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同为理性文学,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又在反封建、狭义与广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各具差异。理性文学曾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文学史上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截然有别的文学流派 ,它们在文学理论、创作主张和创作方法上 ,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单就德国文学而言 ,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却有着相当多的相似和联系。究其原因 ,除了 18世纪风靡全欧的启蒙主义在德国没有多大市场外 ,还因为德国的启蒙主义文学缺乏独立的形态 ,是附着在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之上的。 1797年是德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野 ,从此 ,德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如何对待古典文化 ,如何看待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如何理解民族性和文化传统等问题上 ,逐渐显示出了不同的思想倾向 ,并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3.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关系到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基本原则。在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防止"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两种倾向,以避免在研究工作中得出错误结论,从而促进中西美术彼此间的公平对话、和谐并进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降,王学再度复兴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中,其意志主义倾向严重损毁了心学传统的理性向度。在西学强势的持续冲击下,现代新儒家之主流力图以会通中西的方式重建心学传统的形上学体系。徐复观从中西哲学之不同路径出发.以“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消解了心学传统近代衍化中的本体论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古典主义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典主义发展源流的论述,大致梳理出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渊源:源自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经过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整合,在20世纪形成了一种淡去古罗马政治理性而更强调古希腊道德理性的古典主义。白璧德的这种古典主义实际上脱离了政治的目标,是一种以批判现代性、重建古典审美人生为旨趣的文艺。这种古典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经由学衡派与新月派的先后努力,终于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在现代文学思潮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认知活动并非从“一块白板”开始,而是深受内化到主体认知模式的语言影响的。不同的民族语言往往会对科学的认知倾向产生不同的影响。中西语言的结构性差异与音、形、义、法诸分歧无疑是影响两种认知倾向的不可忽视的语言基元。语言是文化的基因和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明史是在其语言的脊背上演进的。因此,考察中西两种语言的不同有助于中西两种科学认知方法的借鉴、交叉使用与融合,促进我们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复活》虽一向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但与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相比,却出现了新的关学特征,即新伪古典主义创作倾向。出现这种倾向一方面与托尔斯泰面对20世纪现实主义危机来临时所采取应对措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美学取向趋于保守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色彩语言独特,强调主客观的统一;西方宗教绘画语言简单且象征,疏离现实生活;油画的出现加强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古典主义绘画是严谨的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绘画科学性语言的典范,但有“重形轻色”倾向;印象派绘画完成了色彩变革,创立了现代写生色彩学;近代画家们都把色彩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源于中世纪的哥特形式承载着强烈的非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它顺应了新兴的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驳因而在18世纪的文学与建筑中复活。哥特风格以其繁复而缺乏对称的结构、离奇怪诞的雕刻以及扑朔迷离的光影背离了古典建筑所尊崇的简洁明晰、比例得当、均衡对称的原则,而浪漫主义艺术依赖的是感情、直觉、冲动、热情与信仰而非理性,因而建筑艺术中的哥特主义与文学中的哥特主义形成了一致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穆旦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合唱中,发出了自己特异的声音,在战争风暴中抒写了个体的生存体验。其创作与主流文学思潮相比,主流文学是革命古典主义-集体理性-民族的存亡-崇高的讴歌,穆旦的诗作是现代主义-个体体验-生存的意义-痛苦的拷问。其创作的现代主义意涵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的否定;对大写的我的否定;对现实的否定;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穆旦继承了国民性批判的思想,但又超越了启蒙主义。穆旦诗歌在民族革命战争的风暴中,发出了灵魂的呻吟;在革命古典主义为主旋律的时代交响曲中,奏出了现代主义的不和谐的声音。它虽然孤立、微弱,但仍然穿透时间的屏障,回旋在历史的长廊中。  相似文献   

11.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于古典主义风格的最终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着重从社会历史背景对海顿音乐创作风格转变产生影响的角度 ,分三个不同的时期 ,对其音乐创作上的两个重要体裁 :弦乐四重奏、交响曲进行比较 ,浅析其创作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论题的拓展性探究将不可避免地触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一个被遮蔽了的研究论题:古典主义在中国;二是古典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新月派文学创作之现象分析;三是以"现实主义"解读"古典主义"的局限。事实上,展开"古典主义在中国"论题研究的视境,不仅可以勘探性定位、指述与审视古典主义与儒家传统学说的内在偶合性的思想蕴涵,而且足以使人们透过古典主义与现代中国20世纪文艺创作现象之新视点勾勒、总汇与披露而获得一种理性启示的思想张力。  相似文献   

13.
尽管斯达尔夫人和刘师培分处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但是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与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具有重要的比较诗学研究价值。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和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引入了地理空间视域,其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空间视域引入的不同理论背景、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二是地理空间视域下语言维度研究进路的异同;三是吊诡的倒转性:北方浪漫主义、南方古典主义与北方古典现实主义精神、南方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是英美现代派诗歌运动的重要奠基者,但由于学术界对其思想体系特别是诗学观认识不足等原因,致使休姆未能享有其应有的“先锋地位”。休姆的诗学文论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因为这篇文章暗含休姆主要的诗学思想。因而,解析休姆在这篇文章中所阐明的诗学观:一方面,他预言了古典主义诗歌的复兴,并表明其必要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他还阐明了“联想”这一古典主义诗歌复兴的“特殊武器”,优于“想象”的原因。笔者希望这一解读有助于宏观把握休姆的诗学观,对确立其在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之先锋地位亦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蓝海文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基及其在香港诗坛的巨擘地位,高举起新古典主义的旗帜。蓝海文的“新古典主义诗学”具有十分鲜明的“潜诗学”特征,即追求理性思辩与审美体验的一体,强化了美学上的体验性,强调人本意义上的道德理性或“价值理性”,明显表现出经验性的理论话语和思维特征。其诗学的核心是“真”,他认为现代诗必须“归宗”与“归真”。这种以真为本位的诗学观,坚持的是“传统中心论”,而不是“西方中心论”,诗人出于积极事功的激情与视点,不平则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论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理性,表现出十分可贵的学术侠义精神、学术自信力和创新超越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是两元对立的。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说明,英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来说,是“后来者”,后来者本身中总是包含着一种对先来者的继承、反抗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论早期胡先骕的"古典"守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衡派的中坚人物,早期胡先骕在中国与西方、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化的交汇过程中表现出了对中、西"古典主义"的追求与守望.他的"执古"、"存古"不仅局限于以传统诗性、诗话理论和散文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性内容,而且包含了以古希腊、罗马为核心的欧洲古典性内容.  相似文献   

18.
镣铐下的美丽--论三一律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出现的三一律创作原则,一直被认为是文学服务于政治的一种体现,在创作上对作家是一种极大的束缚.事实上,三一律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固然有其外部的社会政治因素,但其自身也体现出内在的美学意义.这种美学意义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巨大的舞台张力美,更体现在形式上和谐统一的单纯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教育倾向既体现于作品创作倾向,也表露于小说理论。其教育倾向的内容可归纳为:政治教育、历史教育、人格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地理教育、婚爱世情教育等。造成此一教育倾向的原因主要是:身为士人的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热衷以小说表现自己的人文情怀;传统的文学教化观作用,以及通俗小说文体与生俱来的说教素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所体现的教育倾向在不同的小说发展阶段呈现为不同的内容和体现形式,它们构成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教育倾向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