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是难中之难,农村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农村教育由"两基"迈向"两全"的新征程的今天,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以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为导向.为此,建立适合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评价走向科学化和制度化,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得以均衡发展和顺利实现"两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行,对于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张状态、提高办学效率、提高农村教师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作用明显;“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为统一性过多、差异性过少,缺乏因地制宜,忽视差别是根本原因。为此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分担体制,多种思路、多种模式推进并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状况个案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东北某农业县进行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以县为主"的独角戏难唱,辍学率居高不下;人事制度改革难以推行;各种资金错位:杂费挪用、税费改革又使"以县为主"的投入保障问题雪上加霜.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国家政策的异化--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国家的管制政策、"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价值取向是财政供养人口庞大的制度和文化根源;"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不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格局,使脆弱的县财政重负难堪,是各种违章操作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农村"知识贫困"与教育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应该采取"中央统筹、分级管理、以国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县为主"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为深入研究农村教育,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对农村教育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1.从方法论层面探讨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2.总结"中英甘肃基础教育合作项目"经验,为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提供了崭新思路;3.对"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4.对农村课程"为农服务"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探讨农村教育课程缺乏适切性的原因及对策;5.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从实践层面来寻求出路;6.关注农村教育中公平、效益问题;7.如何处理农村基础教育与人口素质和就业的关系;8.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农村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在改造贫困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辜胜阻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上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正经历两项重大体制转变:一是管理体制转变,由乡镇管理转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二是投入体制转变,在税费改革中,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农村教育出发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利用现有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要在各省市建立"农民工输入、输出基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村"知识贫困"与教育资源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农村“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应该采取“中央统筹、分级管理、以国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县为主”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事关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和现实表明,义务教育的统一财政和分级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和分级管理体制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都不能从根本上缩小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借鉴国外发展义务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相对集中型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普九后仍然面临着如下困境:"普九"债务沉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日趋严重,平等的教育权得不到落实。要解决这些困境,必须完善义务教育的投入管理体制,化解普九债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99年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风险,"读书无用论"之风又在农村地区刮起。指出其原因是教育投入成本超出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育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认为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破解此问题的3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业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析了该计划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基本做法与主要经验,讨论了其对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及在安徽实施同类计划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几年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大,农村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英语教育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师资的缺乏、观念的陈旧、设施的落后、课改的压力以及模式思维的僵化都严重制约着农村英语教育,所以,探析新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尝试可以解决现有困境,为农村地区英语教育指明前途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的技能低。实施农村"后义务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利用财政投入在全国各地创办较大规模的、有专业特色和符合质量要求的职业技术学校,采取户口转移、减免学费等政策,鼓励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农村"后义务职业技术教育"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实现我国科技兴农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全面推进农村"后义务职业技术教育"30年,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时期农村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宣传教育氛围淡化、依法管理手段弱化、齐抓共管力度退化的突出问题,宿迁市尝试建立了“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将管理关口、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强化乡、村、组逐级分包责任制,健全村两委、村专干、驻村干部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了人口计生基础管理村级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各项管理服务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两基”攻坚战略的实施为加快西部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西部农村应以此为契机,关注地区文化贫困现象,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选择适合西部农村实际的文化发展价值定位和发展策略,促进西部农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农村。民族地区的农村不仅被农村普遍面临的"三农"问题所困扰,而且由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成为"三农"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防止民族分裂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