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论心理学新的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上.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一个概括的介绍与简评,认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将推动心理学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积极情绪体验,个人水平上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析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能够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评价观;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中,给予儿童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人格;建立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包括三个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为主观层次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人层次的积极人格和群体层次的积极的组织系统。这三类内容对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和保教工作;为幼儿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给予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培养幼儿积极人格;借助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发挥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与实践运用出发,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并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调适能力为主,课程教学方式要注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并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它拓展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对压力的积极解读、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行动与支持系统构建等方面,论述如何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有益并具有长期效应的压力应对策略,从而构筑有效的心理健康维护系统。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心理的积极方面,通过培养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使人真正成为健康和生活幸福的人。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对当前公安院校课堂教学有重要启示,它促使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公安实战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乐学、好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获得快乐、幸福的能力,即培养其生成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发展背景,研究状况,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乐观、美德、力量、爱等积极方面心理特质的一门学问.而高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正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控制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归因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健康自尊的重要因素,通过培养乐观的人格、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度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自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三个方面。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袭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应采取观念的变革、方法的提升、关系的重建、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进行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积极人格理论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人格理论反思和批判了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人格形成过程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目前,积极人格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解释风格理论和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等。解释风格理论可以尝试让人们通过改变归因方式或增进积极体验来转变一个人的解释风格,并帮助其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而积极人格理论倡导人格心理学研究应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美德上,不仅要注重人格特质的研究,还要关注问题人格的矫正及健康人格的培养,以提升人类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有序政治参与必须符合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生产力发展、注重社会稳定与和谐、遵守法律法规等原则。积极政治心理是有序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它为实现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正确的政治价值、独立的政治人格、高度的政治认同和诚挚的政治情感。培育公民积极的政治心理,必须推动传统政治心理实现向现代的转型,加强政治的社会化,促进政治意识建设,并对消极政治心理主动进行矫正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以积极情绪的拓展与建构理论为基础,运用情绪stroop实验范式,在情绪诱发情境下,考察外来工子女对积极、消极、中性三类颜色词的辨别反应时与错误率的差异。从广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抽取338名初中生,选取高、低心理弹性者各30人进行实验。结果发现:(1)在积极词汇反应时上,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反应时均比消极词汇上快;高弹性个体具有较高的积极情绪,在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反应时任务中能激发认知,反应时均低于低弹性个体;(2)在社会支持情境诱发下,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反应时均比社会排斥情境下快;高弹性个体具有较高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在社会支持条件与社会排斥条件下,都能领悟到较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激发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反应时均比低弹性个体快。  相似文献   

15.
相关研究表明,总体宽恕状态(FAS)与消极情绪和创伤性体验显著负相关;服从权威宽恕动机与积极情绪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爱情怀宽恕动机与创伤体验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服从权威的宽恕动机对积极情绪产生负性的显著影响,情绪利益的宽恕动机对创伤体验产生正性显著影响,而关爱情怀的宽恕动机对创伤体验产生负性显著影响。结论:服从权威等低级的宽恕动机增加负性情绪和减少正性情绪;关爱情怀等高级的宽恕动机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人格危机,对青年大学生正常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人格危机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自我情绪控制、情感体验、意志力、个人言行约束等方面.我们要采取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省教育;建立多级网络人格危机防控体系,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利用绿色网络文化培养和塑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等措施,帮助青年大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构建客观的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为主要任务,忽略了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人。面对这种人未到场的环境伦理学现状,学者们开始从美德视角研究环境伦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美德伦理强调发挥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鼓励和影响人对环境的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