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展乡村公共文化需要在实体空间基础上拓展包括制度空间、生活空间、思维空间、对话空间等在内的虚拟空间。场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社会结构理论等都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构与建构提供了支撑。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记忆空间、生产空间和制度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变行政指向下单向度的文化植入模式,形成"政府+社会+村民"的文化生产多元主体,依托乡村文化发展的实体空间,展现文化张力,拓展处境空间和形成多元发展动力。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要重复过去,还要创造未来,乡村居民需要通过体化实践增加记忆空间,拓展生产空间,完善制度空间,改变乡村社会的几何图式,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空间生产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分别遵循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权力逻辑强调以政府为主导,意在通过权力展示机制、空间规训机制、对话互动机制和双向影响机制,增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实现政府权力的再生产;资本逻辑强调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通过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资本增值目标;生活逻辑强调以农民为主导,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是空间生产的终极目标,具体包括农民自发、精英主导和组织引领三条生产路径。面对三重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存在的供需错位、公共性缺失、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生产,需要构建一种以生活逻辑为价值导向、以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为实现路径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运动的突飞猛进,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进入空间时代,空间生产模式也由先前的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列斐伏尔面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空间生产现象,用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对空间生产过程及其问题作了解读,形成了"空间生产"思想。列斐伏尔之后,哈维、苏贾等学者深化了"空间生产"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4.
当今学术界所热议的空间和空间生产问题,实为现代文明发展所造就,无疑属于现代性谱系中的一个问题。物质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虽然在现代生活中次第出场,但已然在当代并立在场。列斐伏尔等人强调社会空间生产在当代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彰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本体论事实,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由"空间转向"而建构"空间化的本体论",实质上是针对现实而展开的"现实想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批判呈现着经济运作机制批判的显性批判逻辑、政治权力体制批判的隐性批判逻辑和城市生活模式批判的具体批判逻辑等三重逻辑。在显性的经济运作机制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引起的混乱的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内在经济逻辑,分析了资本和空间生产的内在关系,要求建立合理的社会空间运作机制;在隐性的政治权力机制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政治权力对社会空间的分割,阐释了政治权力导致的空间剥削和空间压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空间的平等政治,打破空间的不公;在具体的城市生活模式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空间对立,分析了工人阶级的住房短缺,要求改善工人的城市生活,实现居民的城市权利。马克思社会空间批判的三重逻辑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带来的空间生存困境,有利于中国吸取资本主义城市化教训,建立和谐的空间生产和城乡生活。  相似文献   

6.
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生产批判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阐释了社会空间生产的运行机制及过程,表明社会空间的阐释需要把社会、历史和空间结合起来,才能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有所超越。空间生产的构成不仅包括事物,而且蕴涵社会关系,并以城市化为集中对象,从而呈现资本化、城市化、全球化等特征。空间生产随着资本霸权不断在全球扩张,受资本利益的驱动,是竭力利用时间占据空间、用空间资本化布局人的生存方式的过程,需要建立人文地理学,建构社会主义空间,强调差异和他者,重视多元话语、身体空间和艺术生产。  相似文献   

7.
