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浅析石油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是我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抉择。和平崛起不仅对我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前提。石油的短缺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崛起,也为国际反华势力遏制我国提供了借口和条件;石油的竞争也使我国的地缘安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边疆是地缘政治学所谓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要冲。其安全与稳定不仅取决于我国及西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内部因素,周边国家政治生态及世界大国的对华战略等外部因素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势力包围、限制甚至分裂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世界大国特别是美国不断强化与日、韩、澳等国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南方向所谓"第一、第二岛链"围堵我国的同时,又以反恐等名义驻军中亚,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对中亚进行渗透,使我国处于腹背受敌态势。从国际视角分析影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主要国际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为应对西方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安全、并谋求自身发展的外交战略;随着安全概念的多元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和我国安全形势的复杂化,中国仍然需要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现阶段我国安全领域面临三个层次的安全威胁,即美国对我国的现实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困境;周边国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直接威胁我国安全发展;非传统安全的复杂多变,造成我国安全环境的恶化。因此,中国仍然要采取"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积极应对,解除我国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际环境对任何国内战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在历史与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下,国际环境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更是如此.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实践不应该只局限于国内视野.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和平发展在总体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美国是中国处理两岸关系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但因两岸主体性因素、其他国际力量以及国际法律与制度等诸方面的影响,美国因素存在局限性;应该关注美国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在深层价值观与国家利益上存在复杂的博弈互动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直接形塑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石油安全与战略储备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来自多个方面。石油安全涉及我国的根本利益,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国家行为,能源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工作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因此,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应整体考虑。中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政策,维护国家的石油安全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给中国国家身份和国际责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战略转型、人民币国际化、国家影响力上升的机遇及和平的发展环境保障。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8.
国际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由外部威胁因素组成的系统,总体上可分为"硬"和"软"两个层次."硬"的层次主要指由地理条件和物质性安全力量对比等硬性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软环境则是由他国对华政策、国际战略文化、国际安全制度等软性因素组成的系统,全球性主导大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性质是中国安全软环境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协调和防扩散合作的需要,积极调整了对华政策,对华战略认知从"战略竞争对手"转变为"利益攸关方",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战略基础由此得以夯实,中国的安全软环境因而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中国安全环境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后期至今 ,亚太大国安全战略的调整成为影响我国安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 ,美国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安全战略和亚太战略调整的影响。因此 ,增强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应变能力 ,把握中美关系走向 ,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亚太大国关系复杂 ,相互交错、相互牵制 ,我国在对外关系中 ,要善于利用多边、双边关系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在倡导树立新的安全理念的同时 ,要增强现代国防意识 ,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当今世界具有全球影响.中国大学生基本上是依据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它的国内制度环境去认识和了解美国,因此大学生一方面从美国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角度出发讨厌美国,另一方面从美国先进的国内制度环境的角度出发羡慕美国.中国大学生还应该了解"和而不同"的中美外交战略.从各方面看,中国与美国应该处于"和"的状态,但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必将与美国进行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航天法》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航天事业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的进步, 相比之下, 中国的航天立法相对滞后, 《航天法》立法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航天法》立法是维护国家外空安全、进行国防建设、航天技术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包容性发展的需要。《航天法》立法是中国航天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中国外空资产和空间活动的安全、空间商业活动的发展、突破外空外交困境和发展中国外空战略的迫切要求。中国《航天法》立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共识和立法实践、立法研究、国际立法借鉴以及国际合作借鉴等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财政资源配置的视角,选取军事财力总量均衡、财政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国际国内关系和谐这三项指标来刻画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尝试展开实证分析,测算出目前我国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大约为7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国际国内关系和谐程度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为此,我国政府除了需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外,更需要关注国际国内关系和谐,加强军民的融合发展,以进一步达成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构成国家生命悠关的需要的高度概括 ,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与国际交往中的基本目标和决定因素。世纪之交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只有认真学习和坚持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 ,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努力保持政治稳定 ,一心一意搞好经济建设 ,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 ,坚持中国既定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它代表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也是一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现如今在各国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虽在整体上占据优势,但在一些类别的产品上劣势也十分明显。对此,我们利用逐步回归法对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借鉴其余金砖国家成功的经验,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领海的声明》的发布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为了有效行使对领海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根据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于20世纪50年代公布了《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为维护南海权益、保证国防安全提供了国内法支持,并标志着中国政府建设南海秩序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表明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初步建成,这在我国内部控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和应对国际形势需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形成的主要动因,并对实施初始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和平发展,作为对以对抗方式进入世界体系的大国崛起之路的否定和超越,具有旧式大国崛起无以比拟的世界接受度和进入力,因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面对这一"奇迹",处于世界不同利益链接点上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心态和认知,这些心态和认知设定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若干待解难题。本文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为背景主线,以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推进为现实目标,重点探讨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几大深层应对:"韬光养晦"待正解,"地缘冲突"待破解,"共赢困境"待化解,"崛起目标"待深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造板产品中胶合板起步最早,发展速度也最快,是人造板中的主导产品。在分析中国胶合板的生产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竞争力测算方法分析中国胶合板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论认为虽然中国胶合板出口量世界第一,但并不是胶合板强国,然而中国胶合板市场潜力巨大,胶合板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提出中国胶合板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解决资源约束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影响当今中国的最大的两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有国际环境、国内情况、思潮本身及人们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并认清它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思潮,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担当和责任,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了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中国实际国情和碳减排目标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中国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和CO2排放量将继续增加、能源结构转型更加困难等挑战;但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倒逼能源高质量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碳中和的定义和目标出发,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占比和单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CCS(含CCUS)。在此基础上,提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大显性途径,即节能提效、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以及一大隐性途径,即思想观念创新。对于全球来讲,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去应对,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面向2030年和2060年两大节点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国家行动方案》;围绕技术链和产业链,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与推广应用;针对同种类别废物治理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碳减排与“三废”协同治理将是大势所趋,建议深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