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庄哲学包含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从"道"的自然品性出发,老庄确立了自然而然的养生原则,反对人为的"益生""厚生"之举。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而养神又是养生的关键,在形神兼养的基础上,老庄主张以神立形,以德塑形。为了达到形神兼养、以神立形的养生目标,在坚持自然养生原则的基础上,老庄提出了知足长足,以"无"求全和专气致柔的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挈合点:遵循良好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养神是《淮南子》养生论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儒养生论结合的契点,《泰族训》说:“治自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之所以成为养生的首要原则,就是因为神可以脱离形体而永存不死,神高于形,方宰着形,《诠言训》说:“万乘之方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把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精神训》也说:神“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淮南子》的养神论以其宇宙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养神的方法,养神达到的境界等内容。《淮南子》的宇宙论认为,道是宇宙的全…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养生思想博大精深,他所提出的关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养生思想.他论述的“才全”、“坐忘”、“天人合一”、安时处顺、顺应自然,以及人性弱点、养神重于养形、调和阴阳等观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养生理论,对于现代人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5,(4):42-46
谢榛受佛道二家思想影响较深。佛教心境表现为佛法在心不在形,贵心冥会合的顿悟;执念凡尘的复杂悲感;浅俗忧怨的禅境。道家心境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生活的体味;对人世苦痛的应对方法;疏慵懒拙的养生之道。相较于佛教思想的浅俗不彻底,自然养真的道家心境却更深地影响着他的思想、创作与诗学理论,形成诗风自然任真的一面,亦其力图在"真诗"层面圆融古体近体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家养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通过对道家养生不同流派的解析,阐述杨朱"顺性命之理"、"贵己乐生"和"全性保真"的养生思想,老子"顺其自然"、"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思想,以及庄子从生理层面的"依乎天理"到心理层面的"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再到精神层面"心斋"、"坐忘"养生的最高境界。指出"顺应自然"、"贵己乐生"、"依乎天理"、"惔而无为"等道家养生思想,符合现代健康观的需求,为现代社会培养正确的健康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养神、养性、养病、养老等等,都离不开“养”。“养”是人生一大学问,甚至人们生活的全过程都需要“养”:从小要靠父母扶养、老师教养、社会滋养,人的成长要靠培养,品德素质在于修养,强身健体必须保养。还有,一旦有病,就应补养、调养、疗养、休养。正所谓“延年益寿寓于养”。 养生之道,是关于生命的科学。自古而今被人们所重视,并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诸多有声有色、或动或静、行之有效的养生经验。“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这是古人“六养”之论说。如今更有养生之方略: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关键。治疗和预防,预防应为先。运动和静养,二者不  相似文献   

8.
翻开祖国医学史册,医家中的老寿星可谓代有人出,逾百岁的老寿星亦不少见,隋唐时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据可靠资料记载,他生于581年,逝于682年,享年101岁。他自40岁始,尽60年精力著成古今闻名的医药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他一生不慕功名利禄,矢志于医药。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皇帝曾下诏授他以爵位,可他坚辞不受,甘愿隐居山林,行医民间,广搜博采各地药方,研究医药和养生之道,被人们称为"药王"。因时人皆以神仙敬之,故又称他"真人"。虽然时人敬之如神仙,但孙氏并不相信神仙之术。他说:"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所谓养性,即养生。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中国养生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集先朝诸时期养生思想之大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养人体内的精,气,神,养生的原则是养形与养神并重。强调人寿之长与夭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摄养。这些思想无疑是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之说。在此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养生名家,撰写了大量的养生著作。龚廷贤及其养生名著《寿世保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庄子·养生主》有三个疑难问题需要解决。一,“养生主”意为“养生的主要原则”,而非“护养生命之主——精神”;全篇主旨是形神兼养,而非仅仅养神。二、全篇结构为:第一段统领全篇,接着用四个故事以“养形(庖丁解牛)——养神(公文轩)——养形(泽雉)——养神(老聃死)”反复交叉的形式阐述形神兼养的道理,造成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叮嘱、耳提面命的阅读效果。三、“指穷于为薪”一段仍属于秦失的话,目的是进一步说明死亡不必悲哀的道理,因为死去的只是肉体,而灵魂永存。  相似文献   

11.
