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文章运用共生度测定模型对2006—2015年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共生度进行测定,发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可以构成共生系统,目前形成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大于体育产业对全民健身的影响,二者在体育消费市场可以实现协同发展.具体来看,在体育用品、体育服务领域,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呈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全民健身在体育服务领域对体育产业的影响要高于体育用品领域,体育产业在体育用品领域对全民健身的影响要高于体育服务领域.综合来看,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呈对称互惠共生状态进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湖南体育产业发展直接受到"中部崛起"战略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三是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刺激体育旅游业的兴旺.因此,湖南应抓住"中部崛起"战略难得的机遇,争取优惠政策培育体育市场;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业;建立体育产业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体育企业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体育产业政策;加强体育人才培养,以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了商机,出现了体育产业。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体育产业进入成长期,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都不十分理想,因此,要抓住机遇,保护体育这一"幼稚产业",组建体育集团,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人员,促进国内竞赛国际化,使中国体育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我国体育产业从政府角度应正确把握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重视体育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工作 ;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在财政、金融及税收方面给体育产业部门必要的支持和扶植 ;注重队伍建设。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应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健康发展 ;重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 ;体育博彩业 ;体育经纪 ;完善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 ;开发管理体育无形资产和体育用品业  相似文献   

5.
蓝红平 《今日南国》2007,(11):38-39
"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产业的一个崭新定位.那么,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基层的体育产业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广西百色市体育局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体会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的现代体育发展思路,把体育产业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使体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佛山的体育产业虽然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内许多城市比较,尚处于起步阶段。改变这一现 状的途径是:加快体育市场立法进程,正确处理体育部门"办"体育与"管体育的关系;把握机遇,将佛山的体育产 业推动到更高的档次体育产业;应当吸纳大批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行业的影响力和竞 争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产业规制的放松,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体育产业发展也概莫能外。体育本体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体育产业融合的途径包含体育本体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新型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我国现有比较成熟的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等模式。但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产业规模小、本体产业不够发达、产业开发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应通过营造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体育本体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等措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被称之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彩票销售形势喜人、休闲健身娱乐业蓬勃发展,年轻人和事业成功人士成为消费的主体、竞技表演业发展潜力巨大、体育用品销售业稳步增长、体育传媒、体育旅游市场亟待开发;在行业结构上健身娱乐业占主导地位;所有制结构上以个体经营为主.群众体育消费意识滞后、缺乏自主品牌、市场化程度偏低、体育用品生产能力有限、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制约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有关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和体育管理等方面资料的研究 ,以及对体育产业化的理解 ,结合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基础的分析 ,指出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表明了我国体育产业只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就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过程中体育文化先行作用凸显,引起学术界强烈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体育学科研究。从整体研究情况来看,"一带一路"体育研究发展进入"井喷"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方面,呈现出体育文化传承性、体育赛事复杂性、体育旅游创新性以及培育体育人才应用型的四个基本特点。尽管"一带一路"体育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带一路"体育文化深度研究不够、体育赛事组织影响力不大、体育产业发展局限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体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对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影响的研究》课题组对河南省体育局情况报表统计及7000户居民入户调查的资料,从河南省的实际出发,并结合最新的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制约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并对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依然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体育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大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家庭体育,逐步形成小康社会体育大环境等加快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国家与河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河南省三次产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效果指数和偏离-份额指数。利用绘制Shift-Share图进行分析,得出河南省的主导产业主要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9个部门。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产业是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间要素禀赋及价值功能的共性特征,厘清以城市为主要载体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会增加举办城市旅游人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等,也会增加举办城市的交通压力、影响市场物价和城市环境等。研究表明,举办城市管理者要明确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和宣传工作,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构建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促进更高质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带动城市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实现“绿色、共享、开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河南旅游产品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不高。为了加强河南旅游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国际知名度,实现"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在系统分析河南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提出河南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我国最早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资格认定的两省市之一(另一个是天津市),通过两年的运作积累了经验教训。调研发现通过资格认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构成、生存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制约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没有设立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管理重叠、"重硬轻软"和宣传监管不力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90-2012年河南省各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投资和政府规模等传统因素仍然主导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而新兴因素和先进因素的影响力有限。采用生产函数法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投资产出效率发现: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率低于第二产业。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从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出发,对河南省武术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武术旅游资源及独特的开发优势;武术旅游的飞速发展将为河南体育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体育旅游将成为河南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河南省武术旅游开发较早,规模逐步扩大,已形成较具影响的国际知名品牌,但同时也存在市场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旅游专门人才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改革对策:科学合理开发;加快武术旅游人才培养;建立武术旅游产业化机制;充分发挥独特武术旅游资源优势,树立河南武术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其他先进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明显差距。为此,河南必须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原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实现由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