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欧盟根据变化的国际和地区形势,逐步调整对非政策,并在多边、地区、次地区和双边层面形成比较完整的对非政策框架。从欧盟对非政策演变的视角看,新形势下,欧盟在对非洲战略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将政治对话纳入双方合作框架,并显著提高政治合作的地位;将发展与安全关联,加强对非洲安全治理的介入;加强与非洲在全球和新兴问题领域中的合作,使欧非关系超越双边走向全球层面的战略协调;将传统的"援助—受援"范式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国际体系加速转型是欧盟调整非洲战略的结构性动因。展望未来,欧盟会进一步加大对非关注和投入力度,特别是突出政治对话与安全合作,以扩大对非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非援助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中国对外援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沿革的回顾,说明中国对非援助的发展脉络与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和历史沿革紧密相连,援外实践也在过去5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展干预为特点的支持性援助体系,为有效帮助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西方发展援助方式的变化,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在形式、援外管理体系以及与西方社会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合作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际发展援助和中国对非援助的政策沿革进行梳理,可见中国对非援助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国际发展援助的历史沿革紧密相连,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展干预为特点的支持性援助体系,为有效援助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采用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态度项目数据和2016年非洲晴雨表对于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非洲公众对于中国援助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在对非援助中不应盲目扩大援助规模,应该考虑优化援助的效果,特别是将援助用于与非洲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用最少的开支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真正推动受援方民生改善,提高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鹏 《国际论坛》2012,(2):45-50,80
伴随着世纪初国际体系的剧烈变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更加强健的角色。作为"传统"援助方和"新兴"援助方的典型代表,欧盟与中国就外援"条件性"乃至发展模式等议题展开了竞争,这尤其表现在双方2006年以来援助非洲的过程中。本文首先从学理上对外援"条件"和"条件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别概括了欧盟和中国在条件性议题上的立场与实践,进而重点分析了欧盟的质疑以及中方的回应,作者最终对双方达成"中欧共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欧盟在非洲是有共同利益的,这个共同的利益就是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对于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这样一个话题来说,很明显中国与欧盟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中欧对于推动建立和平与稳定的非洲都拥有坚定的意志,在政策层面都有了相应的安排,只不过在对非安全合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上,各自拥有不同的诉求。中国在这一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国家利益,因此参与该地区国际层面的合作,并拥有与其实力相配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是中国的核心诉求。所以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等国际行为体开展任何层面上的合作的前提,就是对中国核心诉求的尊重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发展合作政策是欧盟重要的对外政策工具,具有欧洲一体化的深刻烙印。欧洲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欧盟独特的超国家行为体性质、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等因素决定了欧盟发展合作政策具有很强的协调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欧盟发展合作政策与欧盟其他相关内外政策之间的协调;欧盟与成员国在发展合作领域的政策协调;欧盟与其他国际援助方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性特征对欧盟发展合作政策的形成、国际发展合作趋势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中国援外政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习近平主席2013年成功访问非洲,中非关系跃升至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加揭示出中非关系的特殊性质与前景,即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互需要。对中国而言,非洲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市场;全球战略的坚实支撑。对非洲而言,中国的援助、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政治互信是非洲实现新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非洲探索自我发展模式的历程中,中国经验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欧盟开始调整发展援助政策,该政策在21世纪定型为以民主、人权和良治为政治导向的发展援助政策。此时,加纳开始了政治民主改革,并在接受欧盟发展援助的同时,也接受了其提出的政治方面的要求。但是加纳政府以自己的国情为基础,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使用发展援助资金。欧盟带有政治导向的发展援助对加纳民主政治发展客观上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欧盟政治导向的发展援助政策违背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给加纳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诸多困扰;另一方面,欧盟在客观上又"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由于援助资金的定向使用,使加纳在民主选举透明度、改善人权和良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引发了笔者对欧盟政治导向的发展援助政策与非洲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科托努协定》原定于2020年2月29日到期,为保证欧盟与非加太国家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于2018年9月开启《科托努协定》续订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均认为《科托努协定》的积极成果应予以保留,并在后续协定的内容更新、秉持的原则和目标以及框架设计等方面存在共识。但由于非洲是非加太国家中起主导性作用的群体,其与欧盟在非盟角色、移民问题、贸易投资以及援助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后续协定被迫延期推出。《科托努协定》续订谈判遇阻反映出欧盟之困,非洲之兴,非加太国家之限,国际环境之变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欧非关系亦在谈判中呈现出非盟地位上升、非洲自主性增强、欧盟对非政策政治导向弱化,趋向务实以及欧盟仍注重发展援助,附带条件更加隐蔽等特征。未来,双方将继续关注贸易投资、和平安全及移民问题,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也将得到推进。受新冠疫情影响,欧非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强,后续协定的影响力或将下降。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对外发展援助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扩大。目前,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已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需外援的主要来源。