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较多的艺术手法,概括了从周代初年到春秋战国中叶五百年间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和各阶级、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在《诗经》中《国风》的成就最高。它多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宋代的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诗集传》序)十五《国风》从不同的角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出于里巷由群众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把劳动生活和爱情生活自然  相似文献   

2.
爱情诗是《诗经》中最精彩、最动人的部分。这类诗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婚姻不幸的弃妇诗。综观这些诗,其中都氤氲着忧伤之情。本文拟从"忧"字入手,挖掘《诗经》婚姻爱情诗中"忧"的成因,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颂》内容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后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风》、《雅》相比,有其独特价值。明乎此,对于全面认识《诗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相似文献   

6.
论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和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史辨派《诗经》学是传统《诗经》学向现代《诗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解构经典,用民间歌谣作比较认识《诗经》的文学性质,释放了《诗经》的民间活力和诗性特征,使《诗经》阐释走向现代合法化之途。因此有必要借助西方阐释学与接受美学方法论上的参照价值,深入探讨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及其蕴含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诗经》学术史上革故鼎新的风云人物,其《诗经》批评资料异常丰富。择撷朱子原话,以《诗》说命题形式,评述其相关思想观点,大抵涉及朱子论《诗》之效用、《诗》之垂教、《诗》之序言、《诗》之本意、《诗》之手法等五个方面,以揭示和概括这位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诗经》批评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原为巴人民歌,其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下里巴人》。竹枝词未必是由《下里巴人》直接演化而来,但它们同为巴人民间歌谣,必然在审美心理和文化内涵上有着相通之处。民间竹枝词最初和最主要的用途当是祭神。在发展演变中,即使是祀神之曲,其内容也多世俗化了。从风格上看,民间竹枝歌曲调多凄婉愁苦之音。从内容上看,以吟唱恋情为主,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风。民间竹枝歌经唐代文人的大力仿作和提倡,《下里巴人》变为《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9.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乐章,《诗经》是雅乐的基本载体,这可从今存先秦和汉代的一些重要典籍文献中窥知。诸书记载足以证实,周代的器乐演奏,几乎都是《诗经》的篇目,即使一些所谓的佚诗",也多为《诗经》之别名或其佚散者。尤其当时各种典礼仪式上盛行的正歌、无算乐、房中之乐和乡乐,简直全是演奏的《诗经》。  相似文献   

11.
传统家训的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训是我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的特殊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家庭伦理思想,其中也包括了环境伦理的教育,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爱物惜命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环境伦理教育的民间模式。在教育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家庭环境伦理教育对培养人们的现代环境意识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民间社会在已经与国家疏离的场景中又主动用符号把国家接纳进来 ,而国家也在征用自己曾经完全否定的民间仪式。民间社会复兴自己的仪式 ,总是要强调自己的民间特色和身份 ,但同时又要利用国家符号。越是能够巧妙地利用国家符号 ,其仪式就越容易获得发展。国家把民间仪式纳入国家事件 ,让民众通过仪式参与国家活动 ,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国家与社会在仪式上的互动 ,实际上是“治理”这种新的行政方式的演练 ,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今后更加广泛地建立“治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教育发展的热潮中需要我们多作"冷"思考和战略性的思考,以避免网络教育的发展出现大的起伏.文章对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认为网络教育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网站的建立阶段,提供服务的阶段以及法制化、规范化的阶段.第二,对"网络教育就是服务"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网络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它仍是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次,网络教育的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不应当对立起来,学生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管理和服务,其目的都在于更好的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第三,建议产业界和教育界联手,以利于更好地解决网络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育、网络技术、经营管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以利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谱牒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家族的发展史,可谓是一家一族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字辈排行诗是几千年来宗法社会重视门第望族的特有产物。本文试从闽北现存的众多谱牒中,探讨其内容及功用,旨在汲取闽北家族教育中有益的历史传承养分,有利于发扬家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有助于闽北家族道德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和补充.调查发现:目前家庭德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品质和日常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等方面,但较少进行政治、思想和恋爱及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并且家庭德育内容与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呈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与汉族文学及一般文学相比,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除了具有审美功能及由此产生的教育,认识和娱乐功能外,还有其文学的扩展功能:社会调节功能,传授功能及择偶功能等。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扩展功能现象的分析,找出了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探讨这些文学扩展功能对少数民族社会的运转起到的作用。目的是让人们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特点有更宽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是整个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石.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教育呈现出专制性、强迫性日益增长和民主性、惑染性渐趋削弱的趋势.唐代成文家法的产生是这一趋势的突出表现.唐代家法随家族不同而相异,"严”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浅议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德育过程中 ,隐性教育较显性教育有着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教育内容的隐含性 ,教育过程的顺然性等特征。在德育效能弱化的形势下 ,教育工作者应从扩大教育领域 ,树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 ,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等方面着手 ,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除受制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外 ,其滞后还源于传统体制性弊端。要想尽快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必须扫除其体制性障碍。因此 ,应根据现有状况把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分为近期和中长期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加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 ,重视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和产业属性 ,并按经济资源特性区分高等教育资源 ,按照不同资源给予不同拨款方式 ,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涉及的内容丰富 ,影响巨大 ,在中国美学史占据重要地位。他非常重视美育 ,虽然其美育及建筑美育思想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 ,但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就蔡元培对建筑美育作用、建筑美育的标准与方法途径等问题 ,分析、介绍蔡元培的建筑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