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应反倾销博弈 被引次数:1
|
|
|
|
|
杨仕辉《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第11卷第Z1期
|
|
回应反倾销指的是对某出口国的相同商品在不同的进口国先后遭到反倾销申诉的现象,它是国际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回应反倾销博弈模型对回应反倾销条件、决定因素、对被回应国国内的影响、持续回应反倾销效应等进行分析,我国作为反倾销的"新使用者",要重点研究回应反倾销.
|
2.
|
国际反倾销法律的分析
|
|
|
|
|
邢洪涛《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8卷第1期
|
|
制订国际反倾销法律的历史表明,反倾销措施的采取必须满足反倾销的条件.目前国际反倾销法中倾销与损害双重标准的反倾销条件,将倾销与损害割裂开来,使得对倾销经济学意义上的认识产生混乱,而征收反倾销税的反倾销措施亦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倾销问题的最佳手段.反倾销条件与措施上的诸多缺陷反而为反倾销法律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可能.
|
3.
|
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 被引次数:5
|
|
|
|
|
朱小静 唐国华《兰州学刊》,2004年第1期
|
|
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倾销损害是反倾销的最直接目的。但因为其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 ,却可能损害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和与被控倾销出口商品所在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基于此 ,有必要在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原则。
|
4.
|
论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的构建 被引次数:1
|
|
|
|
|
李洁慧《学术交流》,2007年第4期
|
|
2001年以来,国内会计学术界对反倾销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反倾销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会计系统是反倾销应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财务会计数据构成了反倾销证据的核心。我国目前反倾销会计工作刚刚起步,反倾销会计人才还很匮乏,需要尽早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提高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能力。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生于企业战略决策,只有多方面协同行动,才能打赢反倾销之战。
|
5.
|
浅议美国对东亚实施反倾销的特点
|
|
|
|
|
谭日赫《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卷第2期
|
|
反倾销问题一直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 ,因为一旦被裁定反倾销 ,就将对该国经济产生严重的阻碍。多年以来 ,美国和欧盟一直是实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本文将主要分析美国对东亚的反倾销裁定的特点 ,希望能对某些行业起到借鉴作用。
|
6.
|
入世后中国要高度重视应对国际反倾销
|
|
|
|
|
林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3期
|
|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经济的一种现象,中国出口企业在过去深受国外反倾销之苦,损失了很多应得的贸易利益。入世后,中国企业要熟悉WTO《反倾销协定》的规定,反思以前遭到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运用WTO基本规则,尽量避免遭到反倾销。同时要制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在遭到反倾销指控后积极应对。
|
7.
|
国际贸易中倾销与反倾销行为的理论探析 被引次数:1
|
|
|
|
|
申勇锋 徐青《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3期
|
|
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倾销是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制订了专门的反倾销条款。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反倾销条款逐渐沦为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保护伞。反倾销的政策和规则在实践中受到了挑战。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倾销与反倾销行为,有助于认清倾销和反倾销问题的实质。
|
8.
|
各国反倾销调查程序法之比较
|
|
|
|
|
占鸣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7卷第2期
|
|
反倾销调查程序法是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倾销调查在整个反倾销程序中相当重要.反倾销的调查结果将最终导致倾销的成立与否,并且成为衡量倾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最终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反倾销措施.世界各国都在反倾销法中对反倾销调查做出相关规定,在我国修订的<反倾销条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对WTO中反倾销调查的有关规定、相关国家的一些普遍做法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反倾销程序上的合理性,以适应我国在反倾销实践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
9.
|
浅谈中国反倾销应对与反倾销
|
|
|
|
|
曾锁怀《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第6期
|
|
中国是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面对反倾销 ,中国选择了从容应对。中国是WTO成员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WTO规则允许的三大贸易救济手段
|
10.
|
重新认识国外对华反倾销问题
|
|
|
|
|
张国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期
|
|
我国是世界上被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重新审视反倾销的性质和作用,以求减少和避免国外对华反倾销,并建立自己的反倾销机制.
|
11.
