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对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作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得出,今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围绕实行分类综合课征制而展开;另外,在降低边际税率、扩大课税范围的同时,还应改进征管手段,加大征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片面强调形式公平价值,忽略了对纳税人所负担的家庭养老经济负担等体现实质公平价值的考虑,严重阻挠了个人所得税应有的再分配功能的发挥。在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家庭还承担主要养老责任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法应当从课税模式、费用扣除制度、申报单位以及建立累计源泉扣缴制度等方面入手,注重区分具体纳税人在家庭养老方面的经济负担情况,实现个人所得税法的实质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已提到议事日程。按国际惯例 ,遗赠税有多种税制模式 ,规范我国遗赠模式 ,是开征遗赠税的核心内容。我国遗赠税的征收应分两步走 ,一是宜采取设总遗产税制不单设赠与税的方式 ,二是实施两税分设。规范我国遗赠税制的设想主要有 :选择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 ,合理确定纳税人和课税范围 ,确定计税标准 ,税章设计实行简便原则。  相似文献   

4.
弃籍税是对弃籍者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财产的收益及其收入在弃籍时所征收的一种税。弃籍税在性质上归属于个人所得税,应当按照居民纳税人课税。弃籍税制的构建不仅可以防范税收流失,而且有助于深化税制改革、打击腐败行为和增强公民的国民意识。因此,在借鉴美国弃籍税的立法经验以及遵循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税收公平和成本补偿等原则的基础上,依照个人所得税制的税法要素构建我国弃籍税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十年基尼系数均高于国际警戒线,巨大的贫富差距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税种,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个税课税模式优劣的比对,结合我国的国情,可推导出分类与综合课税模式是我国个税的最优选择。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分类课税模式调节作用,可知征税范围覆盖不全、差别税率设置不尽公允、费用扣除标准设计未能贯彻量能负担原则等方面原因,导致个税的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微弱。我国可通过个税课税模式向分类与综合课税模式转换,并对该模式下税收征管配套措施的完善,包括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建立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完善个人纳税申报制度、严格执行代扣代缴制度、全面实施个人资产实名登记制、全面实施个人资产实名登记制以及提高个人报酬货币化程度等,并付之于实践,达到完善税制、有效发挥税收的作用,同时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托税制的困惑及应对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托收益税收不明确和重复征税 ,是我国当前信托税制中存在的两大困惑。基此 ,构建我国信托税制的核心是确立形式转移不课税、实际获益者纳税、税负公平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界定绿色税收内涵的基础上,比较了绿色税收与行政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指出了绿色税比直接管制等行政手段更有弹性和效率,比其他经济手段更具有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绿色税收的税制要素进行了阐述,在课税对象、纳税人、税基、税率、纳税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同时指出了实现绿色税收与其他税收制度协调配合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入手,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分析,进而在课税模式、税率、纳税意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税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愿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应更多的使用税收政策来刺激正外部性,这就是建立环境税制。污染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越来越吸引人,不仅因为它能提供社会需要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它能矫正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保护生态环境。要使污染税制既符合税制原则的要求,又能实现治污效果,主要从纳税人的认定、课税基础的选择、税率的确定这三大要素来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1994 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税制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革,增值税就是其中变化较大的一个税种,它已成为流转税体系的一个主干税种,在中央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行4 年以来,由于税制本身不严密,偷漏税行为非常严重,大案要案不断发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对增值税的课税范围、课税对象、税率以及征管模式等方面作了探讨,就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认为,结合制度变迁理论,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应该以现行制度的非均衡为出发点,通过调整制度供给以满足制度需求,从而实现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均衡。具体可以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渐进转变税种类型,减少累进税率档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调整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和纳税人范围以及完善中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配套条件六个方面促进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强劲的增长势头,还是从国际税收发展的趋势看,个人所得税将是未来最具潜力的税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数据分析和引用西方税收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现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揭示了个人所得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个人所得税对消费、储蓄、投资、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且建议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以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比重,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税收收入的工具,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是最重要的主体税种之一,发挥着聚集国家财政收入、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了一步,但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作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从免征税额的标准、税制度模式、个人所得税税率以及税收征收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行个税分项计征不合理 ,按月计征不科学 ,税前扣除项目不公平 ,公民纳税意识薄弱以及个税法操作性差等。为此 ,应完善个税立法 ,建立统一的个人银行账户加强对个税的监管 ,完善个税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交叉型综合分类个人所得税制的构想,对交叉型综合分类个人所得税制进行初步设计,提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应按照主要体现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来完善,选择交叉型综合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在分类所得税制的基础上衔接综合所得税制,对年所得在规定数额12万元以上应当自行申报的纳税人,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状况日益严重,收入差距问题已俨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重要税种,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次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税税制改革中,应考虑我国地区收入、消费水平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物价水平区域差异大、区域税源结构差异等的基本国情,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区域差异化个税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应以家庭为纳税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法目前已成为与我国国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法律,个人所得税也已成为我国税收的主力税种之一。但本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尚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近十几年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税源环境和立法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居民及其家庭在公平税负方面带来的影响。建议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应以家庭作为纳税单元,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缩小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分配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美国税制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税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世界上相当完备的税制之一。因此 ,进行中美个人所得税制的比较研究 ,借鉴美国税制的有益经验 ,对于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以及促进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方面 ,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首先着眼于再分配领域,重点调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再分配过程中要解决收入分配结果公平问题,把收入分配差距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靠市场机制自发实现,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收入调节功能。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税收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健全的税收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分配结果公平。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社会保险税,改革财产税等,以调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的课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税率结构、征管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现行税法中的免征额、边际税率及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课征范围与个人收入形式的发展变化不协调,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现象严重,难以从重处罚等问题。提出将分类所得税制过渡为混合所得税制、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调整课税的级距及税率、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制度并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处罚力度等举措,以维护税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