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6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以及大量的杂记和评论。 其中有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尤其令人注目。在这些作品中,莫泊桑以极大的热情书写了爱国主义的崇高主题,有力地控诉了普鲁士入侵者野蛮残暴的行径,无情地谴责了法国政府及其军队的腐败无能,用独特的歌喉唱出了人民反对侵略、要求和平的强烈心声。这组普法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以1880年发表的《羊脂球》为发端,计约15篇左右。它们虽非篇篇精萃,字字珠玑,但从整体着眼,依然异彩纷呈。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这组作品,探讨它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着眼于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和具体展现有关民族和国家的叙事,避开了民族身份的宏大叙事.她的作品把个人、地方和民族性交织在一起,通过现实主义的日常叙事,以平淡性、现实性和庸常性折射出加拿大苏格兰民族想象和历史联系.在叙事方式和技巧上,门罗借助口述、闲聊、传闻等非正式叙事形式,通过打乱时序、突出个体视角和非连续回忆强调日常叙事中的民族性体现,这体现出门罗独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战争题材、个体知识分子的精神剧变、群体知识分子的"位移"几个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与战时电影对战后电影在美学、文化、心理及现实主义认知深度上的影响,以此揭示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是以战乱为背景、以家庭为载体、以生命为维度的创伤叙事。作品展现了主人公自幼因亲情缺失而遭受创伤、在追寻亲情的过程中因伦理困境被迫回溯当年的创伤记忆;对创伤记忆的回访帮助主体寻回创伤的意义与个体身份,而后又在亲情的抚慰下获得救赎并完成创伤的疗治。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看,胡塞尼的创伤叙事蕴藏着深刻的伦理内涵:个体创伤记忆、集体创伤历史的形成与治愈主人公伦理身份的缺失——追寻应有的伦理身份——伦理身份的获得这条主线紧密交织在一起。作为一位视角独特的作家,胡塞尼从个体创伤的视角窥见家庭、从家庭的角度洞察社会,既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家庭伦理关系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的文艺思想而言,鲁迅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这使他的作品始终直面黑暗、严酷的社会现实,揭析、透视根深蒂固的国民劣根性及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对人民的毒害、摧残,全身心地疗救国民精神的痼疾,其所达到的深刻程度是现当代作家所无法企及的。但是,鲁迅的深刻,是带着自己对社会、历史的深层体验,在超越现世的同时又把自己留在现世、在审视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审视自己,并使之成为疗救国人精神重疾的整体行动中的重要动作的深刻。或者说,在审视他人的同时自审、在疗救国人精神的同时自  相似文献   

6.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透辟地阐述了人类的孤独这一亘久而普遍的主题,至今仍能引发人们沉重的社会与道德思考.本文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残缺、两性的隔膜以及种族的疏离这三个层面,对其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略论刘震云中篇小说的审美指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震云是自觉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作家,但他的创作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在内容上是更多地包含了较为沉重的历史文化内容;表现在人物塑造上是由过去的英雄变成了世俗人物。与描写对象相对应,刘震云的作品注重生活过程的描写,注重外在形态的逼真,叙事风格追求平实,叙事方法是全知视角,表达方式是流水结构,这些都无形中扩大了作品的审美张力。刘震云的作品,缺乏现代人生的精神品位是最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姜贻斌的长篇小说《火鲤鱼》,以一种同情和敬意的心态构筑了一代传统农民的典型形象。生活的艰难,归宿的凄凉,简单的知足,高贵的守护,矛盾地集结于他们一身,他们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体农民的象征。作品以类型化的平面化叙事方式展现了他们相同的境遇和归宿,这些面目、境遇、归宿几乎接近的个体构成的群像,成为中国末代传统农民的历史浮雕,极具历史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9.
魯敏是一位敏锐和深刻的作家,具有对世界的整体概括想象能力。《惹尘埃》继续她对现实的敏锐和深刻,为我们揭示出我们身体感知到的一个谎言世界,并且把这个世界背后的政治、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呈现出来。"同情性理解"是作品的叙事风格,这种叙事把人性叙事的深刻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暴露出作家人性叙事的困境。这也是当下作家共存的问题,所以如何突破对底层的"同情性理解"的人性叙事困境,就成为魯敏也是当下作家共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他的文学创作灵活多样 ,对爱情的描写也十分细腻 ,这充分体现在其长篇小说《永别了 ,武器》中。该书中 ,他成功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战争时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 ,他又娴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 ,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表达了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及对死亡的态度 ,从而使该小说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