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南书院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史上曾经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书院自唐代产生直至清末废书院改学堂,它的兴亡盛衰与湖南文化的发展无不息息相关。一唐中叶以前,湖南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落后,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湖南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位直线上升,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文化的发展。湖南书院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和兴盛起来的。书院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这在湖湘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徐启彤吴地历来被人们称为“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之区”,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我国古代文化重心之一。吴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发达,书院教育是其重要的形式。吴地书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吴地书院从南宋开始...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唐宋以来,它为中国教育、出版、藏书、学术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伦常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的发展,沉积成一种独特的“书院文化”。而随着中华文明的向外传皤,书院也走向世界、书院文化被移植到国外,为传播中华文明并促进这一文明与当地文化结合,进而推进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书院文化向域外的传播,开始于明代,  相似文献   

4.
?北京书院史?跳出了关于书院研究偏好宏观历史研究的思路,而代之以文化视野下的北京书院研究,在大视野、小范围的研究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作者以书院的日常生活与运作为侧重点,关注的是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给书院带来的重要影响,这为书院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该书将书院发展与历史语境紧密结合,既能透过书院窥探政治文化、军事争夺、经济发展等给书院带来的影响,又能以书院这一视角发现许多逸出宏大叙事之外的历史细节。作者对北京书院历史命运的研究,不仅在于总结书院发展之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注重分析北京书院的历史作用以及对于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是保存文化经典,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处于书院教育发展鼎盛阶段的宋代书院教育在教师选任、教育方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衡阳书院文化肇始于唐代,在宋代、明代和清末民初形成三个发展高峰,分别对湖湘学派的兴起、"王湛之学"和船山思想的传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书院文化是衡阳历史文化的高峰之一。  相似文献   

7.
莆田书院文化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莆田书院文化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代,鼎盛于宋朝,衰败于清末。莆田书院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在当地营造了一种从师习儒的良好氛围,为官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科教文艺的繁荣昌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莆田书院教育方式颇具特色,藏书丰富,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莆田书院文化的蓬勃发展,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是私学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北宋时期,河南是中国书院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考证核实的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有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伊川书院、范文正公讲院、龙门书院、颍谷书院、同文书院、显道书院、和乐书院、游梁书院、首阳书院等,共有11所。其中以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伊川书院影响最盛,对当时河南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河南书院的兴盛与发展,可以从北宋科举规模的扩大、北宋学校的设立与科举制度的不协调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来探究,这将为书院和书院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岭南书院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潮,它极有助于古代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学术中心 ,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各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组织形式 ,她的历史不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 ,而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文化史、社会史。要梳理清楚她的发展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邓洪波先生的《中国书院史》则是这样一部完备的书院史 ,他阐述了书院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以及走向世界并最终改制的基本发展历程。邓先生长期以来专攻书院研究 ,享誉国内外学术界 ,他论述的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 ,资料的丰富和翔实 ,无庸置疑 ,学术界目前尚无出其右者。但…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书院形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除授受儒家学说的教学型书院外,佛道的宗教书院、官员休憩的园林书院、宗族的祠堂书院等以不同形式存在。书院形态的多样性因社会向慕、威权压力和书院的民间性等原因而发生。认识书院形态的多样性,对从整体上把握书院发展史,认识书院文化形成的多元取向,形成多学科交叉的书院研究或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功举办。这次会议以多学科、多视角、新方法研究为特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书院本身、书院与儒学的关系、韩国书院研究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学术交流。对韩国书院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亮点,而对中外书院的比较研究将成为以后书院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宋理学家掀起的书院运动,使理学与书院同时兴盛,出现一体化的深度融合。理学家有两大目标,一是谋求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共同推进书院的建设,二是建立官方书院,使之成为与州县官学并存而又能修正其沉迷科举的弊端的另一种官方教育模式。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而以讲学为指归,是理学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书院类型主要有四种: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以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为主的晚清西学书院。清代书院的教学宗旨都突出了德育的要求,并且各有一定的特点;清代书院还十分重视具体教学制度对学生德育的功能,如在选拔教师时,注重考察其德行表现;注重祭祀制度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注重学规章程对学生德行的塑造作用。考察清代书院的道德教育,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圣谕宣讲是基层教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宣讲体系。书院圣谕宣讲分书院内部和书院之外的两个层面。书院内部的传播形式主要以手抄、背诵、研习、讲会等形式展开。书院之外,社会层面,书院内外圣谕宣讲并不避讳民众的参入,一些书院甚至聘专人向普通民众宣讲圣谕,并且这种传播不仅仅在于宣讲,更多地在于把以圣谕为核心的儒家正统观念范导于整个社会。宗族层面,宗族书院也多把圣谕写进族谱,对族人普及、宣传。以书院为核心,书院内外的圣谕宣讲具有普及性与通俗性结合,层次性和针对性统一,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场合上具有灵活性等特点。以书院为核心的圣谕宣讲使书院与地方社会和宗族保持高度互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书院成为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中心。儒家的纲常伦理规范通过圣谕宣讲以及士人引领示范、民众的参入,渗透到整个社会,成为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的坚实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明代永乐年间开始,中国书院东传到朝鲜,形成了几乎与李朝相始终的朝鲜书院制度,450余年间,创建书院903所,其数甚大,遍布半岛。如同在中国本土一样,它与学术思想连为一体,造就了其立国的文化基础。由于文化土壤的不同,朝鲜书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分时代、书院的机能与作用、书院的经济基础三大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韩国学者研究朝鲜书院的动态,涉及主要论著与观点,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意义,就必须完整地了解剧变(鸦片战争)前的书院发展及清廷政策与教育内涵。清廷藉由禁设书院和转化书院等手段,使书院丧失了成立的精神而趋于官学化,这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覆亡。而民办书院对书院精神的提倡,是保存和发扬书院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也对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清代书院的兴衰及其学术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的书院是清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在清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且书院和学术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活动的发展。甲午战争后 ,随着古老的封建制度的衰落 ,书院制度也逐步崩溃。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抚州的最早书院可追溯到唐天祐年间创建的湖山书院和三湾书院。宋代是抚州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先后建有各类书院40余所,这在江西乃至全国均居前列。宋代抚州书院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名师多、影响大、成效高的特点。研究表明,发达的农业经济、安定的社会环境、民众崇文重教、政府及官吏的重教兴学是推动宋代抚州书院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