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相似文献   

2.
从古文字看商周祭祀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非常迷信,祭祀特别频繁。周人在商人的废墟上立国,传承殷商祭祀文化,并进行了诸多改革,从而形成独特的周文化。从商至周,祭法由繁趋简,祭祀对象由天神、地祗、人鬼几乎无所不祭转向主要祭祀血缘近亲,祭品种类、数量由多变少,祭祀场所主要转向宫内,祭祀观念中渗入新的内容“德”,并以祖德来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演出过程和核心内容来看,其实质是“祭”仪,即韩国传统萨满巫俗和儒教祭仪的传承。端午文化作为历史上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汉字文化圈”的共同文化现象,在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端午文化都具有共同的“文化分母”,即祈福禳灾。  相似文献   

4.
近世日本深受儒教影响。在该时期,朱熹《家礼》中的丧、祭二礼尤为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并拥有广泛的研究基础和深入的实践基础。然而,在寺请制度下,佛寺垄断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丧祭事务。为了摆脱佛寺的控制,神道群体吸收并挪用儒学知识,从而构建起了系统化的神道葬祭礼仪。在该过程中,早期的吉田流葬祭仍然保留了一定的佛教元素,然而,自吉川神道与垂加神道的开创者吉川惟足、山崎暗斋开始,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儒学知识,并在参考儒礼的基础上实践丧、祭礼,显示了排佛融儒的学问倾向。不仅如此,为了凸显神葬祭的纯粹性与历史延续性,垂加神道的后继者与国学神道者或将儒式神主改造成神道式灵玺,或引述神代卷来解释儒礼做法,试图抹除儒礼元素,以此“复兴”古神道之法,从而走向了儒礼的“神道化”。这也是近世神道群体在丧祭层面自主意识的显著体现。最终,神道群体的自主意识酿成了幕末神葬祭运动,而儒学知识充当了排除佛教并实现神道自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韩国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其特征就是以儒教思想为核心,多种文化并存发展.而这种混合文化形态与韩国传统饮食拌饭——以米饭为主食、混合其他食材的烹调手法在实质上不无相通之处.这种“拌饭文化”把各色文化加以韩国式改造,再与韩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分析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这种“拌饭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这一文化形态形成的根源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致来说,历史因素使儒教思想深入韩国人的内心,并使其成为韩国社会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韩国的文化转型以其社会经济转轨、制度创新的形式,实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体性变革,从而体现韩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在对传统儒教价值观的改造与发展中,韩国寻找到了一条在儒教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的路径。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韩国企业价值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嬗变,集中表现在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价值观转向;由权威主义向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转向;由重义轻利向义利兼顾的价值观转向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在韩国已成功将类似中国端午节的“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中国人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端午文化的保护价值;在韩国拟将与中医颇有渊源的韩医申报世界遗产,中国也开始研究中医的申遗问题。这让人联想并思考:我们的文化保护为  相似文献   

