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的普通民户拥有自己的私田或佃种官田,并向官府缴纳税米、租米、布、钱等租税。诸如卫士、邮卒、传卒等常备兵种,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金民、羖士等手工业者,在外地求学的贫苦书生(私学),以及因流亡而丧失原有田宅后又重新附籍的农民(还民),则被官府组织起来从事军屯或民屯,并缴纳限米。屯田者所缴纳的限米远远高于普通民户耕种自己的私田或佃种官田所缴纳的各项土地租税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一、官田佃农的不同来源和类别宋代官田的经营,除了在沿边地区采用士兵屯田以加强国防力量外,其余的官田基本上采取租佃制。佃种官田的农民,大致有下面几种人: (一)下户。下户是乡村的第四、第五等户。他们占有的土地很少,尤其是第五等户,只有田五亩、七亩或三亩、二亩,有些甚至是无产税户。他们为了维持生计,除了经营自己微薄的田产外,还必须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对于下户请佃官田,宋政府容许而且给予优待,“在法官田,惟许下五等人户请  相似文献   

3.
自唐中叶均田制破坏后,迄至两宋,官田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官田普遍采用租佃制,对农民和士兵进行地租剥削;二是官田私有化,即官田变为私田.官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经营方式的这种变化,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充足发展的必然结果.秦汉以来,官田就开始采用租佃方式经营,只是到了两宋时期,佃耕制才成为经营官田的普遍形式.在占田制和均田制下,不管农民是否占有法定的田亩数额,国家依据农户的丁口情况,强制农民一律按照法定的数额缴纳租税,这种剥削方式显然具有瑶役制性质,并且是在经济领域里所实行的一种政治的、军事的统治形式.在佃耕制下,国家根据佃户租种官田的多少,向佃户收取不等的租额,采用实物地租,这是一种经济的统治形式.官田由政治的、军事的统治形式,转变到经济的统治形式,用经济关系的强制来代替政治、军事的强制,这显然是一种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4.
元代屯田的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统治者接收了金、宋遗留下来的官田,没收了旧皇室和一部分贵族、大官僚的土地,也没收了一部分大地主的土地,同时也接收一部分农民因战争死亡而遗留下来的无主之田,以及各种荒闲地,作为政府掌握的官田。元朝廷对此类官田,除了赏赐宗王、官吏和寺观外,普遍地进行屯田,以收取地租剥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经营有了相应的改变。屯田的发展与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不能相容的。元代是大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的时期,中后期尤为猛烈,屯田由兴盛走向衰亡。本文拟就元代大兴屯田的原因和屯田私有化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5.
:1 996年 1 0月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国嘉禾四年、五年的《吏民田家 艹别 》,制作、书写于官府收受田家输纳税米、租米、布和钱之时 ,这不仅具有土地租佃者租佃土地契约的性质 ,而且还明显具有收受输纳物的凭证或收据性质。从其内容看 ,税收的种类有税米、税布和现金 ,说明当时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同时存在 ,此一地租形态已不是原生型的地租形态。此简牍的出土 ,表明三国时期的吴国存在官府的大量国有土地出租于吏民而收取高额地租的事实 ,土地契约内容已相当完备 ,形式已相当规范化、制度化。《吏民田家 艹别 》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土地契约 ,这是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史料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屯田”与“营田”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唐五代,“屯田”和“营田”是封建土地制度中两项重要内容。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学界长期争议不决。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分阶段理清了两者的关系,认为在唐前期,“营田”泛指经营土地,“屯田”是一种特殊的官营土地制度。唐后期至五代,出现户部营田务管领的营田,乃是与屯田并行的另一种官田系统。文章还否定了唐后期屯田转化为营田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的户籍,可分为普通民户户籍和特殊民户户籍两类。普通民户主要包括地主、农民等,他们归州郡管理。占国家人口的大多数,特殊民户主要有兵、僧尼、奴隶、杂户等,他们的户籍和普通民户不属于一个系统,国家统计户口,一般不包括这些特殊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8.
