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2.
正《战马》是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该小说发表于1982年,曾获得当年惠特布莱德奖(即现在的柯斯达文学奖)亚军,此后多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广播剧,在英国可谓风靡一时。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同名电影《战马》于2012年2月28  相似文献   

3.
电影《秋菊打官司》是根据当代作家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改编而成的。原著小说作为电影创作的母体,为电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基础。但电影并不是对原著小说机械被动的语言转译,编剧刘恒和导演张艺谋抓住原著小说的精神内核,按照"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美学原则进行再度创作,使电影与原著小说相比,在艺术上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罪恶的渊薮——苏童小说《米》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是一位独特的电影人。他不仅在本专业──摄影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个和八个》、《黄士地》);同时在表演方面(《老井》)显示出身手个凡;特别在导演领域,《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这与他电影创作中独特的电影语言是分不开的。张艺谋在导演《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时,从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原作进行再选择、再提炼,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审美体验,使改编后的剧作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见…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和李玉是明末清初在小说和戏剧领域各领风骚的两位文学家,都曾互相改编过对方的作品。从改编的角度,通过比较二人两部同题材的小说戏曲作品,即冯梦龙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和李玉的《人兽关》,可以看到二人在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由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陶泽如、陈道明等主演,根据郭小川的同名诗歌改编的抗战题材影片<一个和八个>曾因其新锐的画面和电影语言被称为第五代电影作品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8.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都采用了颓败型家族叙事模式,如苏童的《妻妾成群》《米》和《罂粟之家》以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这让他们的小说创作从这个角度有了可比性。不过两位作家在进行家族历史叙事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家族灵魂人物,也就是男权社会中的"家长"的刻画以及对家族衰败根源的认识上。而这些创作差异的出现与两位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认为女性是美好的,女性有着比男性更强的意志力,他作品里的女人有着人性的缺点,她们一直在与命运抗衡,却在男权社会里无所适从,最终都逃不过红颜薄命的宿命。原著小说以及电影已出版和上映多年,对人物有着深刻的描述和定位。原创舞蹈《茉莉花香》改编自《妇女生活》的原著和《茉莉花开》的电影,通过肢体语言突出地表达了女性生活的悲剧美,运用双人舞的形式刻画了三代女人、两对母女之间的细腻关系,舞蹈作品在原著的基础上让女性的意识最后慢慢苏醒,茉莉花开,花香四溢。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的。它的故事发生在二、三十年代我国北方某地,一个地主娶了四唐太太,按规矩,老爷晚上住哪院.哪院就高高挂起红灯笼。为了争宠.四房妻妾勾心斗角,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这部影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体现了编导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沉反思和批判。影片在构思立意及构图色彩等方面颇为新颖,从而使这部影片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独特的构思,深刻的寓意这部影片的构思相当独特、新奇、精巧,主要表现在对陈…  相似文献   

11.
影片《茉莉花开》近距离关注女人生活,是一部女性题材电影。本文援引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茉莉花开》所呈现的男女两性关系及其中体现的二元对立思维。  相似文献   

12.
电影《红高粱》的问世,成就了以张艺谋为代表的具有先锋意识的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恰逢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电影市场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他们所拍摄的电影由先锋性向市场化转型,转型后的电影由于商业化过于浓厚以至掩盖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电影在转型时期遇到的种种不安和困惑,这种不安和困惑在向世界电影市场接轨时出现了巨大差异性。而张艺谋商业化倾向的电影让我们深思中国电影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3.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典化的传承过程,张爱玲小说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当代小说创作曾产生重要影响。以先锋作家苏童为例,在结合作家认同、家族与颓废、女性与人性以及具体创作手法等的前提下,苏童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当代接受"始终包含着较为复杂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两代作家比较的目的在于拓展某种文学艺术精神及其价值的历史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1 987年 ,自他执导的首部影片《红高粱》一炮打响后 ,一直执著于电影创新探索的他在 1 999年 ,又以《我的父亲母亲》向中国世纪末影坛投入了深情一瞥。在“初创——发展——成熟”这三个阶段划分基础上 ,结合张艺谋 1 3年来的代表影片 ,分别从主题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 ,阐释了这三个时期以“反叛—回归—整合”为主的创作特征 ,以期在新世纪初对张艺谋电影的创作走向作出一个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小说《妻妾成群》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实际上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颂莲形象。小说中的颂莲是个受过新式教育、有着独立精神世界的叛逆形象,而电影中的颂莲则是个被封建家族制度成功规训的奴从形象。  相似文献   

17.
笔者新近发现的南社社员张素的两篇佚文不仅为研究金庸的家世乃至其武侠小说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信而有徵”的资料,而且也有助于对“南社”研究的深入和对张素这位“南社中典型的布衣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取材于家常生活,摹写“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一家常生活叙事传统,被张爱玲继承,她把笔触伸向沪港市民的家常生活领域,展现了普通人的真切悲欢和复杂人性。《红楼梦》对家常生活的叙述充满艺术和诗意色彩,而张爱玲对家常生活的描述则阴暗悒郁,强化了其作品的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导演的新片<我的父亲母亲>,具有朴实、雅致与凝重、飘逸的艺术风格.影片中生动的叙事内容、优美的画面造型、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节,以及演员倾情、传神的表演,共同构成了一个魅力无穷的艺术世界.此片集张艺谋多年电影创作之大成,体现了他对尽善尽美艺术境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