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马斯.阿奎那秉承中世纪经院哲学传统,在全面整合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奥古斯丁神学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一个系统化的理性神学体系。他认为,哲学和神学具有相当密切的内在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自然和理性的方式,对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本质与属性、上帝与世界万物以及人类的关系等神学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说明。阿奎那对理性神学的内容、特征和方法的全面探究,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阿奎那作为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信仰和理性之间、在神学和哲学之间,架起了一座人类得以理解世界的桥梁,他力求消除信仰证明和理性真理之间的矛盾。通过将基督教教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他的神学人性论。  相似文献   

3.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这个世界恶的来源问题是基督教教义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相关理论都提出了意志为恶的起源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思想家奥利金等人没有摆脱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提出二元论的意志说。奥古斯丁坚持认为,造物主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从本性上看是善的,同时认为上帝给了人意志自由。正是因为被造物(魔鬼与初人)有意志自由,他们因为骄傲而自己背离上帝,从而才有了罪与恶。骄傲是恶的开端,而谦卑是一切德性中首要的德性。  相似文献   

4.
恶的问题是基督教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的出现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所被赋予的各种属性以及基督教的某些信条产生了威胁。无神论哲学家们利用这个问题攻击基督教的信仰,而神学家们则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以维护基督教的信仰。奥古斯丁就是其中的最著名的神学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奥古斯丁对恶的问题的辩护来澄清以下观点:奥古斯丁并没有成功地说明上帝不是恶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了人性中善恶共居的概念,认为人具有向善的禀赋,但同时具有趋恶的倾向.康德特别强调了人故意采纳非道德的准则以追求自利的倾向,并称之为人性的根本恶.康德的人性观与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有相似之处.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从而具有善良的本性,但由于亚当的堕落,人同时又是罪人.道德上恶的人能否并且如何行善,成为了康德和基督教教义共同需要回答的问题.康德提出重建人的善良禀赋和培育道德情感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过错问题.基督教义则认为,通过神的恩典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才能解决原罪问题,所以只有神的爱与恩典,才是人向善的终极条件.  相似文献   

6.
《忏悔录》是中世纪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它是奥古斯丁改造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基督教学说的典范之作,是奥古斯丁有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理性是信仰的基础”、“人人皆有原罪”、“上帝救赎”、“禁欲苦修”和“往生天国”等人学命题。这些论述对中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间接地孕育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研究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人学、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构了奥古斯丁有关信仰的发端的理论反思的发展历程,重点考察了神圣恩典在信仰这一行为中对于人的意愿这一心理过程所发生的实际作用,以此表明奥古斯丁晚年强调恩典的绝对权威和他逐步深化地对意愿及其自由的哲学理解是相互印证的.通过将奥古斯丁的信仰的发端这一观念重置回其理论语境,我借助奥古斯丁晚年对意愿和权能的反思来论证,他最后有关神圣恩典的严格立场和他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真诚捍卫是可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183;阿奎那从其“恩典不会摧毁自然”的立场出发,并不反对运用理性来探讨“个人灵魂不朽”的可能性,但又把理性的作用严格限制在论证和解释信仰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这一教义的理性分析和创造性发挥,他不仅把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现实与潜在的关系的学说引入了基督教的灵魂研究,而且把新的含义赋予了教父们归属给灵魂的“非物质性”和“实体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秉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路线,建构起了一个融汇哲学与神学的基督教哲学体系。在这一哲学体系中,阿奎那通过由果溯因的后天演绎论证、否定方法和类比推论等理性方法,为人们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提供了认识宗教问题的方式。这些方法及其认识论意义,虽然使得阿奎那在基督教哲学史上因其具有不同于奥古斯丁的理论旨趣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它们本身所内含的理论缺陷及其与神学思想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引起了不同学者的批判,也为人们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代表的早期基督教神学家认为 ,人由理性灵魂与肉体构成 ,理性灵魂即人的本性来自上帝的形象 ,男女因受造于上帝而具有相同的本性。但是 ,人由于受造的物质不同而有男女之别 ,男人用尘土造成 ,女人则出自男人肋骨 ,受造目的是为了男人 ,因而她处于屈从地位 ;而且 ,女人肉体的卑微又导致了其理智的脆弱 ,使女性成为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