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进步及与之适应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经济腾飞所必要的能适应并促进其发展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当前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势下,其政治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特点及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旨在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应用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并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围绕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学者们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政治制度变迁、行政体制改革、党内民主发展及监督制度、政治参与等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理的解读和阐述。对于我国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性质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的具体表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的对策选择及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启示等方面对以往的研究做一梳理,便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本质,政治体制文明则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保护带”。政治文明的可借鉴性要求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积极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政治文明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借鉴产生于西方国家、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大部门体制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我们既不会因为大部门体制改革不能包治百病和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丧失改革的信心,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个长期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却依然转变不到位.而任何改革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要处在一个已有的制度环境中,从而形成“路径依赖”.传统体制的残留、坚固的制度结构和权力结构,以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集团的阻挠,都成为我国改革中形成路径依赖的因子.为了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必须进行全面地、规范化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影响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呼唤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需要从体系文化、过程文化以及决策文化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并透过政治运行民主化、政治生产市场化、政治价值世俗化、政治录用社会化等基本路径,推动其不断发展,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的先进成果.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民主制度化和社会法治化.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过来的,政治文明的遗产不多,传统体制的痕迹较浓,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病都与此有关.同我国整个社会形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必须通过改革来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政治制度现代化,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把政治体制的改革推上了日程。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认识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解决国家领导体制中由来已久、积弊很深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此问题在一九八○年就提出来了。邓小平同志在八月十八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到要调整国务院负责人选时说:这是为了“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中央一部分主要领导同志不兼任政府职务,可以集中精力管  相似文献   

9.
在邓小平语境里的“政治体制”既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层面,也包括具体的体制层面.在基本制度层面,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目标,在于建立和完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层面,其制度目标在于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自身的革新和完善,推动其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优化政治系统的具体运作.从制度维度来看,尽管两个层次侧重点不同,但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就价值维度而言,两者统一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目标.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里,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同时具有建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话语、维护社会主义话语主权的功能性考量.  相似文献   

10.
政治民主转向中的公民教育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的民主化是公民教育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民主政治制度必然给社会提出发展公民教育的要求,也只有在民主的政治制度条件下,公民教育才能存在和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使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民主化的转向,这既使公民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成为必要,也培育了适合公民教育产生的环境和土壤,使公民教育的兴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命题,并探索设计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蓝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极大的政治智慧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使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走向成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发展过程。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个途径,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两个途径。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表现为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政治改革由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组成。由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和公开性不断加强的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不可逆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新的因素引进这个体制,并根本改变它的结构。换句话说,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当确保社会主义社会更新的思想具体化。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与人们活动的特殊环境即政治环境相联系着的。列宁认为,政治是阶级之间由于国家权力而具有的相互关系。根据列宁的观点,在政治中最为根本的是国家权力的体制。在对政治体制的分析中,马克思主义根据科学的方法论提出它是一个特殊的整体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辩证唯物主义地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段实行的政治体制,勾划了它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时期.我国人民当前第一位的历史责任,就是坚持改革,推动改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巩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对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如何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作用,怎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导致社会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传统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是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行政化。它蕴含着一系列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阻碍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对它的改革必将为政治稳定奠定牢固的基础。困难在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政治稳定。必须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整个社会体制从行政化向法制化的转轨。在具体操作上应采取“以立带破”的方针,防止新旧社会调控手段交替过程中出现脱节和摩擦。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和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为改革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下农村宗族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是导致中国农村宗族制度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在100多年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宗族展现出兴盛与衰落、冲突与和谐的发展轨迹,同时也突现出农村宗族对社会变迁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自救运动,它在军事、教育、经济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政治上主张革除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病,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由于不完全的政治市场的存在、政治制度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以及收益递增使专制主义制度陷入了某种路径依赖,并使它处于毫无效率的"路径锁定"状态。清末新政因为在政制创新上毫无建树,不能打破专制主义的制度均衡,难以突破专制主义制度的"路径锁定",最终以失败收场。因此,从制度属性的特征分析,路径依赖是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广泛深人思考并做出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这一思想以制度改革为其鲜明特色,既是对传统的政治制度禁区的突破,又是对"文革"教训及制度弊端的深刻反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行方向.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推进政治制度建设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受到体制的限定;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影响劳动力转移政策形成的利益主体:现行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齐兰英,刘亚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的前提下,革除具体政治制度的某些弊端和运行机构中某些缺陷,以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