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党伦理是研究政党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文章以政党伦理的概念为逻辑起点,对政党伦理的内涵加以概括,并通过分析政党伦理的内容与划分等基本问题,厘清政党伦理的基本范畴,以期对当代中国政党伦理的理论建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政党伦理是研究政党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合道德性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石,政党价值理念保证了政党执政的合道德性,政党制度伦理保证了政党执政的合法律性,党员伦理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中,政党伦理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是其政党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孙中山提出了政党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的主要道德规范。他还从政党道德的原则和核心出发,阐发了党员作为民主主义者应具有的新道德和要培养的革命精神,即"要立大志气","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和"替主义去牺牲"等。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俱进的进取性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体现出民主性的精华,很值得我们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是一个宏伟而精细的理论体系,以人民为本是该体系的核心,公正与民主构成了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的道德原则。公正主要包括制度正义与分配正义,民主则涵盖党内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间的民主两个层面。邓小平政党伦理评价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党员的培养方面,邓小平认为要采用以下措施:理论学习、道德示范、自律他律相结合。纵观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系统性、传承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与“文革十年”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以前。在这二十七年中,其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政党)伦理的价值取向,但过度地强调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导致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并与潜在的个人伦理(人道情怀与艺术规律的追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卢森堡政党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是马克思和列宁所强调的"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和民主问题,其政党伦理思想体现在:在政党的价值理念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政党制度伦理上,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应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并抵制党内官僚主义的泛滥,无产阶级政党党员特别是领袖应体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行。卢森堡的政党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政治伦理可分为政党伦理、政制伦理和政员伦理。政党伦理的核心是崇尚民主,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现则要靠科学合理的政治制度设计。政治制度伦理的核心是权力制衡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政治伦理就每个参政者而言就是政员伦理,它是政治伦理的个体表现,要旨是勤政廉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富有个性特质的历史进程及其形成的政党结构,在全球化渐入人心的今天,不断引起来自异域文化的诸多兴趣与关注,因而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现代性转型,更多地具有了域外气象,为政之善与执政合理性等伦理之思,开始受到学界重  相似文献   

9.
“文革“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使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领袖、阶级关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在“样板戏“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人民与政党之间的恩情形成了政治伦理,由阶级内部的友爱与阶级之间的仇恨形成了革命伦理。政治伦理的性质决定了革命伦理的特点,革命伦理的内在关系反过来证明了政治伦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正确积极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党建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经过60年正反两方面的探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制定正确的处理政党关系的方针;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对民主党派的吸引力;推进政党关系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的政党制度以及处理政党关系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与选民和候选人关系的变化,说明在现代美国选举活动中两大党的作用已严重削弱,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法国社会党的意识形态一直发生着很大变化。影响演变的因素主要有:法国社会党自身党员成分日渐多元化,学习借鉴其他政党;国内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调整导致社会党日益向中靠齐,左右政治分野模糊;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苏东剧变的冲击促使理论变得更加实际、务实。  相似文献   

13.
复社与东林党关系的实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林党与复社是相继崛起的士大夫群体,对于晚明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二者在人员构成上师传衣钵;政治活动上声气相求;政治理想上志同道合;学术观念上一脉相承,是对于晚明政坛党社一体化格局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政党理论指出 :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不是根据党员的成份 ,而是根据党纲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吸收农民和剥削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入党。由于坚持思想上入党 ,保证了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等七种人也可发展入党 ,其原因在于“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而奋斗 ,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选期间除两大党之外的其它参选政党统称为"第三党"。美国历史上第三党的数量惊人,但始终在大选中无法获得成功,其原因有:选举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两大党对第三党的暗算,选民心理因素作用,第三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第三党在美国政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第三党的存在是美国政治多元化和民主政治的体现;其次,第三党提出的思想、政策和改革计划,能促进两大政党的政策和政纲的充实与调整,间接实现了其政治价值;再次,第三党的存在可以对总统选举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权力的执政方式经历了众多变化,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党的执政方式,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变迁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应然”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调整执政方式,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上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党是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重要政治势力,有“第三大党”之称。青年党与国民党发生过各种纠葛离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双方关系曾一度异常紧张。1927年后,随着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青年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开始出现一丝缓和的动向。不过,由于双方在政治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分歧,实施“训政”的国民党继续采取各种高压手段,对青年党进行压制。在国民党的不断打击迫害下,秉持“全民政治”理念的青年党人反“党治”的声浪不断高涨,双方的矛盾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政党的演进来看,一个政党的兴衰,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时俱进则兴,不与时俱进则衰。共产党人在人类社会中横空出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出现的。共产党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曲折,则是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所致。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准确判断形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表面上具备了西方代议制政党的一般特点,但在实质上它对新加坡的行政体系施加着重大影响。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政府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左右政府的组成人员来实现的。由于人民行动党与政府在人事上高度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民行动党与公共政策过程近似于政府与公共政策过程。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在社会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是新加坡国内最大的政治力量,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这使得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以外的监督力量显得力不从心。人民行动党和政府自身监督才是最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