移精变气论     
检索秦汉文献,考察古人"移精变气"之说。结果发现:这是《内经》倡导的一种旨在以针刺仿效远古时代祝由"移精变气"的治疗方法。其法是模拟"道"的状态,在医生的心神引导之下,通过神气即精气的移徙,实现医患合一,再施针刺以疗疾病。并且发现"病为本,工为标"是医患双方形气合一、与道相符的标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墨家,其逻辑思想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介绍了墨家逻辑思想中"三表"、"三物法"、"名实之辩"等核心内容,并阐述了墨子"三物法"对《内经》辨证论治观的影响,墨家"类"思想对《内经》取类比象观的影响,墨家"三表"对《内经》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家最重明哲,长于远害,见时局不利就往往及时全身而退,不愿作无谓之牺牲。船山说"以几远害者,黄、老之道也",深得道家壸奥,所以他才到永历帝那里不久就心存隐退,并最后退居山林。船山于道家中最重庄子,受庄子任物自然、放达不羁的熏染,隐逸后更加洒落不拘、桀骜不驯。道教方术也是船山退居山林"爱身以全道"的重要方式。他向慕道士并同他们交往,既有同他们心灵的深契,也因此从道教医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负阴抱阳"是先秦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原则,以此对照古代经脉文献,结果发现,《帛书》原始经脉的分布较为符合这一原则,这在《黄帝内经》中亦有迹可寻。但由于这一原则不能完全说明阴阳经脉的分布状况,于是产生了"背为阳,腹为阴"的相反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足阴经能够延伸入腹,足太阳经增加了分支,并将脏腑的背腧穴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早期道教经典和传统医学经典相互关系的对比考察,认为早期道教医学的源头从道教文献记载的角度至少可以上推到东汉时期.道教医学在继承以<黄帝内经>等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还有着自身更为复杂的传承体系.同时,道教医学在养生疗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医学理论和医学认识,如其中的丹田命门说、脑主神明说以及对于三焦、胆腑和增损饮食以求长生等方面的认识,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共两党合作进程的变化,瞿秋白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评价也有一个起伏变化的过程。梳理瞿秋白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评价,探究其起伏变化的复杂原因,反思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评价误区,对于深化瞿秋白的研究、客观评价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元十三年的唐玄宗泰山封禅活动,没有道士的参与,道教色彩淡薄,成为封禅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这与开元前期唐玄宗强调儒家政治、怀疑道教神仙方术、有节制地发展道教的政策等因素相关。然而,唐玄宗崇道和以道修身治国,泰山是道教名山,封禅又与道教有天然的联系,使此次封禅又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道教文化的色彩。唐玄宗的泰山封禅,对于道教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唐玄宗朝皇帝生日定为全国性节日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宋代皇帝圣节礼制最终成熟定型。唐代诞节礼制作为圣节贺寿的形成阶段,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就贺寿对象而言,从玄宗千秋节的突出皇权中心,到逐渐接纳民间的生日祝贺父母习俗,并最终形成了圣节为皇帝、皇太后同时贺寿的圣节礼制。就皇帝对百官群臣的诞节赏赐而言,从玄宗朝的重物质、尚豪奢向中晚唐五代的重精神、尚荣誉转变,同时又接纳了民俗节日进衣的传统,至宋代则以赏赐衣物为主。就百官臣子的进献内容而言,从千秋节设计的甘露、醇酎、金镜、绶带等贺寿礼物,很快演变成豪华进献,并变相成为赋税之一种——诞节银。圣节礼制在宋元明清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其节日之设计与演变,对当代节日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出土且被确认为“黄帝都邑”,以及其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为陕北黄帝陵的墓主,这种情况彻底改变。这不仅是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的质变突破,而且实际也是中国文明“探源”研究的质变突破。本文将在此前相关拙论的基础上,聚焦黄陵墓主为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从而证明杨官寨遗址是应把“黄陵祭祀”确定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清康熙年间陈士斌的《西游真诠》是《西游记》传本中较具特色的一个,它尊崇金丹大道的内丹学修炼准则,主张道不外求、修心积德的修炼方法。其学说主要来自北宋张紫阳专讲“内丹说”的著作《悟真篇》,《悟真篇》的内容和理论在《西游真诠》中20幅精美的插图和所附的图赞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图赞内容多来自《悟真篇》中的诗词,这些图赞所阐释的内容实际上是道家的内丹修炼纲领,指出了炼丹修炼的意义、炼丹总纲、炼精化气阶段的核心、丹法修炼的正确途径、丹法修炼的全过程和修炼的关键等,把《西游》取经故事变成形象的道家内丹修炼读本。《西游真诠》把《西游记》作为一本道教的证道书,作为传播道教内丹说的工具,掩盖了《西游记》所具有的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