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监管责任重大。跨国公司污染转移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歧视性。关于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动因,目前有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成本转移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说。治理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依据既有国际法层面的,也有国内法层面的。我国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治理存在诸多不足,既有国际法的强制力不足,也有国内立法规定不足,另外,还有外资审批的环保把关不严、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法律治理的不足,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促进国际立法、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加强投资的环境审批和环保执法、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
环境健康风险视域下环境标准的理性反思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健康事件呈量级增长给环境法律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变革带来巨大影响。构建环境健康法律制度体系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从环境管理转向健康管理,防治环境污染引发的公众健康损害,已成为环境法治的重要任务。环境法具体制度的实施须以环境标准的有效适用作为检验标准,如征收超标排污费、环境监测等,没有标准作为准则的制度定然会走向制度的异化。现行环境标准暴露的问题包括环境标准的技术依据与科学理性脱节、环境标准的规制范围与实际需求错位、环境标准的安全限值无法匹配健康阈值、环境标准程序设计无法与公众参与有效衔接等四个方面。基于风险社会理论探析聚集性、弥散性两种环境健康风险规制样态,应当寻求“环境健康风险”下环境法治的逻辑,遵循“健康风险”导向下“基于科学”和“基于民主”的两种维度,探究健康本位、科学合理、权力权利衡平三重弥合的环境标准制度:以“健康+生态基准”的体系模式推动环境标准之技术支撑、以“成本收益分析+健康界限”的双重嵌入保障环境标准可行性、以“权力与权利的衡平”实现环境标准的科学规范、以“回应机制”力求环境标准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污染产业国际转移日益频繁,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依据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基于M&W污染密集型产业分类方法,利用中国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对外贸易、FDI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FDI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环保政策对于防范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是积极有效的。依据研究结果,从环境规制视角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污染物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国际贸易转移和垃圾贸易转移等三种方式。为阻止国际污染物的转移,我国必须采用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利用经济手段、提高行业投资准入制、加强进出口管理和参与国际合作五个方面的措施来阻止国际污染物向我国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经过长期努力,多边贸易体制大大增中了各战员方市场准入的机会,但目前运用环境标准制度阻碍市场准入原则的实现,却日前成为WTO某些成员方常用的方法之一。出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往往有利于产品进入国外市场,而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及区域性或行业性环境标准却会给市场准入带来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成为有关国家或地区实施贸易 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中国加入WTO后,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参与环保产品与技术的国际 市场竞争,防止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6.
环境标准的国际外部性是指因环境标准的国别差异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跨国转移和构成新的市场准入障碍。环境标准的国际外部性引发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引起环境污染“放大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内在化环境标准的国际外部性,必须加强环境标准的国际协调;建立国际环境补偿与援助机制;推动和完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7.
分析环境规制约束下重污染产业转移对中国实现工业发展与雾霾污染脱钩的影响效应;探究环境规制约束下重污染产业转移对本地工业发展与雾霾污染脱钩的影响;根据重污染产业向外迁移的特点,提出"寻找污染天堂"式转移和空间邻近式转移两种模式,并分别验证重污染产业以上述两种模式进行转移时,对周边地区工业发展与雾霾污染脱钩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重污染产业向外迁移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工业发展与雾霾污染脱钩,且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有助于增强重污染产业向外迁移的雾霾脱钩效应;(2)高环境规制地区重污染产业外迁对低环境规制地区雾霾脱钩影响不显著,但如果两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差距拉大将导致高环境规制强度地区重污染产业外迁对低环境规制地区雾霾脱钩强度的负面影响;(3)重污染产业遵循空间邻近转移模式,由于雾霾污染具有强空间扩散性,导致周边地区重污染产业集聚或外迁均对本地区雾霾污染脱钩产生影响,但如果本地区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则会敦促周边地区重污染产业外迁至更远地区,降低周边地区重污染产业向外迁移对本地区雾霾脱钩强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转移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国际税收的正常秩序,也对各国税收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含义入手,根据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法律规制的现状,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努力,多边贸易体制大大增加了各成员方市场准入的机会,但目前运用环境标准制度阻碍市场准入原则的实现,却日益成为WTO某些成员方常用的方法之一.出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往往有利于其产品进入国外市场,而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及区域性或行业性环境标准却会给市场准入带来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成为有关国家或地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中国加入WTO后,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参与环保产品与技术的国际市场竞争,防止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的流入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民众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在阻止电子废弃物流入的相关法律规制与监管上存在漏洞,且经济发展战略不合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法律和经济方面的双重落差导致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流入屡禁不止,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分析国外电子废弃物涌入我国之现状与原因,并从法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管理和国际合作5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的公众健康损害愈发突出,环境健康问题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公众健康保障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为此,建立起面向公众健康保障的环境法律规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以规制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规制的演变进路,剖析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个体主义规制模式的局限性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规制在环境保护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正当性,从而明确环境法律规制机制的发展脉络和现实需求。然而在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属性愈发凸显。面对复杂而多元的环境问题,单纯依靠公权力的作用已难以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随着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兴起,建立公私合作模式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机制,通过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作用,在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下,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就成为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的应然之选。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重重。通过将污染外部性融合到新贸易框架中,建立模型解释了当经济体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且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污染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将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选择效应,这三个效应的程度和方向共同决定环境质量。另外,阐述了环境税强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认为更严格的环境税赋并非必然导致排污水平下降,但明显提高产品价格,降低消费水平,带来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3.