其中历史渊源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初动力,政治、经济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根本动力,地缘安全战略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直接动力,全球利益则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外在动力,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就是它们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在2006年北京峰会宣布了对非援助的八项政策,中非经贸合作区由此在非洲迅速布局,部分中非经贸合作区目前己初具规模,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独特的援助活动,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给非洲多重援助效应,能有效解决非洲的资金、设备、技术等问题,帮助非洲国家培养管理能力及自主发展能力。但这一新型援助合作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与企业要积极做好政策衔接、产业定位、竞争力打造及本地化等工作,以有效发挥其援助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两国的关系趋向竞争还是合作对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存在巨大的影响。本文将研究范围界定在两国对非洲援助政策的领域,通过对援助政策差异的比较分析,试图阐释中美对非洲援助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急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援助提供者,对外援助政策制定与管理实施的规范化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新议题。美国长期以来是对非洲实施援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援助政策的演变伴随着严格的法案与协定的更替,确保了援助宏观层面政策与制度的延续性。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公司”是美国对非援助的核心机构,保障了微观层面援助项目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的科学性与透明性。中国在对非援助上具备自身的策略特点与条件优势,但在规范管理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未来的对非援助中应逐步推动援助的制度化、科学化、透明化、多边合作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50-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相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友好合作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在中非外交政策调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思想有: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继续援助非洲国家;淡化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交流发展经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实际效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非关系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时期重视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作用,而且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经济基础。鉴于非洲国家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邓小平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联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前的欧盟与中国还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形成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经过30年的历练,今天的欧盟与中国已经形成了能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欧关系的发展已经从积极开展政治对话、共同发展经贸关系、全面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话,到逐步加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步入建立成熟伙伴的健康友好关系.由于双方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共识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中欧加速了双方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全球治理新形势,我国在对外援助的理念与策略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援助走向合作。理念变化表现为:从“合作”的视角理解“援助”的概念;援助目标从支援救助转向共同发展;援助身份从友好睦邻转向负责大国。策略变化表现为:从学习对话走向共商议题;从参与活动走向共建项目;从单一评估走向综合评估。中国对外援助的理念与策略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树立国家正面形象,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权,应对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微观层面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本研究将中国援助实践视作中国农业知识和技术嵌入援助实践,在异文化的地方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本文从对"发展"的技术性建构、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和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三个方面展开叙事,进而指出中国援助与西方传统援助的差异主要源自发展知识建构路径的不同:西方是理论性建构,中国是经验性建构。本文也表明中国国内发展经验是通过中国对外援助的经验建构路径嵌入到援助项目中的,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受援国的能动主体也根据各自政治、经济等利益诉求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形塑着中国发展经验的再生产和地方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欧盟非法移民治理政策主要包括移民执法以及国际合作两个方面。从执法政策来看,欧盟采取了提升边界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执法力度、打击人口走私、设立专项移民基金等措施;从国际合作来看,欧盟发展了区域、次区域与双边的非法移民治理合作体系,并且把非法移民治理政策与发展援助政策相结合。欧盟非法移民治理是超国家治理模式的典范,但欧盟在移民政策上授权与执行力有限、欧盟外部边界控制的困境、欧盟各成员国间的不同立场、欧盟与第三方合作中的利益分歧等因素都影响着其非法移民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对外援助总额巨大、援助方式多样、援助对象广泛。在实施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一直注重于人道主义和外交方面的考虑。应当适当调整援助政策,将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得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存在过高期待,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援助义务。但从性质上而言,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基于自愿、立足于平等的发展中国家闻的舍作型援助,援助并非中国的国际义务,提供对外援助以不妨碍中国自身发展为前提。实施对外援助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彰显大国地位、加强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时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20.
欧盟及其成员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提供者,庞大的发展援助拨款额仅靠欧盟预算拨款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多途径和多形式就成为欧盟对外发展援助资金来源的特点。其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类:欧洲发展基金(EDF)、欧共体的援助性预算和欧洲投资银行(EIB)的自有财源。文章在分析三大资金各自的性质、特点之外,进一步分析了这种资金来源状况对欧盟发展援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