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灾难遗址地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难遗址地是否适合旅游开发、如何开发是"5.12"汶川大地震过后一直争论的话题.虽然国外早有"灾难旅游""黑色旅游"等概念的提出,但在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更无从谈起.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特殊旅游资源,从理论上分析了灾难遗址地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探讨了遗址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开发模式,在实践上,不仅希望对四川省灾后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同时可以对其他灾难遗址地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的自然禀赋、民族文化、区位交通、生产力布局构成其黑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这一旅游形式以实地观瞻遗址遗迹或科技手段模拟情景等方式,让游客获得缅怀、追忆、教育、警示、感恩体验。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黑色旅游可以成为震后灾区重建的一个重要出路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自古就是旱涝、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且因其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淮河流域多灾多难。近年淮河流域相关县市虽未明确提出"灾难遗址旅游",但也进行了一些相关产品的开发尝试,但总体上淮河流域"灾难遗址旅游"还未成气候。对此,相关县市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须坚持以政府为投资主体、杜绝过度商业化、加强群众参与、适时适度开发等原则,采取多种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灾难文学作品展现抗争精神、大力挖掘民间文化的开发方式,进行适宜灾难文化开发的市场营销,进一步打造灾难遗址旅游系统化品牌,以此谋求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4.
黑色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色旅游开发有利于提升旅游地形象,增强旅游产品的公益性和学习性,是旅游开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界定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黑色旅游的供给、需求和体验发生机制,并针对黑色旅游的敏感性、风险性等五大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是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色旅游成为了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国内尚未将这个概念作为真正的旅游产品提供出来。尽管属于黑色旅游范的服务和旅游活动已经展开,但业界和理论界对黑色旅游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界定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旅游心理学的旅游动机理论,探讨黑色旅游的动机,得出相关结论,是对黑色旅游开发和管理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黑色旅游的旅游动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色旅游成为了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国内尚未将这个概念作为真正的旅游产品提供出来。尽管属于黑色旅游范的服务和旅游活动已经展开,但业界和理论界对黑色旅游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界定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旅游心理学的旅游动机理论,探讨黑色旅游的动机,得出相关结论,是对黑色旅游开发和管理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黑色旅游属于情感化倾向较为明显的一种独特旅游形式,旅游体验中会经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然而,现有散落在黑色旅游中的情感体验研究,多以静态的单一维度呈现,情感体验的内部导向路径和传导机制仍是一个黑箱。选取汶川黑色旅游地的遗址区、纪念区和新建区为案例地,以旅游者评论和游记数据为分析单位,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汶川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传导路径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系统论视角探究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黑色旅游情感体验本质上是一种“内观化生成实践”,即旅游者通过对死亡与新生的两极观照和价值找寻,在从悲伤情结到珍爱认同的情感逆向正迁移中实现自我精神的心灵超越,在时空路径上依次经过情感唤起、情感回应、价值内化和情感输出四个过程。同时,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传导机制是旅游者、黑色旅游吸引物、标志物(黑色旅游吸引物的信息)、自然社会环境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循环系统,整个系统在“内观化生成实践”的传导路径上遵循着“多重作用力产生—黑色旅游体验—意义与价值生成”的循环运转逻辑。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过程性理论,亦能更好地理解负面情感体验的正面意义传递,且为当前处于“降温”调整期的汶川黑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大灾难发生后,在诸多产业百废待兴之时,优先发展旅游业,是国际性的经验,而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人为灾难则催生了一种新的旅游经济——黑色旅游。我国发展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黑色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对黑色旅游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黑色旅游为契机最终推动灾区经济、文化、社会重建。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危机营销战略体系的构建——基于政府层面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产业对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是四川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的旅游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状况,旅游危机的发生对整个四川省的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严重自然灾难发生后,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人们对到灾难发生地旅游产生犹豫,影响了旅游意愿和旅游决策。弄清游客流失原因与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对于灾后赢回游客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研究缺乏对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笔者以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为例,通过结构方程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汶川地震后的四川旅游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建立了严重自然灾难后游客流失原因的测量量表,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严重自然灾难后游客流失的5个因子:安全疑虑、景观损坏、心理忌讳、伦理冲突和成本担忧。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尤其是给地震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遇难呈祥,多难兴邦,多难之后痛定思痛方能够兴邦。本文通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抢救生命财产过程中的大量事例,显示和揭示,是信息之痛、交通之痛、电力之痛和管理之痛,加大加重了汶川特大地震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之痛。分析导致这些痛之源头,设计解决这些痛之策略,就能够构建将“多难”转化为“兴邦”的现实通道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灾害来临时,动员国防科技资源参与抢险救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汶川地震中国防科技资源——红外技术快速响应动员,以专业化支持成功搜救失事直升机的真实案例,提出了将国防动员体制与应急防灾体制统一起来;搞好国防科技资源潜力调查,掌握准确的资源数量、质量、生产和分布情况,构建一体化敏捷国防科技资源动员体系的想法,并对如何建立该体系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数不胜数的各种灾害,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灾害遗迹进行旅游开发已不再新鲜。文中从"灾害"的概念入手,对"灾害遗迹"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制定了灾害遗迹旅游开发时必须遵循典型性、科学性、社会性、参与性、创新性和安全性六大基本原则;并针对灾害遗迹旅游开发提出了突出主题、明确目的、避免"触雷"、高度参与、不断创新和确保安全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汶川地震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救灾过程中的表现差异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了中美两国救灾体制中的法制化程度、政府层级职能、负责机构、军队作用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美国救灾体制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中的大量事例显示:特大地震,虽然造成了灾区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通过这场特大灾难,不仅已经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中国更加开放,也更加强大;更彰显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党在、有政府在、有军队在,就有希望在;有努力在、有爱在、有少年在,就有希望在。多难可以兴邦,多难可以砺党,汶川地震彰显出中华民族文明复兴和发展的无限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既是一场地理大地震,又是一场思想大地震。如何尽可能地发挥理念、价值、精神的力量,引领与促进灾后思想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成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中的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现状问题-基本理论-切入视角-对策机制-意义启示”五位一体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研究框架,以期重建灾区人民的思想家园。  相似文献   

18.
<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旨在促进各空间机构与空间系统运营商之间在利用空间设施进行灾害危机管理方面的合作,在危机期间向遭受自然或技术灾害影响的国家或群体提供数据、信息及服务,支持受灾国家的灾害管理决策,减轻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我国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启动合作机制,取得了灾区情况的重要资料,有力地支持了救灾工作.天基信息保障对于救灾具有重大意义,而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了这种保障.空间减灾宪章实践了外空法之国际合作原则,空间减灾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伤害是深层次的,思想重建带有对安身立命的思考和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关照。从实现跨越式复兴、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防灾意识、保存地震遗址等方面借鉴、继承人类历史上特大自然灾害灾后思想重建的积极经验,可以促进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深入进行,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