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研究对81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学前方向)专业学生专门用途英语(ESP)学习策略的使用类型、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ESP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及ESP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PETS)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使用的ESP学习策略有7种;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ESP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成绩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般用途英语(EGP)教学阶段,然而大学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向ESP教师转型。基于ESP语料库的词汇研究能够揭示专业文本中的词汇特征和语言模式,能够帮助大学英语教师解决ESP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从而实现向ESP教师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主建立和运用细化的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的分类语料库,帮助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突破专业词汇的瓶颈,培养学生用英语传递和表达专业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各专业学术英语(EAP)的掌握及运用打下基础,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打开新局面。文中在分析了EGP及ESP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专业英语分类语料库的大学英语EGP与ESP衔接教学模式的创建以及教师运用自建小型商务英语语料库在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中进行具体衔接性教学实施的实践报告。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采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问卷》对西北连片特困地区1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教龄和职称的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也在不断提高;(2)大专学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最高,中专其次,本科最低;(3)女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略高于男教师;(4)主课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高于非主课教师;(5)建校历史越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越高;(6)13-24个班级规模学校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最高;(7)城市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明显高于乡镇教师。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从一般用途英语(EGP)转向特殊用途英语(ESP)的讨论日趋频繁,EGP教师能否完成向ESP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推行ESP教学前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及ESP环境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梳理,建立ESP环境下ESP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为EGP教师向ESP教师角色的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以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为依据,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改革入手,突出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探讨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与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息息相关。本文从模因论出发,进行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重新寻找适合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以期有效实现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知识间的迁移学习。  相似文献   

7.
基于EGP教学改革的ESP网络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新一轮大学英语(EGP)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和全球化趋势的新需求,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成为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必要推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以需求分析为ESP课程开发基础,遵循个别交互的ESP课程设计原则,并实验多元互动的ESP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在国内的发展,论述了EGP(通用英语)和ESP的关系,分析了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不足,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和所面临的困境:英语教学目标过低,英语教学尚未结合学生的专业;教学课时减少,课程被边缘化。最后指出,要摆脱困境,帮助实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懂外语的专业人才”这一高等教育总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应当从“打基础”转向“为专业服务”,教学内容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  相似文献   

9.
ESP专门用途英语引入外语专业教育是培养复合型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其内涵是以ESP作为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学习能力。以ESP教学定位与课程设计建构、教材建设、ESP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方法等,拓展新的教学领域,提高ESP专业教学质量,改进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受教育者语言和专业相融合的跨学科性。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主体性视角来看教师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在目前英语教师发展研究基础上,提出英语教师自主应以赋权增能理论、中介理论、行动研究理论等为指导,强化发展个体的自觉主动性,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实施及评估达到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作为一种内在教学理念,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反思式英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实施ESP教学改革,应该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重视ESP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开发编写一系列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ESP教材,并着力推行在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的任务项目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发展迅速,ESP教材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ESP教材分析研究相对滞后。为了说明语类纲要式结构分析对ESP教材使用的理论指导作用,采用ESP教材常见分类和语类逻辑语义关系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一本典型的ESP教材——《药学英语》(上册)的语类特征。结果表明:分析ESP教材的语类结构和语言形式能揭示教材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具体过程。目前,ESP教材的语类分析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是影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最核心因素,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就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自主发展理念源于终身教育思想,自主发展理念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主动的学习、探索和研究,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弥补短板,个人承担更大责任去提升自己素质。本文围绕目的、核心、关注点和时间特性等四个方面对技术型自主发展模式与反思型自主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反思性自主发展模式对高校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启示包括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建立合作学习群体等四个方面。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行为反思、语言反思、资源反思和合作反思四个途径来实现向反思型自主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ESP(专门用途英语)理论的来源和分类,并结合经贸英语教育中的ESP课程设置的特点,探讨专门用途英语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方法,指出ESP课程设置必须与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目前成人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系,就成人高校应如何做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和学生个人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依托专业内容教学的要求。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由通用型向专业化道路转型,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努力:用关系性思维而非实体性思维看待教育主体,课程设置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教师选择走语言教师专业化道路,教学模式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回归到课堂面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自我发展理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培养终身学习和研究的技能。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基本上有四种,即自我探索、协作发展、网络学习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开展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很容易陷入"以知识为导向"和"经验主义"的误区。ESP教师若能基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选择真实语料,自建ESP语料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以航空英语为切入点,建立小型语料库,探讨其在ESP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该语料库对fail类和failure类词的使用进行定量分析,证实了航空英语比通用英语更倾向使用动词名词化结构。这一案例分析表明,语料库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航空英语的特点,提高其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ESP 将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师面临职业挑战。通过在我国西部5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对6名开设 ESP 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讲授 ESP 课程的意愿及原因、困难及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ESP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和理论根基。阐述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ESP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指出在理论上仅仅关注各专业语体的语言层次上的特征是不够的,还应该探讨它们的修辞策略层面; 在实践上也有待完善,应该解决好ESP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教材、师资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本研究认为,社会需求是ESP发展的主要驱动力,ESP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