万宁以空间叙事的方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示了现代人新的空间体验及其与传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新的空间生产中存在的心理焦虑,并在城乡生存空间的对照性描写中表现出逃逸的浪漫想象与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8.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到了今天,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能遮风挡雨的初级居住需要而是逐渐的重视现实环境和对环境的设计要求。为此,如何更好的理解空间环境和空间的设计将会更好的为我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他认为,空间生产和生态有着各自的运行逻辑,但二者能够结合,并推动着空间生产生态化。它们构成相互依存且不断排斥的关系: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带来了很多生态问题,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困境,呈现出非生态化的趋势。为了克服空间生产带来的生态困境,列斐伏尔倡导实现空间生产生态化。空间生产生态化是为了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空间生产生态化需要彰显总体性生态观,变革现有的空间生产方式。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建立总体性的理念和生活态度,遵循自然整体规律,建立新型的空间生产方式。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生态思想,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后现代工业社会工业化生产造成的空间生态系统失衡作了考察,提出了空间生产生态化的实现路径,对构建后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空间,更是关系空间。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命和意义在于儿童实际参与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的状况。因此,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产应该把空间生产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还给儿童,同时把握好儿童在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中的生产域和自由度。儿童作为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程度是测度和评估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命和意义的依据,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建筑的物质存在,也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容器。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应该具有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视野:一方面重新点燃乌托邦的激情,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探索与创造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空间内容与空间形式,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超越现实,追逐幸福生活的乌托邦之梦;另一方面则以意识形态为引领,将矛盾、冲突、混生与挤压的多元空间融入有机和谐的公共空间之中,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再生产重构现实,展现意识形态在创造幸福生活过程中的无限潜能。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批判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生产批判理论彰显在日常生活批判、政治批判、生态批判三大维度。在日常生活批判上,包括对日常生活空间异化的批判和对自由、多元、开放的日常生活空间的向往,从而呼吁人们进行日常生活的艺术革命。在政治批判上,“空间生产”不仅考察了空间生产与城市化、全球化的紧密关系,而且阐述了空间生产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从而内蕴着空间正义的追求。在生态批判上,“空间生产”不仅阐述了空间生产的生态意蕴,而且批判了空间生产导致的非生态化现象,从而内蕴着空间生态伦理的追求。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批判中彰显的理论焦虑和现实关切,可以说,也是对发达工业社会城市空间生产无节制扩张的生态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4.
《你那边几点》中作为菲勒斯的时间,既是结构叙事行为的主能指,缝合了人物的行为,又是主体追求的欲望对象。他们对时间的无力指示了欲望的不可能,只能求助于安慰性的怀旧。潜藏在时间背后的乃是对于空间的想象。我们固然已经无家可归,但同质化和区分化交织的城市进程并不能提供安身之所。时间和空间的嬗变及重组反映了当代象征秩序的危机,进而直接导致想象与实在的短路。一方面是人们在想象中对快感不依不饶的幻想实现,另一方面则是现实生活中不能承受的实在创伤。当死去的象征父亲以实在父亲的身份回归时,他的在场使我们的快感满足变得更加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名词所指具有空间特征,故名词具有空间义,名词也具有空间量,空间量是名词主要的词类语义基础;名词空间量的主要语法形式是名词加量词来修饰。名词表达空间义时一般出现在句法结构的主宾语的位置上,以加量词为常式,但表示类指性事物时不加量词也具有空间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市民在享受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困惑于诸多原因引起的孤独,部分社会事件因此出现。社区良好的交往空间与便利的沟通能缓解市民孤独,帮助市民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提高社区融合与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本文以交往空间为视角,以宁波市江东区四点钟学校为具体事例,分析社区交往空间的生产过程,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构建社区互动空间,对于提高社区的互动,加深居民社区融合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4》不仅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在文学审美意义上更探讨了人在西方文明解体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空间视角切入,分别解读三种空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以往研究的盲点,进一步阐发《1984》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住房商品化,住房产权出现了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不同所有权,在共有空间的使用中,邻里相争者屡见不鲜,但此处空间利用权的归属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对该问题从权利的来源、特性、界定等方面加以探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时空已经普遍作为一种认识的基础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经典的案例就是透视法,它的作用不是为了呈现对象的客观真实性,而是为了建构符合视觉感受的主观真实性。联系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看,知识的产生要以感性直观为前提和手段,而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并存在于心灵中;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实际上是要求对象符合人的心灵感觉,康德这种哥白尼式的认识,显然是其将时空心灵化后必然要作出的论断。而文艺复兴的时空意识要求对象符合人的视觉感受,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一个感官经验的世界,是一个符合透视法知识的世界,一个被心灵化了的世界。这正是文艺复兴的时空意识对于康德时空观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