清代因丈夫犯法而被连带流放的女子被称为“佥妇”。清代法律明文规定,发往新疆已经成家的流犯必须携带眷属。这些跟随丈夫而来的女子在丈夫流放新疆期间在家务劳作的同时也大量参与生产劳动。一般情况下,在流放新疆屯田劳作的三至五年内,随着丈夫们加入民籍,佥妇们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改变,成为新疆地方上的普通民户。她们在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代西夏遗民的社会地位由其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形成差别,其社会阶层主要由官吏、民户、屯田户、军户、驱口、僧祗户等组成。西夏遗民入仕主要任武职和地方官,其中世代为宦的现象比较突出。军户在元代军户中所占数量极小,民户、屯田户、僧祗户都承担国家赋税,在社会地位上等同于民户;西夏遗民的民族融合主要是文化的吸收与融合,种族融合反而不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河西是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重要地区,清政府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在河西地区兴建屯田。在兵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河西地区出现了兵屯、民屯、回屯、犯屯四种类型的屯田,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几大屯区。随着屯田的进行,土地被大量开垦,水利设施不断被修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开垦却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土地税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本文在讨论土地税收中性问题、土地税收对城市土地利用机理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财产税、地价税以及资本利得税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文章分析认为:不同税种对城市土地利用有不同的影响,有的直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而有的则通过影响城市土地市场、改变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强度,有的税种对城市土地利用是中性的,而有的则不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2.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9,29(4):24-29
根据走马楼吴简的赋税收支记录可知,赋税的种类不同,征收与管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赋税的缴纳,有自送与代输;对于不宜分割物品,采用合户征收或折纳等方式;对赋税的账目管理,采用"莂"的形式,以便各方面互相监督;船师在不同仓库之间的赋税转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地税收是税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土地有效利用等重要作用。参考各国土地税种的设置,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科学的土地税种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主要国家的土地税种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税种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土地税制框架涵括了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但诸多税种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各税种内部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同时,中国以土地为媒介的收费纷繁复杂,制度极不规范。针对土地税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土地税费法律制度,中国应从税制结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结构以及征收管理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上海、重庆两市的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是我国在全国房产税改革方面走的第一步,对于我国当前的税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较美国和中国房产税实施的背景制度可以发现,二者在分税制、土地制度和官员晋升制度三个方面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三个代表性制度的差异,从而得出,我国想单单从扩大房产税征收工作范围来实现打压房价、增加地方收入等目的,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租赁性住房企业化供给的市场困境主要为投资收益太低、税负较重以及资金筹集困难等。通过对住房租赁企业投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测算,发现售租比、利率及税费是影响住房租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围绕这三个关键因素可进行不同模式的政策设计,即限地价模式、限利率模式、住房保障模式,以支持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住房租赁企业的发展。对于房价很高、售租比很大的大部分城市,可选择降低土地成本、实施土地限价出让、减少税费、提供长期性贷款的政策支持模式;对于售租比较为合理的部分城市,可选择提供长期性低利率贷款、减少税费的政策支持模式;此外,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可选择全方位的税费减免、土地限价、长期性低利率贷款的政策支持模式,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税收制度针对铁路公司的征税安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铁路公司需要根据规定数目进行报效、部分线路“代商纳税”进而被迫转嫁税负、尝试开办铁路商税和火车票税。从实践层面而言,报效和税负转嫁构成了铁路公司的实在负担,但清政府曾经尝试的铁路商税和火车票税却不了了之,只是停留在规划阶段。就报效和税负转嫁而言,报效从清朝前期作为清政府临时性的筹款方式到晚清时期对以铁路公司为代表的新式企业以营业税的形式被常态征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朝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向;税负转嫁则意味着不良税制对于铁路运营事业的一种制约性影响。总体而言,对于晚晴铁路事业而言,在不完善的税收制度安排下,针对铁路公司的征税造成了铁路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土改对富农问题的政策根据是中共中央有关保存富农经济的方针,同时又针对了苏南的具体情况。苏南富农在土地改革前每人平均占有和使用的土地为当地平均数的两倍以上,他们以自己耕种、雇工耕种、出租等方式经营土地。苏南富农对待土地改革的心态是极为复杂的,拥护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苏南各地征收了半地主式富农的出租土地,保留了一般富农的出租土地,对富农的佃入土地抽动较大,对富农的其他财产全部保留。苏南在处理富农问题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对富农乱斗乱打和提升富农阶级成分等过左行为,但很快得到纠正。苏南富农在土地改革后每人平均占有的土地仍为当地平均数的两倍以上,苏南是中国大陆保存富农经济最成功的地区。富农经济的完整保存为此后苏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浅议宋代税收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税收对宋朝统治者维持其财政收支平衡非常重要。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税收监督在内的制度体系。事前监督主要是重视对民赋簿籍的记录以保证税赋的合理性,事中监督主要包括对完税凭证、税收帐簿的记录,事后监督主要包括官员对税收的报告和对官员税赋征收的考核。事后的监督又成为事前监督的前期依据。这些较为科学的税收征管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宋朝庞大的财政开支,在今天看来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