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普罗米修斯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叛逆和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然而技术时代却让人类惶惑,人控制技术,抑或技术控制人。技术理性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使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控制,人被异化,人因此成了单向度的人。而人固有的普罗米修斯先验的反抗的精神让人反思自身,反思人与技术乃至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关系;人的文化特性让人自我反省,发挥创造力,解放自身,走向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西方一个多世纪文化反思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环境与发展两个方向反思的结果,其确立过程逐渐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也充分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思想,强调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自我依赖,达到人类与生物圈的平衡。然而,可持续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强调,并不是要强化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力图达到人与自然的双赢,既要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虚拟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为人类生存观念、存在意义带来全新的诠释,而且将人的自由和解放延伸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虚拟生存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虚拟技术所呈现反人类的一面也日益凸显.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同.面对科学技术为人类现实生存所带来的二重性,需要我们冷静而理性地反思,并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思维,既不能片面夸大消极方面漠视积极方面,也不能只注重积极方面轻视消极方面,要始终不忘人的存在意义的追寻,才能不断推动人类向未来敞开自我超越和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制造工具的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标志 ,同时 ,也标志着技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人的能动性不断增强 ,由此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的道德能力、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的认识与把握能力要全面提高 ,也就是人的体内进化要与体外进化相和谐。否则 ,必将导致人类最终技术化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关于人或社会的理论都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这种关切一方面是审视人类生存状态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确立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趋向。构建和谐社会,从微观上看,是要解决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但从宏观把握,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核心乃是人的发展、完善和解放。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阈下,需要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其为人类自身生活的目标做出科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的应用 ,对人类而言将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 ,它将开启人类的生命之门 ,人类即将进入基因时代。但是 ,它在给人类带来多种益处的同时 ,也会对人类产生相当大的危害 ,而这一科技成就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潜在的破坏比以往任何科技成就都要大得多。因此 ,在欢呼人类基因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更要全方位地辩证地看待这一科技成就 :要辩证地看待基因技术工具化问题 ;要辩证地看待基因技术应用的目的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知之甚少,占主导地位的是经验型技术形态.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实体型技术形态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开始借助所掌握的自然规律去驾驭自然,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开始破坏自然环境.新技术革命以后知识型技术形态取得主导地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在全面异化的同时反思能力也在提高,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针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而逐渐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随着历史的发展 ,它的意义、性质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人类中心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到了近代 ,特别是现代 ,却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就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反思应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着手。具体地说 ,要努力实现人的主体性转向 ,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术负载“人类意志”。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近现代技术,有其先天隐患。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是阻碍人类发展,并造成技术负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技术负效应,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将技术作为被社会化的人共同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技术批判与技术反思始终是对立统一的,前者强调对技术的社会批判、伦理批判;后者强调对技术的本质反思、价值反思,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了现代技术与人的关联。真正有效的技术反思是反思技术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所产生影响。实现有效的技术反思并非是西方思想家的问题,借助中国自身的哲学传统资源也能够实现有效地进行技术反思。目前对于中国学者的自我来说,曾经作为人之所以为人根据的“心”“性”为现代技术所冲击,借助心-物和理-物两大传统语境,才真切地把握到现代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即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带来的影响,而这所指向的是与规范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权利的存在以意识和自由意志为前提,人类有克隆动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作用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行使以不损害他人和群体为边界,人类有生育后代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之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人之栖居”的诗意吁求,“万物一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和谐的理想。尽管在思想取向、达乎本真处境的途径和对人的定位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两者都是对人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和境域的深刻反省,两者都体认到,只有达乎与自然万物本然的相融相契、一体存在,才是人之在世的本真处境。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价值是中立的。它到底给人类造福还是致祸,"行善"或者"威慑"完全取决于人,尤其取决于主导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科学家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不仅仅关乎于他个人事业的是非成败,还关乎着整个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祸福。因此,用人文引导科学发展,用人文精神武装科学家的头脑极为重要。从科学发展观考察我们所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可以发现,对当代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应包容以下三种:哲学的人文精神、道德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的人文精神。哲学的人文精神为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道德的人文精神规范了科学家的行为,使科学为人类造福;艺术的人文精神滋养科学家的灵魂,使其在臻美追求中洞见真理,彻悟道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美学作为一门并不古老的学问,在其一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几冷几热的升与沉。在当今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外在,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对包括美学在内的精神科学的根本挑战。当代美学研究应回归到对人的发问和对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可能性的追问中才能拥有一份真实。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虚拟世界的崛起,这是人类改造现实世界的伟大成果之一。虚拟世界以其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等特征使人们更便捷、自由、主动的掌控和改造着外界与自身,人的主体性得到了跨时代的发展。然而,这些特征在促进人的主体性不断跃进的同时,人们开始觉察到自身能力的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等却迷失于这个虚拟而真实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与人自身正在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只有基于伦理智慧的技术创新,才是更可靠、更长久、更具威力的"经济发动机".没有伦理优势的技术创新,是行不通的.技术创新的伦理智慧,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有来自于科技本身发展的制约;有来自于伦理观念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制约,有来自于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条件、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制约.技术创新的伦理智慧应该是在开放性的技术创新-伦理智慧的轨道上,"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应该是在企业伦理守则的保护下,最大化地发挥技术创新的能量,从而推动世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说,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关系.生态伦理要求人们将生态价值和人类主体作为整体来思考和对待.保护自然的最深刻根源和持久动力应该是发自人内心的需求,人需要自然,人更需要热爱自然.  相似文献   

18.
狼、牲畜、老鼠、旱獭、黄羊和人的关系剥夺了人的自由,人得不到发展。人类对狼和草原的认识必然要超越“腾格里”,科学地认识自然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必然凭借技术而超越自然。超越自然的人与自然之间究竟如何“天人合一”?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不是狼性与羊性之争,而是包括草原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启蒙,用理性让自己摆脱被监护、禁锢和遮蔽的状态,这就是人的现代化。狼性与羊性之争不过是用一种传统文化来观照另一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以来权利思维模式的影响下,用类概念的人类取代集合概念的人类,并把环境要素与从环境中获取的财产相混同,从而形成了"人类共同遗产"这一概念,而各国的自利动机最终把这一概念推进了矛盾重重的困境。尽管"人类共同关切"概念在许多方面都比"人类共同遗产"概念更为合理,但不足以解救困境中的"人类共同遗产"概念而成为环境保护视野下对待有关国际公域的正确态度。在环境保护视野下,"人类利益"才是对待国际公域的正确态度。人类利益的实现机制是国际社会应当努力合作探寻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只有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和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和谐 ,社会公正应是有效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前提。全人类利益的共同性 ,生态危机影响的整体性将促使社会公正成为可能 ,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