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的要求。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去主动发现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去主动发现知识,使教学过程探索化,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然而,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教材,许多教师也满足于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所谓"实践"的机会。由于组织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对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着重就教学艺术的含义、教学艺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教学艺术的含义课堂教学是一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第一要素,教师要树立和加强创新教育的知识观、价值观、实践观和师生观。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灵魂。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开设"研究式"综合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学校和教师向学生实施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从实际出发,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充分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让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全员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它以全体学生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为重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该方法适应了现代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新教学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这一教学方法引进高校青年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一些偏差:以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观点简单地类比教学活动;在评价上注重可测量性和量化,忽视质性评价;较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教”的有效性,而忽略学生“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乎教学活动目的性,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实行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它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将师生组成类似科研团队的学习组合,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具有科研特色的学习过程.当今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不是固定的知识,而是培养其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就必须使学生亲自去做、去解决问题.所以实行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教育形式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认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育方法 ,而应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教学方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建立在这一全新观念基础上的“四步式教学法”和“演讲式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剖析了把学生看作教学实践中的完全意义上的主体和纯粹的客体两种观点及由此带来的教学中的弊端。主张学生是教学实践中的生成主体,并提出了学生具有成为主体的潜质、教学实践过程就是可能的主体向现实的主体的生成过程、学生的对象化实践活动是以实习为形式并具有尝试性的特征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