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尽管有区别,但两者又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依赖于公共产品的完善和社会整体的平衡,公共利益最大化依赖于个人的自由竞争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公共利益,都只能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中实现。现代市场经济的利益实现机制就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的客观机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诚信教育可以借鉴功利论伦理思想的合理因子,鼓励学生追求合法的个人利益与幸福,引导学生做“有远见的快乐追求者”,帮助学生自由、理性地进行道德抉择,努力实现个人的利益预期与诚信美德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5月4日出版的《社会科学报》发表题为《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新水平》的述评。述评中提出,近年来有一种腐败活动越演越烈,可称之为“超级腐败”,这种腐败有时具有“合法”的外衣,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往往在一定组织的权力参与下完成,以实现其获取利益或者超额利益的目的;二是形态上以谋取团体利益为主。当然,在多数情况下,所谋取到的团体利益最后要分解为个人利益。由于这类腐败  相似文献   

4.
联系政治经济学有关“人性假设”的原理,分析“经济人”、“新经济人”的基本特征和表现,针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提出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规范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实现经营者的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社会 ,应该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真正统一的社会。社会主义道德当代建设的重心 ,应该是把五十多年来的道德建设成果予以自我完备化、体系化、规范化、自洽化、边限化、透明化 ,使其使充分释放其内在能量 ,以成为民族世纪性复兴的文化思想基础和精神源泉。其突破口应该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道德立法 ,然后以此为规则 ,从“共同富裕”的道德理想中提炼出“人人幸福原则” ,并在此原则规范下 ,建立起道德实践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共享原则”和个人与政府行为的“利益边限原则”。  相似文献   

6.
“资本下乡”成为当前村庄发展的主流模式,不可控的“资本下乡”将带来村社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动,对乡村治理造成危害.以“村社理性”为实践原则的发展模式能够使村社共同体成为应对“资本下乡”的保护机制.通过皖北两村的比较可知,在以村社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村社共同体利益能够最大化地得以保持,免受资本与国家的过度攫取,发展过程最节省交易成本,发展利益也能在社区内最大化,发展模式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
微观主体的利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利他行为,人们总是站在"经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源于一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分析,将各种因利他动机而产生的利他行为也解释为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站在二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基础上,在理性、利他和追求团体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文章运用"道德人"假说来解释利他行为,并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对各种利他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伦理学视角分析囚徒困境的博弈论模型及其拓展形式,利用博弈论的语言例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否证“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可以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这一论断.并将其推广到未知次数的重复囚徒困境的动态博弈问题,得出“首善”和“宽容”是成功策略的两个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借鉴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理性小农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利用实际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农民的农业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后认为: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政策应有其各自的针对性。但无论采用何种政策措施,都必须遵循诱导性原则,让农民认为从事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投入是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使农民自发保持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尽量减少政策成本,实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在谈到我国体制改革时指出,国内有些人曾认为,在企业改革中,只要把产权明晰化,划归个人所有,企业的效益就会上去,因为个人利益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动力作用。 高教授认为,西方经济学一直强调个人利益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决定作用。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家一直在强调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其实,这只所谓“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是指人们的个人利益在经济活动中的驱动作用,即要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我国有些学者也追随这一理论,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