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兴起,为图书馆迈入“第一课堂”提供了契机。传统意义的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新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向“第一课堂”转变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高校图书馆向“第一课堂”转变,也涉及特定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甲:“哥们(儿),昨晚到何处去了?”乙:“上图书馆,坐‘冷板凳’去了。”甲:“好哇,你真不错!还能想到去那儿‘附庸高雅’。”乙:“说来着实惭愧,两年有余仅三次。”甲:“不瞒哥们(儿),直到现在,我那借书证还‘休闲’着呢。”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社区》2013,(19):64-64
冬日寒风呼啸,同学们从前门进进出出,门边的学生很冷,在门上写:“天冷风大,请走后门。”坐后门的一位学生写道:“反腐倡廉,严禁走后门。”  相似文献   

4.
张乾 《社区》2013,(31):49-49
“在办公室坐太久,都坐出颈椎病了。”“一天到晚敲键盘,肩膀和手腕都有些疼。”“这把椅子坐得我腰痛!”长期坐办公室的人们,或多或少地总有一些颈肩腰部的问题,诸如头疼头晕、背痛腰痛,甚至还有严重的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这种在办公室坐出毛病的现象被称为“办公室陷阱”。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色扮演的秩序化写照。其次,由职业性质决定的“文坐武立”以及由体质状况决定的“体弱多坐”现象,也形成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园地里的道道景观,尤其是《三国志演义》关于诸葛亮的坐态以及关羽的立姿等造型性描写颇耐寻味。说到底,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态立姿的描写是人物“生存寓言”的投射,特别是种种坐态描写更包含着哲理化的政治修辞和宗教修辞意蕴。  相似文献   

6.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安定之姿势。在考古实物中,那些躬身扶膝的坐式人像可能都是坐而受祭的祖先神灵象征,而非大而化之的巫师像。到周代时,神灵受祭之正坐逐渐从神坛走下来,延伸而为贵族的生活仪式。正坐遂成为贵族社会圈子内的体面性正式坐姿,用于会客、宴饮仪式当中。“正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礼仪姿势,在虚坐、食坐、坐向、坐席、几杖之设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逸飞 《社区》2008,(12):1-1
3月15日上午8点30分,这是个既平常又特殊的日子!刚走进办公室的我还没坐稳,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逸校长,来听课的人都没地方坐了,过道全都挤满了!您看怎么办啊?”这是北京世纪英才职业学校教务的电话——“2008公共营养师创业座谈会”正在会议室里举行。  相似文献   

8.
鲍照《芜城赋》中“孤蓬自振,惊砂坐飞”的“自振”、“坐飞”何解?李善《《文选》注云:“无故而飞曰坐飞。”张相《诗词曲语汇释》谓“无故而飞,犹云自然飞也,坐亦自也,坐与自为互文。”其余如上文所举各注家,大抵袭用李、张之说,只《古代散文选》释“自振”为“自己飘转”,《历代散文选》释“自振”为“无风而飞”。  相似文献   

9.
朱居易先生在《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以下简称《例释》)里,把“住坐”一词解释为“鸨毋,虔婆,”这是不妥当的.在四川口语里,时常把“坐”字当“居住”的意义来使用.“住坐”是并列复词,与单用没有什么区分.川剧灯戏《裁缝偷布》中的裁缝出场后唱道:“我裁缝,本姓龚,坐居就在本城中.”“住坐”与“坐居”的意义,完全相同.下面再从一些古代作品中引出例句来研究.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小娘子,怎生在此住坐?”郑德辉《(?)梅香》四折:“奉  相似文献   

10.
今天收上来的作业本中夹杂着一张小纸条,几行娟秀的小字立刻映入眼帘:“老师,请你不要让张菲和陈啸峰坐了,可以吗?”落款是“王娇娇”(本文所涉及的学生皆为化名)。我蓦地一愣,为什么他们俩不能坐?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那又是什么秘密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中闪现。陈啸峰是我们班中的“小帅哥”,学习成绩优秀,是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