8.
先民通过给万物命名建立了“语言”与“存在”之间权威性的对应关系.《礼记》的祭礼命名系统讲究“用词细致有别”,祀天曰“郊”,祀地曰“社”,周代庙祭春曰“神”、秋曰“尝”,驱强鬼之祭曰“禓”,岁终合众神而祭之曰“蜡”,在军队驻扎地祭祀曰“杩”,祭有牲血之属曰“祭”、无牲血之属曰“荐”,于庙门旁祭祀曰“祊”等.祭祀文化弥漫于社会生活之一切领域,统治者通过各种祭礼建立与各种神灵、天地山川“隐秘的、神意的关联”,获得对土地、人民的“合法支配权”.尽管语言处在永无止境的变化中,但“最初的命名人”已将文化基因注入了“原始词语”,祭礼命名承载着古老而生命绵长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儒教文化一直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儒教文化是韩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教的精神和价值观念深深扎根于韩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文章简单概括深受儒教文化渗透和影响的韩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再论述了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文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三个层面剖析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之后,总结了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韩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序言东亚(中国、韩国、日本)的儿童观,特别是在近代,有着以中国儒教为轴系的家长制的相似性。众所周知,诚如中国孟子所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儒教道德以断绝继嗣为最大的不幸。因此,极为重视家族谱系延续性与繁衍性的近代社会,婚姻以得子获得继嗣为终极目的,孩子被置于维持血缘家系的存在、奉祭祖先的重要位置。基于中国儒教伦理观的家长制,产生了三从、七去等严格要求女性的社会道德、伦理与习俗,足行“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贤妻良母的义务。在韩国,近代李氏朝鲜(1393-1894,以下简称为李朝)的女性将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重视生养死葬,在丧葬礼仪一系列繁文缛节背后,渗透着中国人沟通人神、穿越生死两界的诗性观念.彰显出中国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伦温情的文化品格,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生荣死贵、生卑死贱的伦常等级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诔碑篇》、《哀吊篇》就体现了刘勰对传统中国丧葬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悼念类文章语言形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武夷礼俗文化在深远厚重的武夷文化孕育下,内涵丰富,具有古闽族变迁融合遗存的礼俗、南迁移民交互相融的农事节庆生活礼俗、集儒释道三教为一的信仰礼俗、武夷茶礼俗、朱熹《家礼》熏染下的武夷家庭礼俗等多元性特征,对武夷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云南省的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认为民族竹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食品、竹服饰、竹制交通工具和设施、竹器物、竹乐器、竹制生产工具等方面;民族竹精神文化主要由竹崇拜(竹图腾崇拜、竹生育崇拜、竹祖先崇拜、竹自然神灵崇拜、竹巫术崇拜)、竹民俗(竹婚俗、竹丧俗、竹节日习俗)、竹歌舞、种竹护竹习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朱子学的研究已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历史的学术活动,朱子学研究的全球化早已成为一个既成事实。朱子学是行动的哲学,实践的哲学。早在700年前,朱子思想积极参与了东亚思想一体化进程,此时的朱子已经是世界化的朱子。立足于当代与未来,全球化需要什么样的朱子学?朱子学的精神怎样参与人类精神的建构?我们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朱子关于“全体大用”、“理一分殊”、书院教育、身心修炼、家礼、关爱弱势群体、文化谱系的承传等理念仍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只有把朱子学真正落实为一种全球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朱子学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对父母祖先的祭祀并不随着埋葬和守制的完成而结束,扫墓便是丧葬礼仪活动的延续.从元杂剧可以看出,清明时节祭祖扫墓主要是为了追念祖先以尽岁时之敬,同时随着冰消雪化春暖花开有必要探视祖先坟墓,除草整树添土补坟,上供祭拜挂纸烧钱,纸马祭祀也很普遍.除清明上坟祭祖外,也有冬月上坟祭奠亡人、死者忌日致祭的习俗,还有以"血食"、"神羊"祭祀鬼神之俗.这说明中国人以孝道为中心的血亲观念通过扫墓活动深深地内化为一代代中国人的道德意识、行为和习惯,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事死如事生".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南丹白裤瑶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它融合了服饰文化、寨居文化、婚恋文化、陀螺文化、铜鼓文化及砍牛祭丧文化,至今仍保持着原初状态。它是白裤瑶村寨族众生产、生活、节庆以及宗族祭祀礼仪的重要内容,并与该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发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白裤瑶原生态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符号特征,充分利用传统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应尊重少数民族族群的文化情感,遵循其文化传统;还应满足其改善生计的需要,并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重建社会伦理纲常,金长生毕生致力于礼的完善。金长生的礼学以人性论为依据,重视人自身的修养;其礼学以《朱子家礼》为中心,尤其重视丧礼和祭礼;他认为礼的功能就是维护正统秩序。  相似文献   

18.
有辽一代,每有高官显贵去世,辽朝的皇帝们大都要派遣临时使职官前往,处理丧葬诸事。诸如"总襄事"襄理丧事,护灵官礼送灵榇,敕祭使祭奠赙赗,"治攒厝"护棺督殡,"督营造"监凿茔穴,发引使执绋引柩,敕葬使主持葬仪,传旨官宣诏追封,等等。这表明,辽朝建国后,特别是到辽代中后期的圣、兴、道及天祚四朝,以儒家礼仪文化为重要构件的汉文化,已为包括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内的辽朝各阶层人士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池哥昼”是文县白马人最隆重的节日舞蹈,也是我国现存极少的古代宗教文化活化石。“池哥昼”中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面具代表着深刻的原始宗教涵义,是白马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融合体。这种舞蹈活动的主要功能是驱鬼逐疫,是古代的一种巫舞,与古代的傩文化具有同源性,同时反映了白马人文化源自西北古氐羌文化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20.
汉族丧歌和巴人土家丧歌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都受到原始宗教、民间信仰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汉族丧歌在西汉时由于官方的介入,纳入了仪礼的范畴,因而进入上层社会,由于大量的文人参与,致使产生了很大变化;巴人土家族由于长期信仰民间巫术、白虎崇拜习俗而使土家丧歌变化较慢,相对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