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福建"五缘"优势、加强闽台两岸保险业合作、实现互补共赢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以推进闽台两岸保险业的合作发展为目的,从分析闽台保险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入手,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闽台两岸保险合作的优势、不利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构建了闽台保险合作的战略模型,提出闽台保险合作的战略发展策略。同时从闽台保险合作战略、合作机制、合作领域等层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闽台保险合作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闽台林业要素差异比较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台林业关系紧密,发展客观条件相似,但是发展的方式不同,这为闽台两地的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林业生产要素的角度对比分析闽台林业要素差异,指出闽台林业合作是实现两岸林业差异互补,推进两岸林业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将为闽台影视产业合作带来新的空间。深化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突破合作"瓶颈",推动合作向纵深延伸,必须深入思考可操作性的路径。文章围绕闽台影视产业合作历程、现状与问题深入思考,提出深化合作的路径,以期促进闽台影视产业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4.
论闽台两岸金融合作的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两岸金融合作是两岸经贸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在需求。闽台两岸金融合作的创新策略在于强化闽台金融产业对接、拓宽闽台金融合作领域、建立厦门金融合作特区等。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创意文化的兴旺,闽台高校文化环境是两岸创意文化的土壤。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梳理设计专业特有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培植创造精神、开拓创意文化氛围等优势;分析近期闽台创意文化发展趋势,可借助台湾文创事业繁荣的理念,以创新思维的推广为基点,充分利用闽台独有的“五缘”优势,逐步清晰构筑闽台高校创意文化合作平台,使之成为服务于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两岸金融合作交流先行专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福建具有闽台金融交往的"五缘"优势,又是大陆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中福建具有先试先行的优势.可以考虑在加强闽台金融界人员的往来,建立两岸金融政策协调机制;鼓励台资来福建省设立各类金融机构,并争取台湾地区批准福建省金融机构赴台设立机构;扩大直接通汇的范围,增设直接通汇的项目;合理确定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价,公开挂牌收兑新台币;进一步对台商投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尝试开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先试先行.通过两岸金融合作领域的拓宽,逐步实现两岸金融服务业的对接,为两岸经济往来和融合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两岸林业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台湾林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具有比较优势,福建在人力和生态资源上具有比较优势,闽台的林业合作是实现两岸林业差异互补,推进两岸林业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进而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对闽台林业产业合作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提出闽台林业产业共同发展的最优选择及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台产业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核心,30多年来福建在对台制造业合作上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旅游业合作独具一格,金融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农业合作始终走在两岸前列。产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合作载体不断丰富,并在合作机制上努力探索。未来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合作环境、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海西区域资源整合以及鼓励企业入岛投资等策略性措施,推动福建对台产业合作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台湾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与数量逐渐下降,台湾地区企业转型升级仍需PE助力;福建基于多重政策与地缘的优势,PE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仍存在PE产业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加快推动两岸金融深入合作的前提下,闽台两地可结合各自产业发展特点,在自贸区试行搭建PE投资平台,创立两岸合作私募股权基金,培养私募股权基金职业经理人团队,加强两岸金融监管当局合作,创新闽台两地金融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背景下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要实现ECFA的目标,推动两岸经贸和投资的发展,共同参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人才因素是重要的基础,其间接或直接的要素都与海峡两岸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关。因此,要推动ECFA及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海峡两岸高校应该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培养熟悉两岸各类事务的高层次人才,为两岸的经贸、投资与产业合作发展服务,才能实现双赢。并就加快海峡两岸高校的交流合作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ECFA的正式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共创双赢的大局,为两岸产业深入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能。福建传媒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的特色,有利于两岸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运用波特钻石理论,对闽台传媒产业合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产业合作新模式,将对两岸传媒产业合作,乃至对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机制的创新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由福州、漳州扩大到福建全省,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应从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规划两岸农业科技合作领域,创新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在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 ,只有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跟踪国际科技最新发展动态 ,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才能保持科技发展与世界同步 ;并结合东北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实际 ,提出了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若干方式和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进行国际科技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对于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加深两岸经济结构性与深层次相互依赖、推进两岸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对接、促进两岸经济整合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岸要充分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发展规划,确立两岸产业合作重点与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创新两岸产业合作模式,加快两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闽台物流合作源远流长,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闽台的物流业合作也日趋紧密,进一步发展闽台物流合作,将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6.
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趋势与推进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趋势,着重就新时期闽台农业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推进思路进行研究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加强闽台农业合作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合作的环境;(2)充分发挥各类合作园区优势和功能,提高集聚效应;(3)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对接,构建闽台农业一体化体系;(4)深化闽台农业营销合作,打造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5)扩大两岸联合攻关领域,提升闽台农业合作的层次;(6)完善闽台农业合作平台,推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加快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闽台妇女农业合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仍存在不少阻碍交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问题。通过对闽台妇女农业合作的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提出积极搭建闽台妇女农业交流合作平台、对来闽投资农业的台湾妇女提供优惠政策并做好服务工作、建立稳定的闽台妇女农业合作机制等加强闽台妇女农业合作、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困境与闽台农业合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高,精致农业发达,生产结构合理等,但是由于岛内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市场环境等问题日益严峻;闽台农业合作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资源要素互补性的特点。只有通过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才能共同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双赢的结果。文章认为应该按照产业优势互补的原则,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为载体,促进闽台农业产业对接,完善闽台农业合作服务体系,建立闽台农业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台海两岸物流合作需求的总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两岸物流合作方式进行了研究。从总量上看,不断增长的贸易额为两岸物流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从结构上看,两岸贸易结构以产业内产品为主,并且大多数产品适宜于采用集装箱运输;从空间分布看,两岸贸易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物流腹地拓展空间很大。针对两岸物流需求特征,提出了两岸物流合作方式,主要是发展多式联运,拓展物流腹地;构建轴辐网络,整合港口资源;组建战略联盟,加强企业合作。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闽台农业合作机制,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农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区域空间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立健全闽台农业合作机制,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沟通协商、产业及产品产销对接、人力资源和技术交流,有效化解风险,形成闽台全面农业合作体系,有利于实现闽台农业合作双赢,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