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琴文化的当代发展是一种新的文化建构过程,资本转换成为历史记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形成新的文化表征之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行为规范的维护与利用、文化主体社会角色分化而产生的不同需求等外在社会因素对传统古琴文化内涵的冲击,导致了人们对古琴传统边界当代消解和古琴现代文化表征多样化的疑问.结合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从公共文化视角对古琴文化“资本化”发展的当下局面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古琴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而发展,同时,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地反映了儒家"中正平和"的音乐理念,文章通过对琴乐教育历史的总结和对古琴琴体寓意、制作工艺、音色与演奏方法、曲目的审美标准以及古琴音乐的功能指向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古琴艺术中体现的"和"之理念.  相似文献   

3.
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历史悠久的古琴艺术,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对中国传统思想精神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文化的兴盛、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古琴艺术如今却受到重大打击,并遭受冷落成为边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首的古琴艺术,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挑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保护古琴艺术、推动古琴艺术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古琴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古琴的由来具有悠久的文化典故,古琴的形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演奏古琴需要极高的文化修养,古琴的审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琴文化的传播出现了以古琴雅集为主要形式的自然传播、以面向大众为主要目的的媒介传播、以普及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传播和以古琴商品为主要方式的市场传播四种新趋势。为了更好地传承古琴文化精髓,需要坚持三个原则:古琴的文化内涵不能丢失,媒介传播不可缺少,专业教育不能断代。  相似文献   

5.
古琴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如今却远离舞台.为了挽救其发展颓势,促进古琴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从古琴的历史印痕、琴家思想和琴曲内容等分析,说明其艺术特色,以期引起音乐教育者的密切关注,从而改变目前古琴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琴歌是古琴艺术中重要的音乐形式,对它的发掘和整理,是当代古琴音乐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从琴歌艺术的发展脉络、曲式结构、歌词与内涵、演唱、文献归纳、总结,可对其艺术价值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许多诗人都与古琴有不解之缘。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唐诗与古琴的关系,试图追寻唐诗中的古琴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文字训诂、文献典籍及考古音乐史的角度谈先秦时期古琴的演奏方式.与古琴相配的主要动词鼓、搏、拊(抚)、弹、揳、戛、轹(栎、擽)等在与乐器搭配时均可释为"击",而未见有释为"拨弄"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资料没有关于古琴演奏方式的详细记录,更不见有古琴为拨弦乐器的说法.从考古出土的古琴实物看,战国之前的古琴因其形制原因,并不适宜于用拨弦方式演奏.考察的结果显示,战国之前古琴的演奏方式应以击弦为主,而非一般以为的拨弦方式.  相似文献   

9.
陶静  姚媛媛 《金陵瞭望》2011,(17):46-48
2009年11月,古琴世纪三人行,在南京举行,演奏会的三位主角分别是当今著名的古琴大师龚一、李禹贤及青年古琴家马杰。他们是谁?与琴结缘,南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多少高山流水的佳话发生在南京?而今南京的古琴界,又在续写着怎样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琴徽位及律准徽位排列方法的解读,评述了朱载堉折纸取徽、古琴长度考辨、仲吕与十徽错位等问题。运用现代数学计算方法和公制度量,诠释了朱载堉算盘计算法及古度量尺寸,探讨了古琴徽位及律准徽位排列的律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琴作为华夏民族所独有的乐器,其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与内涵。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与精神的显现。其魅力与内涵源远流长,书之不尽。有道是:"俗音入耳不入心,唯有雅音万古存",本文以《溪山琴况》为例,从古琴所体现的"唯贵中和","作乐崇德","唯君子知乐"的儒家精神,古琴可以让人"通乎杳渺,出有入无",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与"大音希声"的道家思想,以及古琴所具有的"明心见性"、"佛性了悟"的禅宗哲学三个方面出发,探求古琴之儒道释三家精神之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湛 《今日南国》2008,(1):67-67
当代古琴大师李祥霆说"古琴是中国民族音乐里的长城、故宫、兵马俑".汉代的恒谭在《新论》中说"八音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由此可见,古琴在整个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及影响力.正是古琴的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及源远流长的文化,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境中,“士无故不彻琴瑟”,古琴与士(文人)是一组文化伴生关系,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颇具哲学意蕴的有道之器;古琴音乐最能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具有知音、爱情、个人操守、家国情怀以及治身理政等多种文化意蕴,而“琴与心通”则是理解琴乐文化多重意蕴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前不久,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古都金陵奏响了她的序曲。“2006新春·丹青琴韵古琴中国画雅集”首次用现代方式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通感。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和著名画家张友宪先生联袂出场。龚一先生现场演奏了古琴名曲《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等。张友宪先生历时近一年,创作的12幅以古琴曲为题的中国画现场展  相似文献   

15.
以国粹式微的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以此历史期间的古琴民间团体实践为个案,以社会学的细读方法对琴社的历史文献进行分析,试图论证:古琴是传统社会中"士"阶层的文化遗民——"士绅"阶层的文化身份符号。民国时期的古琴实践者通过古琴艺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品味坚持,形成特定的群体符号边界,这种文化符号对一个阶层在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正是对身份符号的"文化自觉",古琴艺术才得以在新文化情境中得到整体性存留。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古都金陵奏响了她的序曲。“2006新春’丹青琴韵古琴中国画雅集”首次用现代方式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通感。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和著名画家张友宪先生联袂出场。龚一先生现场演奏了古琴名曲《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等。张友宪先生历时近一年,创作的12幅以古琴曲为题的中国画现场展示,一边是韵远出凡尘的古琴曲,一边是无声胜有声的中国画精品,有声有色,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古琴主要是“诗言志”的,操缦者用以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这种形态,大约自宋明以来已然.如今论古琴文化者,大抵也都就此立论.然而,古琴在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就是如此吗?或只是如此吗?在雅乐体系中,琴就很少孤立独奏,多用于礼仪场合,且多与其他乐器配合.可见它和诗类似,既要讲“诗言志”,还要讲“诗可以观、可以群”,群与己不可偏废.现在谈古琴者,皆患偏枯.  相似文献   

18.
古琴艺术和古诗词艺术歌曲同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的结晶,都具有文脉悠久而意境独特的文化特征。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审美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两者的艺术特征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抒情咏志”。在时代语境中,当代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古为今用,吸收古代扎根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去其糟粕,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琴音乐的融合加以研究,能够当今音乐创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关,它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古琴也渐渐走向西方世界。上世纪,古琴音乐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几经沉浮,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几遭灭绝之灾。改革开放以来,古琴在国内及海外的生存状况如何?如何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前,上网搜索杨致俭的资料,发现媒体报道非常少,倒是百度百科中的个人简介让人眼前一亮——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却师从当代两位古琴泰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南龚北李",即中国琴会会长龚一先生和中国琴会荣誉会长李祥霆教授,深入学习广陵派、虞山派经典曲目,并钻研古琴斫制技艺。如今,他担任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忽然间,明白了他把琴馆取名"幽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