心理干预为辅助的心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政府对其进行的预防与处理越来越折射出一国政府行政能力的水平。文章对突发公共事件折射出的政府能力进行了法律上的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指出应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立法、行政公权力运行及行政救济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对其需要加强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思考,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宗 《金陵瞭望》2006,(4):17-18
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给国家、社会,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究其原因,多半出于有关方面协调不力、配合不够及信息报送不准确、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对于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校的师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繁,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师生的工作学习及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且也使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学校各类突发事件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构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不断增大,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已构成威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质量的优劣必然要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现代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强调预防式管理。因此,论文将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经过加工改造运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在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质量问题的基础上,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建立了应急管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质量的研究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引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疾病是其中一个重要诱因。高校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新形势下预防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突发的公共事件显著增加,能否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置公共安全危机越来越成为考量基层领导干部学习能力、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法水平的试金石.本文通过对一些公共事件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基层领导干部在应对和处置公共事件过程中知识缺失并造成能力不足.建议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务必及时关注主流媒体信息,尤其是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引发的"舆论风潮",从维护公众利益,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目的出发,针对实际情况主动进行舆论引导,积极疏导民众情绪,以清晰信息克服模糊信息,以准确消息克制含糊信息,这样才能发挥主导舆论的力量,有效化解公共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