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振兴时期(1967以来).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电影的形成时期(1895—1927)——世界电影史第一分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世界电影与电影史学的新发展,我们在重新考察世界电影迄今为止(截止于2000年)的发展历史的前提下,提出世界电影史的“四分期说”,即把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和振兴时期(1967年以来)。本文以新的视角,系统、客观地梳理了世界电影形成时期的重要创作实验及思潮,分析了早期电影艺术探索的脉络及其之于今日电影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 ,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 ,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形成时期 (1895 - 192 7)、成熟时期 (192 7- 1945 )、变革时期 (1945— 1967)、振兴时期 (1967以来 )。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 ,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提要]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为数字技术强力促动着的世界电影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使电影艺术发展史的重新审视与分期界定显得极为必要。过去的结论大多截止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笔者在十年前曾撰文提出世界电影史的“四分期说”,考察对象也仅止于1999年。结合对21世纪以降世界电影的分析与总结,我们提出世界电影史的“五分期说”,即将一百二十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振兴时期(1967-1999)和革新时期(1999年以来),并说明其分期理据,概述五个分期的世界主要电影思潮、流派及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世界电影与电影史学的新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界定电影的历史时期。基于世界电影史的“四分期说”———即形成时期 (1895 - 192 7)、成熟时期 (192 7- 194 5 )、变革时期 (194 5— 196 7)和振兴时期 (196 7年以来 ) ,本文对国内研究得很不充分的世界电影史第四分期 (直至 2 0 0 0年 )的重要电影流派及思潮进行了比较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影史上很多著名导演的名字里都带有"尼"字:罗西里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南尼·莫瑞蒂、罗伯特·贝尼尼等等。名字的相似并非偶然——他们都是意大利人。从这些"尼字辈"的导演就可以看出,战后意大利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就是一本介绍战后意大利电影史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谭鑫培《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开始,到1920年代末,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的萌生期,主要倾向是追求赢利。这一时期论者们认为电影的优点在于逼真,并在电影摄制的实践中学会了一些电影技法。自1930年罗明佑的《故都春梦》上映,至1940年代末,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二时期,政治角力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一时期成长起一批有成绩的导演与演员,电影的技法被认识得更为清楚,并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左翼力量在电影界相当活跃。从1950年代到1976年,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三时期,与话剧拉开距离的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浪潮中又向中国戏曲靠拢。而在政治的强势作用下,1930年代文艺,从1950年代初被称为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到最终被批为黑线。1976年至世纪末是中国电影史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小阶段:从1976年到1983年,电影中的虚假现象遭到观众普遍的批评,求艺术手段之新、淡化戏剧性与对民族历程的反思这三点,成为这一阶段电影发展的新的动向。从1984年到1987年,是探索片强劲崛起并迅速退潮的阶段;从198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时间角度界定殖民电影与后殖民电影,即反映殖民时期与后殖民时期的电影,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反映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二、反映新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三、反映内部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四、反映后殖民时期的电影。这些时期的电影主要从两个视角拍摄,第一,前宗主国和第一、二世界视角,旨在表明"白色文明使者"如何拯救"有色的他者";第二,前殖民地和第三、四世界视角,旨在批判"文明使者"在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内部殖民主义时期犯下的罪恶。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给中国电影划分阶段的话,那么四十年代以前的电影可称为中国早期电影。其中经历了初创阶段(1905~1932),转折阶段(1932~1937),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解放战争阶段(1945~1949)。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已经初具规模,民族风格、民族传统也大体形成。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其基本特征已经显现:无论是积极的方面,还是消极的方面,无论是通向过去,还是走向未来,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强大背景。正如一位美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并借鉴西方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对世界电影的文化语境及发展规律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将世界电影的百年历史分为形成(1895—1930)、成熟(1930—1966)和发展(1966—)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自1923年党的“三大”至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党内一批杰出的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阐述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创造了条件.本文以瞿秋白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时期内所发表的著作为依据,探讨他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按生产方式划分时代与按生产类型、经济活动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等划分具有一致性。中国只能以符合本国实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方式走出土地占有制社会 ,融入资本占有制社会 ,奔向世界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融入资本占有制大社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电影突破传统模式、打破封建牢笼,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中所体现的自由价值取向.从电影的选题、创作、以至宣传发行都是独立自由、勇于创新的.早期电影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直接倡导自由精神,鞭笞落后反动的旧式习俗思潮,这一切为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对整个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薄膜对香蕉保鲜包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后熟型果实,但在采收和运输销售过程中圾易变质,导致货架寿命大大缩短.文章在分析香蕉的贮藏保鲜技术的基础上,对香蕉聚乙烯薄膜包装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类型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中香蕉品质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HDPE薄膜袋,LDPE薄膜袋对香蕉保鲜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党领导下兴起的"红色戏剧"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现象.它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戏剧和新中国红色戏剧三个阶段,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对革命斗争乃至对党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规定性的预测和设想 ,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依据 ,概括了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起源阶段是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第二阶段。其主要历史内容集中体现为政治现代化和工业化在英国的率先发生及其超越英国一国向欧美其它国家的推进。现代化的第一步是从政治领域迈出的,政治变革为经济起飞创造了前提,工业化则构成了现代化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内涵。伴随着欧美国家的相继实行工业化及其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展现了它最初的历史面目,而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8.
自 192 3年党的“三大”至 192 7年 7月大革命失败 ,瞿秋白等党内一批杰出的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阐述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 ,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将新时期话剧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发端期(1976~1978)、发展期(1979~1980)、探索期(1980~1985)、深化期(1986~1989)和多元化发展趋向(1989-),并对每个时期的创作特征,代表作品加以阐释,对新时期话剧纵横两方面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领导的、以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为抗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英雄气概;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正面战场牵制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掩护了沿海工业内迁,使大后方的工业基地得以建立,形成了支援抗战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