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范围及认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适用涉及到刑法学、精神医学、司法鉴定学等不同学科,适用时较为复杂。笔者认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认定应该采用医学和心理学双重标准;其范围应该包括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者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者;其刑事责任有无的认定应该综合精神病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理论上则应以"动机论"为根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有自然人和单位两种。自然人构成犯罪主体,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犯罪主体则不成立。就自然人而言,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基于刑事责任能力而产生。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状况的不同,所负刑事责任也有所不同。为了准确认定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就必须准确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这对正确处理案件至关重要。本文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就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从立法本意上进行阐述,提供正确执法…  相似文献   

3.
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和程度上的差异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息息相关,研究责任能力对于确认行为人有无刑事责任,以及正确衡量刑事责任的大小和轻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我国刑法理论比较侧重于对具体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研究,而从一般理论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似乎不多。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就责任能力的概念、认定责任能力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不同类型责任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一肤浅探讨,以求教于前辈学者和同仁。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道主义和刑事责任理论,犯罪的精神病人如果无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不受刑事处罚。但是,精神病人犯罪有精神障碍方面的原因,如果不对其加以必要的治疗,消除或者控制他们犯罪的病理原因,他们有可能继续犯罪。因此,从社会防卫等角度出发,应当对有严重危险性的精神病人实施强制治疗。  相似文献   

5.
随着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暴力触法事件的增多,社会公众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置争议不断,理论界更是展开了争鸣,涌现出了"维持论""降低论""补足说"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均存在不足之处.维持现状、不作任何改变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其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对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扼制,不能达成刑法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之目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大势所趋.《刑法修正案(十一)》正确回应了这一社会现实需求.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实体性限制与程序性保障,兼顾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实现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尚有许多细节需要讨论.同时,我们应借助《刑法修正案(十一)》所提供的新的制度性空间,完善保安处分制度,对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触法未成年人加强管教,避免放任自流以致其再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责任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规定,对实施犯罪的人所作的一种否定的道德政治评价。针对刑法学界关于刑事责任的某些模糊认识,说明刑事责任是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媒介,犯罪是负刑事责任的前提,刑罚是负刑事责任的后果;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意志决定论,负刑事责任的法律基础是刑法具体规定的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7.
犯罪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犯罪能力不能等同于刑事责任能力,二者有着质的差异。犯罪能力是判定行为人是否是犯罪主体的必要标准之一,而刑事责任能力是判定犯罪主体是否是刑事责任主体的必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犯罪呈现出暴力犯罪倾向,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多数判决对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采取搁置态度或没有采用法学、医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了量刑不均衡矛盾及回避分析适用困境。需要从犯罪构成视角全面检视不同的摄入毒品情形对主观因素的影响,反思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与犯罪主观因素、犯罪行为过程、刑事责任能力认定及犯罪结果之间的关联。科学合理评定刑事责任能力应合理吸收借鉴域外自愿“醉态”主观过错认定规则,秉持客观主义立场,以犯罪构成的客观要素为逻辑基础,保持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的认定相统一,从行为事实发生的规律、逻辑顺序出发,整体关联案发前后的各种客观证据,构建客观的行为发生要素结构体系,形成客观归罪与主观出罪的综合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际犯罪往往严重危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违背国际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就一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而言,承担责任的主体只能是个人或团体,国家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内刑法中刑事责任的主体。但从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而言,国家则可以成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认识的不同,理论界对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应占有的地位看法不一,各种观点中,罪、责、刑平行说比较符合我国现行刑法的实际。在刑事责任的阶段划分上,一般认为刑事责任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之时,经过侦查、起诉、审判得到确认和实现。关于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以指国家强制犯罪人实际承担的刑事制裁措施的见解为妥。  相似文献   

11.
冯莹 《南都学坛》2009,29(4):89-90
醉酒犯罪具有与传统犯罪在刑事责任认定上的特殊性,单纯醉酒并不受刑法规制,但醉酒犯罪超越了社会通念的容忍度,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须以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加以抗制。在总则中规定醉酒人犯罪应负担完全的刑事责任即为妥当。我国刑法对醉酒人犯罪规定粗陋,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对累犯制度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刑法学界中有关累犯刑事责任根据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评析,明确指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确立累犯刑事责任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醉酒所致精神障碍,是一个遍及世界各国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关于醉酒状态下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有的国家刑法没有对之做出专门规定,而是将其作为自愿(故意或过失)陷入无责任能力状态的情形之一,规定不免除或减轻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有些国家对此作了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责任年龄上限的设置符合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立法宗旨,体现了刑法的谦抑精神,是刑罚人道主义内涵的一种诠释,也是刑罚个别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上限缺失的情况下,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设置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以完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未成年罪犯的刑事责任问题,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刑法中关于未成年罪犯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正确定罪量刑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成年罪犯的刑事责任,我国现行刑法第十七条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  相似文献   

16.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以前,学界对老年人的刑事责任作出了诸多猜想,意图能在理论上重塑老年人作为犯罪主体所应承担有区别于其他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犯罪主体,在责任上应该作出特殊规定。自修正案颁布以来,虽然刑法对老年人刑事责任作出了不少的规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人公司的刑事责任问题是随着《公司法》对一人公司主体地位的确立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在刑法学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在如何解释一个自然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刑事责任问题上尚有诸多争议;另一方面,有效规制市场经济活动的需求使解决一人公司的刑事责任问题成为刑法理论界亟待完成的命题。通过对一人公司的特征、一人公司刑事责任主体的资格以及一人公司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分析,对如何构建一人公司的刑事责任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结合犯的刑事责任是一种加重刑事责任.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有关结合犯的规定各有特点.结合犯刑罚的创制和裁量必须坚持"并合主义",使结合犯的刑事责任与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有所区别,体现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预备犯罪刑事责任基础杨红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构成是追究任何犯罪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作为犯罪预备的行为,其刑事责任的基础也不例外地是它的犯罪构成。由于预备犯在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所以它的犯罪构成诸方面也具有其本身的一些特征。下面试就...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刑法学界,对刑事责任问题研究的重视是近年来的事。但是,从一开始,学者们便不约而同地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了刑事责任的本质这一问题上,足见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见解。从刑事责任本质的概念出发,在评析这些不同见解的基础上,作者主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刑事责任的根本属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