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 2 0年来对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的探索和研究 ,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 :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农村改革的经验与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和途径 ,解决粮食问题的基本策略 ,新一次科技革命以及知识—生物经济的农业观  相似文献   

2.
辽宁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加入WTO后农业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 ,分析了辽宁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问题 ,并对今后农业结构如何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所处的新环境为依据,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为指针,具体地分析了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他对农业发展的动力、方法、方向等作了很多探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谋划农业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规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对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原生态农业是笔者在对传统农业、石油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农业发展形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思考中国农业整体发展方向并结合地方农业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原生态农业之所以作为一个崭新的农业形态被提出,就在于其迎合了时代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具有其他农业形态所不具备的优势。旨在详细分析原生态农业与其他农业形态的区别与联系,从理论上说明原生态农业的创新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体制性障碍是目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新<农业法>)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规定,是继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经营制度改革之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为创新农业经济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新<农业法>的创新性规定主要体现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的历史性突破;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是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动力;保护农民权益与推进农村发展相结合,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崭新思路.本研究还就贯彻新<农业法>,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背景,研究提出新经济观、新科学观、新农业观和新现代化,主要论断有:(1)人类社会将遵循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化)到知识经济(知识化)再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导致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内涵及其依据。(2)信息经济与生物经济都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最重要生产要素,又处在交叉发展,可以同属于知识经济。进而将知识经济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主;后知识经济,以生物经济为主;并论述了生物经济终将占主导地位。(3)农业可以致富、农业可以跨越、农业可以主导的新农业观;指出农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农业的功能不可少估、农业的潜力不可小估。(4)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即:以农业为主导,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包括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过渡到新农业经济;讨论了选择新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重点选择和政策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与工业化广泛融合、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一并规划、与农民富裕一体推进等现状。究其原因,这是由中国农情、制度和世情所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应重点解决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城乡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路线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农村发展思想,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现代农业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农业文化的内涵、现代农业文化的类型与作用进行归纳与探索,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要从保护与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加强政府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文化产业、坚持创新发展等方面加强现代农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推动农业发展、支持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阐述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农业科技的研发者、推广者和应用者三个角度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与世界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接轨,这是从世界农业漫长的历史道路中摸索出来的农业持续发展正确方向。发展、完善和丰富我国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使其与世界持续农业的大趋势相适应,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集约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 ,农业的发展面临全新的国际环境 ,如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使地区布局更加合理 ,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分工、技术要素与产品周期等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两个方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问题做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一直是中国政府与各国在“入世”谈判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中国加入 WTO后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从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利弊影响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农业用地相对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新时期发展我国农业,必须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点,分析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探讨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先进性教育是具体的,体现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领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