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译过程中文化异同是影响口译流利实现的因素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角度来看,文化异同与三种概念映射方式相对应。在此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视角研究口译中文化差异产生的隐喻认知机制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以期丰富口译文化维度的学术研究,同时指导解决口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口译学习者的认知学习策略主要表现在口译活动的三个阶段:译前准备阶段、理解阶段和重述阶段。研究表明口译学习者在这三个阶段主要使用查询资料、分析、解释、推论、口译笔记、短时记忆、阅读笔记、归纳与推理、迁移、意象、修订与补充、总结等认知策略来进行口译学习。灵活运用这些认知学习策略有助于口译学习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口译信息差是口译质量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信息差产生的原因,可发现认知负荷超载因素、认知语境因素和交际中的文化因素是导致口译信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翻译目的论为口译信息差的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源语信息的简约、动态语境的顺应和文化空缺的弥补是口译信息差的有效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口译记忆认知与记忆策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必须经过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再表达等一系列认知处理环节。记忆是口译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制约和困扰口译活动的主要"瓶颈"。口译信息的处理涉及几个不同层次记忆系统的参与,其中,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关键。为了摆脱口译记忆的困境,译员可采取语义记忆、形象记忆、组合编码等多种途径来减轻记忆负荷,提高信息的加工和贮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政府记者招待会平行语料库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归类。同时,基于认知翻译学,对语料中的隐喻口译策略进行归纳,并统计每一种口译策略的使用频率,揭示隐喻口译的特点以及译者口译策略选择的原因。研究发现语料中概念隐喻使用丰富,直译隐喻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译者通常根据隐喻的语篇功能、中英文政治文本隐喻类别的相似程度、隐喻的语境和搭配原则等进行隐喻口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合格的口译人才,口译教学则是培养口译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国内高校口译课程开设的快节奏和广范围,对口译进行全方位准确的认知,有的放矢地探索颇具成效的口译教学方法和模式俨然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唯有这样,口译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口译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以源语信息为操作对象,由译员的语言处理和认知机制共同参与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对口译中的理解、记忆和逻辑分析等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口译活动的不同环节及其过程,应根据其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并采用相应的训练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尽快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方面来探讨隐喻,先对隐喻的发展史进行了探讨,接着探讨了隐喻和口译的关系,然后探讨了隐喻和翻译的相通性,解决口译问题中隐喻现象的必要性,然后对纽马克和刘宓庆提出的对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认知能力与口译能力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口译行为看作一种过程而非仅仅是一个结果,是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的突破,它强调了认知在口译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是口译理论研究的巨大变革。分析口译过程中认知能力与口译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口译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助于提高口译研究与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口译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折射出口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培养目标定位低、师资力量缺乏、培养手段陈旧、评估方法单一、实践能力低下等。适时引入国际前沿、西方流行的认知理论,可以科学、准确地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确立口译与认知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认知规律。同时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口译人才培养中建立多层次的培养体系,确立以培养口译技能为核心,培养不同层次的口译人才,淡化口译知识的传授,丰富其语言能力、口译技能和百科知识,可以全面提高口译人才培养质量,缓解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21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少数民族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2)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机械的记忆方法;(3)汉语学习经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积极作用;(4)英语学习时间的长短没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和图式的信息处理模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口译信息处理图式模型,旨在用图式揭示口译认知过程中译员的信息处理机制。研究表明,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背景知识图式不断地被外界刺激层层激活,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中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完成口译过程中理解、表达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意义形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阅读方面,阅读策略是影响学生理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广东工业大学某学院20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三类阅读策略(元认知、认知、社会/情感策略)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英语阅读者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普遍高于不成功的英语阅读者;而在三类策略中,认知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建议教师应该分步骤地、有效地、反复地对学生实施策略培训,以培养他们主动使用策略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情绪等心理和社会特征在语言使用中交互作用,并对语言沟通能力产生影响。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方法对其预测性及内部关联加以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关联度很强,元认知策略对绩效预测力显著强于认知策略。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呈现相互嵌套模式,相同加工行动在不同情境中由于履行功能差异而转换角色。  相似文献   

15.
以保障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大学英语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元认知及认知策略培养等方面的实际介入情况调查,发现虽然教师在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培养学生元认知及认知策略和师生情感交流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可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当堂讲解并示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等课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交流等途径弥补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学习策略训练、学生周记以及测试等方式,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81名高职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其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为期16周的阅读策略训练。结果表明: (1)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的频度较低。相比较而言,学生较多地使用认知策略,而自我评介和自我调空策略等元认知策略则使用甚少; (2)阅读课堂中的学习策略训练有效而可行; (3)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训练,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认为,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目的论三大原则为指导,分析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陪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希望这些策略能用于处理不同情况的口译事件。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的训练,并重视社会、情感因素在听力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习策略,主动探索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其语言技能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的有关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写作的相关性的实证性研究情况。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用元认知策略,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有时使用”甚至“偶尔使用”的程度,使用最多的是选择注意策略,使用最少的是计划策略。然而计划策略对写作成绩有一定的解释力。其次,整体使用频率与写作成绩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歧义容忍度量表和外语阅读策略问卷对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做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歧义容忍度与各阅读策略间呈正相关关系,歧义容忍度对认知策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元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高低歧义容忍度组在"认知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