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战争题材是他的主要创作源泉 ,他是所有有关战争题材作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作品进一步透视海明威的战争观点。从“迷惘”、“反战”到“主战”,海明威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认识转变过程 ,而他的思想和行动、他犀利的笔调 ,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还是一个反法西斯的英雄 ,他的伟大作品至今读来仍觉观点鲜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都有着海明威生活的深深印记。《流动的盛宴》记录了海明威在巴黎度过的青春年华,记录了他人生的多个开端,记录了他的奋发进取,记录了他的落魄与成功,其中充溢着海明威的巴黎情怀。《太阳照常升起》属于半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题带有巴黎生活底色,主人公的原型是作者在巴黎“认识的人”,情节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具有互文性,场景是作者生活过的巴黎场景。海明威的这两部作品或显或隐地反映了他与巴黎结下的情缘。研究海明威的作品,最好结合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作品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对其<永剐了,武器>中的凯瑟琳的形象进行分析,提出这一人物是海明威笔下的现代的被理想化的现代女人.从而认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历来被人们看成是一条硬汉 ,殊不知在某些场合他也是个弱者。本文试图从他的生活经历、他及其作品中男主人公对待人生、女性和事业的态度等方面来揭示出海明威性格的双重性 ,特别是其软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作品以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给广大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老人与海》为例,其创作中语言结构简约,艺术手法多样,思想内涵丰富。海明威这些独特的创作风格源于他开拓创新的勇气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他那特有的文学风格和文体在美国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对于美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作品的女性意识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历来被作为一个典型的男权主义作家看待。但海明威作品的确有着女性意识。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适度借助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分析了海明威作品的女性意识演变过程并进一步探讨海明威内心深处的矛盾因素。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和回味。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从文本入手,以历史的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可以发现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笔下的许多女性不仅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具有“硬汉”的某些特征。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研究指出,海明威作为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作品中体现的生态女权主义已经为众多学者认可。然而,就如他的矛盾人生一样,他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这种矛盾的生态女权观的产生并非偶然,与其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种矛盾的生态女权观的形成是海明威对自然和女性不断感悟的体现,同时也让他的作品呈现不同的而又一致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对死亡的强烈意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既有恐惧害怕和逃避的一面,又有决不妥协轻蔑嘲笑死亡的一面.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又和他的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女人和写作相关联.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构成了其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它成就了一个海明威神话.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中充满了迷惘 ,其作品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从迷惘 ,逃跑到死亡” ,然而自进入 30年代后 ,在他的中期作品中 ,海明威摆脱了早期的孤独、失落和迷惘 ,重新发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重树了对人和人生的信心 ,从而去抗拒虚无 ,反抗悖谬的世界 ,并战胜虚无。这种在迷惘后的觉醒与抗争就典型地代表了海明威中期作品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一生命运多舛、生活坎坷,隐姓埋名,却名扬四海。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取之不尽的新、奇、巧的素材,他的作品散发着人性美与人情味的芳香,他以独特的创作登上了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桂冠诗人”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唯美的抒情风格、优美的意境、口语化的语言构成了孙梨早期作品的写作特征,而孙犁早期创作又是个体经验写作与政治抒情写作的糅和,且在政治抒情写作大背景下实现了个体写作。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学作家彭其芳在散文园地辛勤耕耘近 2 0年 ,一直生活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故乡情愫中。故乡秀美的自然景观与神妙的人文景观在他的散文世界交相辉映 ,历史与现实、崇高与卑俗、喜悦与悲伤在他的艺术空间叠合展现 ,致使他的散文作品获得了一种真挚而亲和的艺术魅力。彭其芳新出版的散文集《背篓秋色》以敏锐的眼力洞察人生 ,以真诚的投入体验人生 ,用焕发人性之美和诗性之美的故乡情结浇灌而绽放出永不凋谢的情感花朵  相似文献   

14.
在后世诗论中被誉为天才之作的李白五绝作品,实际上大部分在表现句式和艺术构思两方面都明显存在借鉴前人的痕迹。只是李白善于综合前人的妙处,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意境的呈现更为自然,并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出独特的豪放风格。应该说,李白五绝创作的"天才"指的是一种在借鉴中超越的能力,他的五绝创作代表了南北朝以后文人五绝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表现艺术,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生命的回望和对于爱情的歌吟,构成了廖华歌早期创作的重要两极,并在持续不断的抒写中成为其情感自慰的手段和建立新的信念的内在动力;同时,情思的砺炼,经验的积累,又使其将悲剧式的愁苦转换为积极的人生感悟,以一种较为阔大的视野和品格表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形成了尚美与平实相结合的话语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魏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拟挽歌辞》中对死亡的思考正体现了他的“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习惯和特点,试着分析《拟挽歌辞》所反映的死亡观和陶渊明思想的结合,论述《拟挽歌辞》在写作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近发现的《袁枚日记》具有很高的文学史价值,还原了二百多年前袁枚晚年的生活。从《日记》可看出:他的风情诗是对他“放诞无检”生活的真实描写;他精美绝伦的山水之篇记录了他晚年出游祖国东南一带大好河山的豪情;他《随园诗话》、《子不语》的素材很多来自于交游活动中;他作为乾嘉诗坛广大教化之主,让社会各阶层人物都能享受诗文化,使诗歌创作活动成为常人都可参与的游艺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是隋唐五代巴蜀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议论文面对现实,直陈政见,表现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忧国忧民精神;构思严谨,旁征博引,论证周密,说理透辟,条分缕析,宏丽畅达.其记叙文,抒情文也颇具特色.文章形式多样,有骈体,有散体,或骈散相间;继承中有发展,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开唐代古文运动先声.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不加入任何党派团体的自由主义者,沈从文的创作历程、生命历验都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与主流话语疏离的边缘姿态使沈从文的创作成为与新文学运动、革命文学相异的另类写作,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沈从文的一生从开始写作到最后搁笔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作家命运的真实缩影,具有典型意义。沈从文作品在对平凡乡村生活的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对千年不变的生存方式的隐在思考,既有着对生命庄严和美丽的感慨,也有着对愚昧、静止背后的隐痛和担忧。到底是用传统文化来救弊现代理性,还是用现代文明来纠偏乡村的野蛮愚钝,这是沈从文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的民族道德重建中需要理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揭示汪曾祺散文所显示的文化色彩 ,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他是借生命之力的体验去融合儒道精神的。汪曾祺早年对生命的悲悯 ,成为他 4 0年后散文价值取向的生命回响。汪曾祺散文的核心是民间化。在这个意义上 ,他以认同民间的方式 ,发掘出最具民间日常意味的存在形式———吃的种种方式和传承 ,为饮食立传 ;并以充满人性的人物表现为生存立法 ,发掘出生命中最自由的一瞬 ,从而使其与之所依托的民间风俗意趣相谐相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