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就决定了教师进行文本的解读,不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引领者。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掌握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人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笔者试就策略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应该是充分个性化的,这既符合文学作品解读的规律,也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相一致.同时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小班化教育的核心要义是"面向每一个的适性而充分的教育"。作为小班化学校,"关注每一个"是我们教育工作的起点,"发展每一个"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小班化学校一直追求着"精致教育"。而追求课堂的效益最大化则是精致教育的最好体现。在追求"精致课堂"的同时,在做到"教学五认真"这一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生所在的年级结合起来,关注并优化课堂上的一些关键性细节,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应根植于现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体现丰富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展开过程就是语文课程的生成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个体经验的创生。本文运用后现代教育观点,对语文教育中被冷落的“虚无语文课程”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学生感到困难的考试内容,也是高考相对得分最低的题型。阅读难,难在哪里?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对阅读文本感到陌生,学生普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同时阅读不得要领、答题技巧没掌握,在审题、答题和语言表达上又衍生出"不懂答"和"答不准"的问题。要化解这些难点,就要对症下药,遵循阅读的规律,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小班化教学被称为"阳光普照下的教育",较之大班,它以提高每个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关注学生个体,以人人发展为终极目标。本文从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个性、建立良好课堂评价体系、培优补差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探讨了小班化语文互动教学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职语文学科以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启迪人的心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在人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意义及特点,改变语文课程开设边缘化现状,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课程理念,建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1950年以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出引领国语、国文课程向大众化、实用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战乱频繁,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了课程实践史上未能产生效能的一大遗憾。1950年以后,以粉碎"四人帮"为分界岭,此前语文课程标准(大纲)主要体现出培养目标政治化、教学过程程式化等特点;此后语文课程理念出现了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逐渐回归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被确定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内容目标第一次退出课程标准。香港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设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但它在教育理念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在解释理论术语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清晰性,在教学设计(案例)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操作性,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境界。台湾语文课程标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一贯性、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性等方面的建树,也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发展铺垫着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班化教育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学领域内一项最热门的改革措施。本文对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规模、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希望为我国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