|
反倾销法利益平衡原则探微
|
|
|
|
|
张敏《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5期
|
|
反倾销法利益平衡原则是建立在利益平衡论之上的贯穿于反倾销法律制度中,体现反倾销法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利益平衡原则是反倾销法的指导原则,而公共利益条款是利益平衡原则的集中表现,反倾销法利益平衡原则的确立能体现反倾销法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指导反倾销实践,也有助于克服反倾销法的消极作用。应充分认识到利益平衡原则的指导性地位,反倾销法中应明确建构利益平衡原则。
|
12.
|
从《反倾销条例》看我国的反倾销制度
|
|
|
|
|
耿文杰《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
|
倾销与反倾销成为国际贸易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也是各国反对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措施之一。拟从构成倾销的条件入手 ,通过对照WTO《反倾销协定》的相关规定 ,对我国《反倾销条例》中对倾销认定的法律标准 ,加以分析、比较
|
13.
|
试论反倾销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
|
|
|
|
闻全睿《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期
|
|
利益平衡原则是反倾销法的指导原则,而公共利益条款是利益平衡原则的集中表现,反倾销法利益平衡原则的确立能体现反倾销法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指导反倾销实践,也有助于克服反倾销法的消极作用,从而构建和谐世贸环境。
|
14.
|
反倾销规则的缺陷分析和修订建议
|
|
|
|
|
吴新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8卷第1期
|
|
通过对反倾销判定标准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修订反倾销规则判定标准的几点建议,并指出用福利标准修订反倾销规则判定标准,在反倾销实践中,应该以进口国的福利为标准,参考对综合福利效应的影响。这是反倾销规则改革的方向。
|
15.
|
我国对外实施反倾销的背景、现状及建议
|
|
|
|
|
吴艳 沈宪贞《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7卷第2期
|
|
反倾销问题是我国当前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然而,在谈到中国的反倾销问题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外反倾销指控,却往往较少谈到我国对外实施反倾销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市场面临国外产品倾销冲击的危险性大增,如何有效开展对外反倾销以应对针对我国的倾销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
|
16.
|
论中国国际反倾销及其"适世"对策 被引次数:21
|
|
|
|
|
沈木珠《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
|
入世以后 ,中国国际反倾销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应对国外倾销与反倾销 ,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 ,国家有关部门 (包括立法部门和企业 )应及时制定“适世”的措施 ,了解与洞悉国际反倾销的规则 ,统一部署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中期、近期、即期策略。在分析我国对进口产品反倾销实践的基础上 ,文章提出目前我国反倾销工作的重点在于完善反倾销立法、调整反倾销机构的职能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17.
|
反倾销税的经济学分析
|
|
|
|
|
罗之仁 郭双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
|
反倾销税是WTO反倾销协议允许使用的保护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的措施。反倾销税通过提高进口价格限制进口,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发挥保护作用。贸易转移效应和直接投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反倾销税的保护效果。反倾销税通常会损害消费者福利,并且对进口国的整体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反倾销已经演变成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进行贸易报复的工具。应该慎用反倾销措施,并积极推进完善多边反倾销规则。
|
18.
|
反倾销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次数:4
|
|
|
|
|
朱庆华 王旭东《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
|
反倾销税是WTO反倾销协议允许使用的保护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的措施。反倾销税通过提高进口价格限制进口 ,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发挥保护作用。贸易转移效应和直接投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倾销税的保护效果。反倾销税通常会损害消费者福利 ,并且对进口国的整体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反倾销已经演变成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进行贸易报复的工具。应该慎用反倾销措施 ,并积极推进完善多边反倾销规则
|
19.
|
印度对华频繁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探析
|
|
|
|
|
周会青《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
|
目前,印度是世界上反倾销调查最积极的国家,而中国是印度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本文分析了印度频繁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宏观和微观原因。
|
20.
|
略论国际反倾销的性质、态势及对策
|
|
|
|
|
袁丹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年第4期
|
|
反倾销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探讨它的影响和国际对华反倾销的态势及原因,有利于提出相应的减少反倾销的对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