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193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的激烈批评,其实质是新文学阵营对通俗文学的"政治压倒审美"式批判,动因是新文学对通俗文学读者群的争夺,引出了新文学必须善用现代传媒、实现文学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在政治功利与审美追求、"社会影响"与"品格操守"的二律背反中,瞿秋白结合苏俄普罗文学经验,提出了政治化与大众化并举的新思路,旨在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中国武侠小说在"反武侠"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积极调整,不断前进,批评是永葆其活力的悖论式法宝.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文学社会学视域中工农兵文学受众观的特点:受众是提出各种要求的工农兵文学的主动策划者,而不是听命于作家的被动接受者;受众不但阅读作品,而且检验作品;阅读作品的主要目的是接受思想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欣赏。这种受众观和其他的通俗文学、精英文学的受众观完全不同。而这种独特的文学受众观,是由毛泽东的政治文学观所决定的。从今天的角度看,它有违于文学的本质规律,但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文学处在文学的边缘地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观念影响了海派文学、解放区文学、京派文学等文学思潮,它是一股潜在的文学潮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出现了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俗文学伴随着影视剧的趋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但研究通俗文学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前些日子,我拿到汤哲声先生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出版社1999年1月版)时,颇为惊喜,阅读之后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通俗文学是20世纪初新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命名。新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命名,是为了表明他们所创作的文学是有别于传统文学而具有新的特质的文学。事实上,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也就是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双轨发展的。一个世纪以来,新文学因其“新”而受到人们广泛地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纷繁斑烂的色彩,显示出无限的生机与无穷的活力。但也出现了许多让人忧喜掺半的矛盾现象。比如一方面是通俗文学(大量的是庸俗文学)的迅速崛起,一方面是严肃文学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一方面是文学青年激增,文学之路拥挤不堪,一方面是文学读者锐减,文学期刊和书籍愁无销路;于是,有人认为文坛正在繁荣、发展,有人则认为文学面临衰退与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鲁迅等新文学作家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尊敬,是因为其作品始终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但在阅读中我们发现,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文学作家描写的历史事件往往只是作为思想背景的衬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虽然与启蒙文学相比,通俗文学反映的生活尺度较浅,思想性较薄弱,但它所描写的国事、民性与读者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更富有本土化的气息。其实,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通俗文学都承担着反映社会生活、展现时代发展方向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包公现象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展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成包公现象的核心部分 ,是包拯将传统儒家人格理想人生化而形成的自身素质。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君臣际遇及政治生涯 ,是这一核心部分得以展开的基础与条件。宋代吏治与监司制度的特殊性 ,又助长了包公现象的成熟。此现象投射到文学中 ,便在通俗文学上形成了一个开放性文学展现过程。其根因在于士人传统的清官政治理想 ,以及平民百姓崇尚清官品格的审美期待 ,包公现象的形成及在通俗文学上的展开 ,体现并印证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某些特定规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种“通俗文学”的流派兴起,迅速而广泛地占领了文学出版刊物的大部分市场,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如何评价通俗文学的作品?为什么通俗文学勃然兴起?应该怎样对待当前的通俗文学?对此,不少同志各持不同的意见。现简略地综述如下: 一、对当前的通俗文学的评价: 有些同志说当前流行的通俗文学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学”,“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文学运动重要的一翼”。“它已培养出一种新的、社会化的对通俗文学的审美心理,一种新的大众化的阅读欣赏趣味、并对我们整个文学审美趋向发生着影响”,“是我国社会生活从动荡转向国泰民安的一个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学运动进入正常的、全方位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是我国文学的膜拜时代。一方面是全民对于文学的膜拜,另一方面是许多受到膜拜的文学作品的问世。当时,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政治化了的。但是,那时的文学作品,却又超越了政治,带有比政治更为宽广的文化意义;那时的文学阅读,偏重了思想的吸收,但仍然具有欣赏的意味。文学的膜拜时代告诉我们:文学并不反对写阶级斗争,但要超越阶级斗争;文学并不与政治无关,但不能只与政治有关。从政治走向文化,这才是文学之道。而阅读和欣赏,既不能只在思想方面,但作品的思想也应该是阅读和欣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创刊.作为集结作家、编辑、出版者这些文学场中主要行动者的一个重要活动平台,<小说大观>和其它通俗文学刊物一起在民初通俗文学场域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小说大观>在创办过程中同样交织着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争斗,其结果进而影响着刊物底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社团是利益集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社团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仍处于迈向利益集团的初级阶段.社团和利益集团对政治发展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存在消极影响.培育和发展社团与利益集团,规范和监督特殊利益集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造就出生产-消费型的生态环境.文学作为其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成为精神生产-消费品.与严肃文学相比,通俗文学的成功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求.作为精神消费品的主要生产者,通俗小说作家悉心关注文学作品的消费市场,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心理企盼,创作出不同类型的作品浪漫传奇、侦探小说、恐怖小说,科幻小说,爱情小说等,以使有着不同兴趣及偏爱的读者有充裕的选择空间.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又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生产.此外,严肃文学的衰落与悬置终极真理的社会文化氛围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多年来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对通俗文学的重视.实际上,在抗战时期,处在不同政治地域内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家张恨水、张爱玲、赵树理的创作均已表现出雅俗互融的风格.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不同,因此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人角色的变化与近代文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特殊的历史危机 ,迫使文人以启蒙民智为出发点进行通俗文学的创作 ,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随着社会地位的转变 ,近代文人迫于生活的压力 ,精神底线慢慢被打破 ,由为理想而创作文学作品转为为生活而制造文字商品 ;由被动创作市民文学转为主动创作 ,文人的主动参与最终将文学由高堂庙宇推向了人间百姓。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随着文学新现象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现代高科技与文学相伴相生,进一步消解了文艺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文艺的功能要素和功能体系等发生了嬗变,形成了以审美为宗旨的多种功能复合渗透的文艺功能体系。文艺的休闲娱乐功能日益成为平民消费的时尚;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逐渐被排挤,趋向潜导化;经济功能成为文艺创作的强大驱动力。文艺功能是随着时代、社会、政治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随着社会的需要,发挥着与时代相适应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文艺功能的历时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资源流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资源大量流失,主要表现为执行权威削弱、形象受损、政治参与冷漠等;而利益驱使、文化障碍、制度滞后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利益整合、文化创新、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是防止公共政策执行中政治资源流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性"在文学评论界一直是个长谈不衰的话题,很多时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存在。谈论"文学性"只有从著名学者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论题出发,回到"人"、"人性"这一层面,才算是触及到了"文学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