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闻策划的本质在于创意。即拿出别开生面的新招,使自己的活动与众不同,出新出奇,吸引读者。《华西都市报》、《商务早报》、《成都商报》三家报纸均以各具特色的策划创意,展现了其报纸不同的色彩和特点,使新闻创意的出新出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闻策划有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奇,即着眼于新闻报道的新闻策划;二是正,即着眼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我们在新闻策划时应以正为主,正奇并用,使新闻策划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点、时间、人物、情结等叙事要素的分析,《战地春梦》和《战地钟声》两部作品显示出了异曲同质的相似性。另外,《战地钟声》在叙事技巧上比《战地春梦》有了很大的丰富,却也在同时损害了故事的清晰和自然。  相似文献   

3.
对于都市报而言,财经新闻是满足读者新闻需求的重要内容,财经新闻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报纸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将以《重庆商报》为例,解析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方面的发展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对研究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都商报》的媒介符号特征考察入手,以“传媒与日常生活分析模型”为依据,论述了大众的日 常生活的“三重结构”,提出了传媒符号与日常生活的对应性观点。作者把大众传媒的新闻符号和广告符号作为两 条并行的符号线索,考察《成都商报》在符号生产上的“平民化”定位。作者认为,媒介营销成功的市场定位,不仅 要求能锁定目标市场,更要求深入地了解目标市场,了解目标受众与日常生活结构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和符号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是两份在大学校园中阅读率较高的英文报纸,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利用这两份报纸,尤其是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对两者的差异没有较全面的把握。就两份报纸在新闻价值、新闻报道方式、国内新闻报道选题、政治倾向、新闻标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日报》具有注重严肃话题、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重视国内新闻报道、政治倾向明显、标题语言和文体比较正式等特点,而《21世纪报》则注重提供学习资源,很少涉及政治话题,一般不对政事发表明确的态度,标题新颖诙谐。分析的目的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指导其更好地利用这两份报纸。  相似文献   

6.
云南"3.01"事件发生后,分别属于中美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从分析样本中发现,《人民日报》将"3.01"事件定性为暴力恐怖事件,《纽约时报》则认为这是一起中国维汉民族矛盾所引发的袭击事件。两报在报道中选择差异甚大的报道议题、关键词、图片、信源来印证和强化自身对这一事件的判断。报道呈现如此分野,与两报的价值立场和办报定位有关,《人民日报》以"喉舌框架"来报道"3.01事件",而《纽约时报》则以"冲突质疑框架"来审视它。《纽约时报》对"3.01事件"的报道固然有其意识形态偏见,但其多元立场、多种视点的报道框架与思路对中国媒体亦有启发,对于中国媒体提升对境外受众的舆论引导力和话语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与日俱增的新媒体时代,"同题报道"的竞争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而对于"同题报道"的采集和处理水平的高下,也正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比两份主要的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和《大河报》,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及报道特色,探究其中的差异,进而为如何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稳定民心、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其中党报和都市报担当了不同的职责,二者各有特色又都存在着不足。本文以《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为例,比较二者在灾后重建中的报道差异及其思考,以为党报和都市报根据自身定位用不同的方式开发新闻资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的自由度上,都市类报纸可以说是处在各级政府机关报和网络之间,一方面无法完全摆脱来自行政规范和行业传统的制约,一方面又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巨大影响,从而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特色。由于新闻标题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很多报纸制作标题时煞费苦心,求新求变。本文试图从语言视角人手,以成都地区为例分析当前都市类报纸新闻标题的一些语言特点。所据材料采自近期《华西都市报》(以下用H代表)和《成都商报》(以下用S代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秦腔》和《花旦》两部作品分别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推动情节的主要事件以及值得商榷之处做了细读式平行比较。侧重人物性格塑造、民俗民风、传统戏曲艺术表现,在同中辨异,在差异中发现两位作者各自的情感倾向。同时也让作品瑕瑜互见,充分体现读者阅读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谦 《东方论坛》2021,(2):15-29
《中华日报》创办之时,正逢“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之后,国内政治纷争愈演愈烈的重要时间节点。汪精卫为了独树一帜,扩大政治影响,需要有一个发声渠道。《中华日报》的系统化及普遍联系的新闻编辑思路,在当时较之它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左联”作家、左翼经济学人与《中华日报》合作办副刊,是利用《中华日报》“改组派”色彩中的某些相容性,为自己策略性地找到了可以暂时容身之处。汪精卫另立政权(或曰投敌),某种程度上就是国民党的派系政治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极端化,而《中华日报》则与之如影随形,是派系政治极端化的记录者。《中华日报》是日伪合谋贩售所谓“和平建国”“中日亲善”“东亚共荣”政治骗局的大招幌,更是掩盖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遮羞布,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成都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型酒店已成为近几年酒店投资的热点,在国内外品牌大举投资经济型酒店的行业背景下,成都作为著名的休闲旅游城市以及西部经济文化中心,不可避免地成为投资的宝地。本文通过对成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得出成都发展经济型酒店的趋势,并提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成都旅游住宿设施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文章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对其中时尚消费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新新新闻》作为新中国成立前整个四川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民营商业报纸,对20世纪巴蜀文化的代表——成都茶馆进行了大量呈现。在《新新新闻》1936-1949年与茶馆相关的文本中,成都茶馆被视为城市现代化中的"落后"代表处于权力的规训之中:政府和知识精英实施一系列手段对茶馆的闲散风气、卫生条件、空间秩序、空间布局、经营管理与人员活动进行了批评、改造与控制。这实则与20世纪城市现代化与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息息相关,权力当局通过对茶馆这一底层公共空间的规训来实现城市改造和社会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CES生产函数对西安和成都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和成都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1,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成都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水平先高后低且小于1的总体发展趋势,表明成都市实现的也是集聚不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地市级党报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此,在分析国内外传媒业激烈竞争形势的基础上,揭示了新形势为地市级党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根据地市级党报的特有优势提出了走差别化竞争路子,以张扬个性来拓展生存空间和采取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提高服务性、加强深度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等措施来提高引力与张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同样是面对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巨大损失,中美两国的主流报纸是怎么表现的?分析《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台(飓)风的灾害新闻传播,比较它们在传播数量、内容特点、表现方式等的差异,可以窥见两国在新闻理念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正在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4 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为例,认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刊期较长的报纸可走深度路线,新成员的培训是学生报纸兴衰的关键节点,制度化的出刊流程和成员激励能够保障学生报纸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