隐性经济作为工业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会对环境规制产生重要影响,但其作为制度弱化的指标并未引起重视。鉴于此,以“两型社会”国家级示范区湖南省为例,从理论和实证研究隐性经济视角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污染的影响。理论表明,隐性经济部门的产出和利润均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减函数,工业环境污染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减函数和隐性经济的增函数。实证显示环境规制强度对于工业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除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外,隐性经济对于工业环境污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从环境规制和隐性经济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污染转移的巨大风险,而我国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也促使污染转移向着更广的范围扩展与蔓延。当前,我国不同区域间污染转移的问题已成为直接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考虑,对污染转移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承接地企业和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导致农地土壤污染加剧,其根源之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通过寻求产业转移承接地农地土壤污染加剧的法律根源,找出制定法律的因应对策:国家应当强化企业和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健全农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设定多元制裁与救济手段,完善法律责任追究程序;扩大农民参与范围,健全农民环境参与权;增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刚性,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切实防范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16.
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探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规制与雾霾污染的关系,不仅为理解FDI如何影响环境提供新的视角,而且丰富了环境规制的研究领域。在Copeland与Taylor模型框架下,将雾霾污染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及规制效应,进而揭示FDI影响雾霾污染的内在机理,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FDI、环境规制与雾霾污染的关系进行检验,并进一步运用门槛回归模型考察FDI引致的雾霾污染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1)FDI对雾霾污染有双重效应:其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雾霾污染,而通过技术效应改善雾霾污染。(2)环境规制在改善本地FDI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同时,倒逼污染型FDI转移到邻地,阻碍了这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技术进步,不利于全局环境治理。(3)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在总体上不显著,但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受环境规制的影响;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FDI对雾霾污染产生先加剧、后抑制、再加剧的影响;当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跨越一定的门槛,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由"污染避难所"效应向"污染光环"效应转换。(4)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非正式环境规制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进而改善雾霾污染的更关键的因素。因此,在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分类环境规制、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的协同努力下,能充分发挥FDI的环境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环境治理尤为必要。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治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国际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技术优势、国际民主、国际公益目的等特征,赋予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的有限法律人格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强度综合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全域自相关检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布及显著性检验,实证研究2004—2014年中国各省份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演变;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空间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高低两个集聚区域,低污染物排放集聚区正在由东部向东南部扩展,高污染物排放集聚区正在由西北部向东北部扩展;(2)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阻碍作用,表明中国目前的环境规制确实存在“绿色悖论”,技术创新并未激发波特假说的“创新补偿”效应。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中国并不存在“污染天堂”;(3)环境规制强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也就是说,本地环境污染受本地环境规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大于受相邻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本地环境污染受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本地的工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极石油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地区石油污染已成为影响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国家管辖范围内的石油污染主要通过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国内法、区域内国家的协定、软法及国际石油污染防治条约和原则加以规制,对于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石油污染主要是适用一般性的国际环境法原则以及污染责任人所属国法律。完善北极石油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途径主要包括促进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区域性软法,订立专门适用于北冰洋地区的石油污染防治公约,完善各国国内立法以及制定专门性的国家间协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污权作为一项权利提出以后,其法律性质及法域归属问题争议颇多,有学者认为排污权是以环境容量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归属物权法域.从排污权的特殊性和现有立法规定看,排污权是以环境资源为客体的一种环境权,归属于环境法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