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与韩国传统村庄建设的分析比较为基础,阐明两国传统村落的差异是由村寨文化、环境、地理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重点选择中国传统村落中的广西少数民族村寨与韩国传统村庄的建设策略应对与保护方法措施进行分析与比较。通过剖析,总结出中国与韩国传统村寨文化的特征,获得两者最优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分析研究。希望以此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进一步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村落是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是少数民族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生态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只是外在形式的物化改造和形象改观,更应该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弘扬、传统聚落共同体的建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作为记录民俗资料的科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志书的局限性,充实民族问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彰显民俗的地位和功能,发挥着文化记录、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有助于重构村落共同体,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主体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志书写应该包括田野工作、描述和分析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推行了民族文化生态村、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间艺术之乡、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等多种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模式。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存在着保护与发展难以兼顾,理念存在缺陷,策略与方式过于简单等问题。应深刻认识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反思其理念和策略,思考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民族地区乡土文明的存续、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消防理念、消防措施与侗族村寨文化传统存在诸多冲突,大聚落、纯木屋的火灾隐患被放大,导致侗寨重大火灾持续不断。防火保护的关键在于重新调适侗族文化与生态变化的关系,在传承传统和确保消防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节点。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宏观研究;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对各行政区域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以范围较小的地级市(州)或县级市(县)为对象,对市县范围内的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有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个案研究;针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专题研究.本文在评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尚待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落文化景观历来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在遵循传统地理区划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考古学的“地区类型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的“特征文化区”理论以及文化生态学的“文化区系”理论等,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进行类型整理和区系划分,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同时,在区系划分的基础上,引进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建立反映各个聚落景观区系演化过程和相互关联性的“景观基因图谱”,以此推进文化地理学关于区域景观基因图谱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贵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本土化的探索,“村寨/露天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以村落为单位的文化保护实践,与后来从国外引进的“生态博物馆”以及目前国家所倡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把握住了文化保护的主体性。对这一已有20多年时间的文化保护实践项目的样本考察表明,村寨博物馆其实也是一种新农村建设运动。当一个传统的村落空间被置于博物馆话语之下时,村民便开始了一种“破冰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建构之旅。因此,哪怕是一个目标旨在文化保护的项目。也是一种不同于当地文化的异质文化传通,是一种文化资本与社会力量的介入,它终究成为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甚至成为颠覆村落社会秩序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8.
乡村聚落景观由于所处的自然生态、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等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选址理念、空间布局方法和景观空间形态。本文运用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理论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文化结构理论对湘西德夯苗寨聚落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层"逐层探源溯流,对苗寨聚落景观设计"表层结构"中蕴藏的文化内涵(集体记忆认同)进行深度挖掘与阐释,指出德夯苗寨聚落景观设计的文化特质即是创造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人神共居的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筑了有利于子孙后代生存繁衍的聚落景观文化空间,处处体现着和谐的乡土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村寨地处贫穷落后地区。建国后,我国分阶段进行贫困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加之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许多民族村寨得到空前发展。进入21世纪,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特色产业得到培育,村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一些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村寨管理更加规范。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对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从治理层面、政策引导角度寻找解决方案,出台有效政策激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拓宽文化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渠道,保护民族村寨的特色建筑和独特风貌,培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各类人才,确保民族村寨实现脱贫攻坚与文化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0.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意义重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寨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取得进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目前,特色村寨建设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保护和发展规划和方案不尽科学,部分地区部门协作不力,村民参与不够,村寨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要提高对特色村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建设目标和原则,因地制宜,探寻各自的建设模式和方法,发挥政府、村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活态景观展示的遗产资源,古村镇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以保护促发展和以发展促保护逐渐成为古村镇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对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了近年来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的动态,为更合理更深层次进行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可以推动我国海洋文化形象的塑造,加快海洋强国的建设。进入新世纪,青岛已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平台,在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实地调研结果,通过探讨青岛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现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语言政策、文化认同、权势关系等,了解青岛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发展的程度以及海洋旅游政策制定的依据,对推动中华传统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基安蒂(Chianti)地区的乡村景观是山地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通过对该地区村落的历史地理概况的基本描述和乡村景观现场的实地考察,认真分析该地区乡村景观形成与存续的缘由、发展与理路,具体包括注重乡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自然生态的全面保护,乡村聚落与历史现实的有机延展,农业生产与田园生活的持久共生等。这些可为当下中国尤其是江南山地与丘陵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防止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中偏离科学发展轨道和进行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民族村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等因素,构建了预警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的预警系统,通过选择典型的民族村寨,对其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得到样本数据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力求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科学利用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地开发滨海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旅游地理、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滨海湿地保护等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保护滨海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从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打造、营销模式及旅游利益相关者管理等角度,提出了适合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实现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地区的各类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文化特性,其发展给乡间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探讨乡村文化的保护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 题。与此同时,文化传承的概念被引入进来。传承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强调文化在代际之 间的发展 变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从传承角度来研究乡村旅游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 更客观 、更全面地看待乡村地区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文化变迁现象,从而为乡村传统文化的 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搜集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在“人人共有的城市”年代,城市生态景观不仅作为一种生活环境,也展示出特殊旅游资源吸引着游客。城市生态景观的地方性对于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其表现要点主要有自然环境的利用、城市建筑设计、历史文化保护、标志物与特色空间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喜欢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前往乡村地区休闲度假,给旅游地理学和休闲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为研究中国新型的甚至是未知的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新的休闲度假趋势主要产生于大中型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周边郊区为例,研究新型乡村旅游在城郊地区的发展,在保留和修缮传统乡村景观的同时,也产生出新型景观。旅游的发展促使乡村地区结构重组,建立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经营活动与当地农业发展之间的新联系。从中区分出两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一种是为了适应当地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开发且相对独立的小型农家乐或乡村旅游景点。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当地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活动范围,也为城市居民重新审视乡村世界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历史文化村镇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简要回顾并总结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3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